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他的朋友圈藏着电力人的援藏故事

  王 晓 张丹莹

  从浙江杭州到西藏那曲,跨越3700公里,6小时飞机加6小时车程,从海拔40米到4500米。

  一群人,怀着同一个梦想,来到了这里。

  一个人的梦,也许只能是个梦;

  一群人,怀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便有了成真的可能。

  5月下旬的那曲,依然飘着雪。见到5岁的嘎玛才旦时,她正在门口向这群“援藏客人”挥手告别,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她的藏语还讲不利索,就更别提普通话了。但是父亲告诉她:正是因为这些“客人”,她可以好好看电视里的动画片了。笑容,是她这个年纪最好的表达。

  但在一年前,这户居住在距离那曲县城500多公里的人家,还不敢“奢侈”用电,因为以前是光伏电,老是限电停电,嘎玛才旦的父亲回忆:“就算是有电时,灯光也是昏暗的,一个电炉子都带不起来。”

  自从去年底连了大电网,家里终于用上了舒心电,就算是家用电器全开起来也没事,不用再看老天爷“脸色”了。

  在那曲藏族同胞眼里,正是这些远道而来的援藏客人,把方便好用的电送到了他们家中。

  他们的笑容和点赞是对援藏客人——国网浙江电力援藏帮扶人员最大的鼓励。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党中央、国务院指出,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要求重点支持。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扎实推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由“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安排,国网浙江电力对口帮扶西藏那曲。而帮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中,海拔最高、区域最广、投资最大、自然条件最恶劣、施工条件最复杂的任务就在那曲!

  自2018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先后共选派了220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与那曲“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目前仍有139名同志坚守在援藏帮扶工作一线。

  这次,终于见到了这一百多号人的“领头羊”吴健。他穿着橙色冲锋衣,戴着帽子,脖子上套着防风面罩,嘴唇有点干裂。环顾了一下周围其他的援藏帮扶人员,这行头大概是他们的“标配”吧。

  精神的寸头,满头的银丝,书卷气浓厚,这是吴健给人的第一印象。听说,他爱看书,这样儒雅的气质很难让人和援藏这个词联系起来。

  2018年10月,吴健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援藏帮扶工作组组长,接过援建的指挥棒,远离温岭,来到西藏,挂职那曲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在西藏有句俗话叫远在阿里,苦在那曲。总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的那曲,相当于4.5个浙江省。

  路上,和吴健聊起了援藏那些事,大致了解了一下他的工作日常。除了固定的会议外,吴健几乎都奔波在那曲的路上。他每周的工作大致是这样安排的:周一、周三下午以及周四都是会议时间,周二到周三上午以及周五、周末,都是他“跑路”的日子,下乡检查工程的安全、质量及进度。

  今年3月15日,国网浙江电力帮扶那曲配网工程在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复工,从那天起,除了固定的会议外,吴健几乎都奔波在路上。翻找了他的微信朋友圈,大致勾勒出了他的行程。

  3月10日,去聂荣的路上要经过两个检查站,通关手续比较复杂……

  3月17日,香曲的路,塌方还是常见的……

  3月19日,去巴青贡日乡需要翻越一座“无名”雪山,有几公里的冰雪路,大型物资运输车辆定会遇到不少困难……

  3月28日,从嘉黎县城沿尼屋河一直向东南行近100公里可到尼屋乡,原本就是土路,又在修路,车程约3个小时,还要凭运气,常见塌方、雪崩……

  4月11日,仿佛高空杂技(去索县若达乡、赤多乡的路,山高沟深,时而下沟底,时而上高山,好在都在修路,不久的将来会好走许多吧……)

  4月23日,色尼区劳麦乡工地。

  4月27日,今天路线规划:巴青—岗切乡—聂荣当木江乡—聂荣—那曲。没想到当木江去聂荣的路因塌方不通,为绕路车队一头扎进山沟沟里……

  5月5日,从尼玛回那曲,有很长一段路,色林错都默默陪你前行,以至于你可以无视……今天她终于展现了她最漂亮的一面。

  5月12日,早上起来又见一场大雪,有点烦……

  5月24日,一会儿雪天,一会儿晴天;山上是严冬,山下是暖春。冰火二重天,在那曲,是常有的事……

  ……

  找了吴健的驾驶员张国庆,大致估算了他的“跑路”长度,从3月5日以来,3个多月时间,行程22000多公里。由于下乡较勤,有着近27年驾龄的张国庆也压力山大,“最近基本都往东部走,那是最难走的路,因为东部地区经常会发生塌方、泥石流。”

  但吴健早已习以为常,走访时他说的很轻松,但实际上听起来却异常艰难。他所去的东部地区,大多都是乡间小道,只因他们想把光亮的触角延伸到村里去。他说这目前所经历的路不是最差的路,也不是最远的路。

  由于山路崎岖,山高谷深,下乡进村的道路极不好走,越野吉普要开十多个小时,来回一趟至少要两天。

  举个例子,从那曲到嘉黎县城需要两个半小时,再到尼屋乡需要3个小时到施工项目部,继续到最远的施工点还要两个小时,这还仅仅是单程,不包括迷路找路时间。而且,路上还伴有雪崩。

  如果途经无人区,没有信号,也就没有了导航,好久才能碰到一辆车,可以问个路,没有方向的时候就在“盲开”,像极了探险。

  老司机张国庆也会迷失在三岔路口,迷失在乡间土路上,更多的时候都是和吴健一起摸索前进,通常找路就要花上个很长时间,半夜才能到目的地。这是再经常不过的事了。

  曾迷失在土路扬起的灰尘中,也曾深陷雪坑,深夜被困在冰天雪地里,一路上各种危险不断上演。

  记得那是去索县赤多乡,要翻越一座大山腰,不足两米宽的路,勉强可容一台车经过,偶尔碰上会车,其中一车可能要倒退三四公里才能找到两车错行的路段。盘山路又高又陡又窄,车其实就在绝壁山路上,车外10至20厘米就是万丈深渊。就如有人说过,这样的路,一旦“万一”,相当于“空难”。高空杂技——吴健在朋友圈却轻描淡写地描述。

  雪崩、泥石流、塌方,他都不怕,怕的是路被堵,物资进不去。“不具备通行条件,电杆运输就受阻,立不了杆,就会影响工程进度。”吴健说小塌方还能自己解决,而大塌方必须由政府部门协调开挖。

  因此去到每个地方,他都会第一时间检查工程进度,了解碰到了哪些问题。吴健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有哪些施工现场?人手够不够?施工现场的安全如何把控……每天一睁眼,他考虑最多的就是这些问题。

  而今天是他们援藏的第606天。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2020-06-12 浙江日报2020-06-1200004;浙江日报2020-06-1200007;浙江日报2020-06-1200006 2 2020年06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