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衢州:党建引领垃圾分类 打造乡村大花园

孙 俊 徐向荣

  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上岗头村,曾经是典型的“空心村”,基层基础薄弱,村容村貌落后,从垃圾分类开始,干部带头、群众紧跟,短短一年时间,这里从原来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白富美的“网红村”。

  因垃圾分类迎来村容蝶变的,还有开化县杨林镇东坑口村,这里实行党员1+8联户与妇女联户双网格管理,实现对环境卫生网格化监管。通过“党建+妇建”,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清洁河道、农趣庭院创建等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成为全县首个“无保洁员”村庄。

  上岗头村和东坑口村并不是个例,“党员上岗、干部带头”已经成为衢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2019年,衢州市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以“垃圾革命”助力乡村大花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我先行,四级联创出良方。衢州市扎实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联创,即市本级统筹垃圾终端处置建设项目规划、县(市、区)全域至少推进1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创建3个以上示范村,积极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典型样板。

  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通过党建引领“垃圾革命”,由一个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发展无序、村集体负债多达45万元的“浆糊村”,蜕变成一个村集体资产突破780万元、环境整洁有序的“模范村”。常山县郭塘村全面落实“四分四定”法,变废为宝进行二次利用,废弃的啤酒瓶挨个排列起来做成围栏,废旧的轮胎刷上五颜六色的油漆做成台阶或者花盆,既处理了垃圾,又装点了环境。

  截至2019年底,衢州市投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金达1.98亿元,衢州市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39个,累计完成“四分四定”分类村1112个,建成机器堆肥房151个、阳光堆肥房414个;建成垃圾兑换超市1396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6%、资源化利用率达92%,无害化处理率100%。

  有了党建引领,更需激发各方力量,不断探索创新机制。

  衢江区积极探索智慧监管模式,引入第三方运维公司,推行“三次四分”“四分四定”收运体系,实现了从“过程失管”到“全程可控”的转变。龙游县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农村全域保洁和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保洁(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实行“政府考核监督、公司专业管理、垃圾分类运输、保洁员责任到人”的四位一体考核管理模式。江山市自2016年起开展农村保洁资金自筹试点,筹集资金350多万元,收缴率均达90%以上,有效破解农村保洁资金短缺和村民卫生意识淡薄两大瓶颈,正如江山市新塘边镇外坞村卫生联络员占小芳反映说,春节期间,手机微信经常收到村民自觉交纳的卫生费。

  值得一提的是,衢州强化考核,倒逼工作推进。建立健全市督查、县检查、镇巡查、村日查的四级联动的督查机制,推动县(市、区)之间、乡镇之间、村之间互比互看互进。柯城区成立美丽乡村骑行队,以骑行爱好者的宣传和监督为纽带,在骑行过程中发现环境脏乱差问题,直接反馈至农业农村部门进行统一办理。通过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垃圾分类考核在市对县综合考核、乡村振兴考核、乡镇(街道)分类争先考核中的比重,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整改不力等现象,从重扣分,严肃处理,倒逼各级部门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执行力。如龙游县以“红榜村、黑榜村”形式督促提升“龙游通+垃圾分类”覆盖率,开展垃圾分类扫码评分、红黑榜、“随手拍”周比月评季赛活动,涌现出东华街道下杨村利用“龙游通+公德银行”助力垃圾分类模式和“党建+垃圾分类”的湖镇“地圩模式”,持之以恒督促群众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图片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衢州:党建引领垃圾分类 打造乡村大花园 2020-06-12 浙江日报2020-06-1200010 2 2020年06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