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温州:让垃圾分类成为乡村振兴“加分项”
傅静之 金 旦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当各式各样的垃圾桶、铺天盖地的分类宣传走进千家万户,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早已成为关系民生和文明的大实事。在温州,垃圾分类更是与当地的“乡村振兴”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当地打造美丽乡村的“加分项”。截至今年4月,温州累计建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191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2537个,覆盖率达83.6%。
“两最”评选
奖罚并举推进分类
2019年以来,泰顺县雪溪乡的武岭村发生了一次美丽的蝶变,空地上的乱堆乱放变成了凝聚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村民家房前屋后都种上了绿植,原本村里无人种花,可现在家家户户都种花,全村的各色花卉超过4000盆。
这一切的靓丽变化,来自温州全市的“两最”评选。与其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地市不同,温州最大的特色是奖罚并举——既褒奖“最美村”,亦评选“最脏村”;2019年全市动态评选出“最脏村”349个,“最美村”359个。2020年为进一步挖掘“两最”正面激励和督促鞭策作用,温州继续深化“两最”评选,推出“最脏公厕”“最脏乡镇”评选,第一季度已评选出“最脏村”44个,“最美村”44个,“最脏公厕”72个。当然,“最脏”与“最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武岭村就是在“最脏村”的压力下,自我倒逼,从个别村民和干部的参与变成了如今的家家户户全民动员、创先争优,并实现了从“最脏”到“最美”的完美逆袭。
而垃圾分类正是“两最”评选中的核心内容,温州正是以这种评选的方式引导村村户户推进科学分类。为了使分类工作保持长效机制,当地通过农村人居环境“六清”行动、清洁乡村百日攻坚、清洁乡村美丽家园、扮靓家园、温州农村垃圾治理曝光台晾晒等不间断的活动,线上线下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
“两带”共舞
绘就绿色生态画卷
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被统称为温州的“两带”,这是当地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主平台和主战场,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早在“两带”建设规划之初,就已提前进行了布局。比如在谋划和编制各条示范带时,将包含已开展分类村的“示范带”在建设时序上优先安排;出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创建标准》,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点指标列入示范带创建考核,进行量化评分。
温州还要求示范带上的村庄,垃圾分类开展率必须达到100%,垃圾收集和垃圾转运设施齐全且管理到位、有相应配套的垃圾处理终端、村域内农户收集处理全覆盖、按要求开展“四分四定”……在一条条硬杠杠要求下,“两带”内的村庄更加努力地在垃圾分类领域起到表率作用。
“两手”齐抓
软硬实力同步提升
以略高于市场价从村民手中购买可回收垃圾,又用略低于市场零售价的日用品兑换给村民,从一开始让村民们赚取些许利润,到后来逐步养成分类的好习惯,以平阳县昆阳镇上林垟村为代表的许多村庄,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进程中,除了狠抓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花大力气、大心思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的分类意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提升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软实力”。不少村庄建立了“垃圾分类积分账户”,开展积分奖励,并将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奖惩并举推进分类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