护美蓝色海湾 积蓄绿色动能
普陀走向全域皆景
记者 来逸晨 夏艺瑄 通讯员 孟阿荣
本报讯 (记者 来逸晨 夏艺瑄 通讯员 孟阿荣) 淡水替代了砂石磨料;真空回收装置实时回收处理废水废渣,原本想象中漫天飞舞的废砂、粉尘和漆雾完全不见踪影。近日,在舟山市普陀区马峙岛的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修船现场,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正是凭借这种绿色修船技术,今年以来,万邦永跃一直保持满负荷运转,营收同比增长100%,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
在普陀,发生在船舶修造企业的绿色嬗变,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普陀将生态之“绿”撒遍岛海。全区523个岛屿、6000余平方公里直辖海域、超2万平方公里间接海洋专属区域从生态资源变成了发展资源、发展优势。
记者从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水质评价结果得知,2019年,普陀海区一、二类海水面积提升了12.7%,占普陀海区面积的61.8%。水之变的背后,是普陀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统领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如今,普陀全区大小渔船均已配备污油水分离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全自动公共水域垃圾(油污)收集船、抓斗式码头海底清淤船、边滩固体漂浮垃圾小型清洁艇组成的“海洋船卫队”,覆盖洋面、海底、滩涂。
蓝天、碧海、绿岛,优良生态让普陀走向全域皆景,滨海旅游的新空间随之打开。
“最近我家民宿生意恢复得很不错,特别是节假日,常常满客。”在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小岛柴山岛,90后民宿经营者张一彪喜笑颜开。2018年,离乡多年的他回岛开出了岛上第一家民宿。如今,在柴山岛整洁干净的沙滩上抓抓小螃蟹,在新修的环岛公路上看场日出,成了很多游客的选择。
不仅是柴山岛“变”了,在普陀,8.7公里长的滨海生态廊道依海而建,红色的游步道串联起3个海岛生态公园、5.7万平方米景观绿化,形成新的滨海旅游发展空间。
普陀区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普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功,目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在等待最后的验收。在普陀,全域景区化已超越单一旅游业发展的概念和范围,绿色工业、绿色生态、全域旅游正在形成良性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