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文章导航

长兴李家巷镇打造社会治理样板助力高质量发展

扮靓东大门 服务大平台

  长兴李家巷镇打造社会治理样板助力高质量发展

  扮靓东大门 服务大平台

  杨斌英 陆伟忠

  从工业重镇到太湖南岸宜居宜业宜游新城,这是长兴李家巷镇描绘的新时期画卷。

  在这幅画卷里,李家巷镇的枢纽位置清晰可见。两条国道、两条高速公路、宣杭铁路、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便捷的水陆交通网,一度使该镇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建材供应基地。

  多年来,建设“生态、文明、繁荣、大气”的长兴东大门一直是李家巷镇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整治双管齐下,不断带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更高质量融入一体化发展,成了新时期李家巷镇的“新考题”。发挥小乡镇的大能量,争当区域融合发展“快马”,如今,这座长兴东大门正越来越靓……

铺好一条路 美丽乡村项目来

  初夏的李家巷镇,别样的乡村风情,这座昔日的“石头城”,如今风景秀丽,让人眼前一亮。

  走在石泉村的乡间小路上,60亩的荷塘里荷花含苞待放,一湾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3座古桥横跨河道,呈“品”字形连通了两岸,沿河而建的几幢古建筑正在修建,好一派“夏日荷塘飞白鹭,古村荷畔风荷香”的景致。

  据了解,石泉村是一个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名人辈出,至今还保留着从明朝留下来的古牌坊。这两年,石泉村在历史文化古村落建设和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中,不断融入村史文化元素,成为了第7批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乡村美了,项目来了,面貌焕然一新的石泉村,吸引客商纷纷来此投资兴业,其中以“石泉山房”和“延陵世第”两个项目最吸引人注意。“两个项目总投资超6000万元,全部由乡贤投资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运营。”展望着乡村的未来,村党总支书记李剑勇踌躇满志。连日来,他陆续接待了来自上海、昆山等地的客商洽谈农旅项目、文旅项目,随着长三角交通圈的建成,这里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一轮又一轮的人居环境提升,唤起了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石泉村只是其中之一。在不远处的青草坞村,180多家低散乱粉体企业陆续被拆除,变成了崭新的工业平台,村民房前屋后的6万多平方米的蓝色棚批,变成了绿地和公园;在刘家渡村,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利用,曾经杂物乱堆、垃圾满地的桥下空间,成为了村民散步休闲的景观公园……

  一个个村庄的环境“质变”,得益于近年来李家巷镇对环境整治持续的投入。通过政府投入、百姓参与、乡贤助力,李家巷镇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村一个村整”“一条路一条路治”“一条河一条河清”,慢慢整出了形象,农村变得“干净、整洁、美丽、有序”。

  更难能可贵的是,党员、乡贤、群众主动出资,用于建设文化礼堂、篮球场等场所,凝聚起了乡村的人气。在老虎洞村,乡贤、村民筹资200多万元建设的“初心馆”已经基本完成;许家浜村乡贤出资100多万元,计划建设的礼堂也即将动工……“共建共享”正在成为李家巷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

  铺好美丽乡村致富路,李家巷镇这个老牌工业强镇历经产业无序发展的“阵痛”后,如今正大步向生态宜居新城迈进。2020年1~5月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3.2%,空气优良率94.1%,为近年来最佳。

织好一张网 网尽全村大小事

  村务公开,让群众明白,给干部清白。如今,在青草坞村,村民周孝浩每隔几天他都会扫一扫家门口的二维码,他说:“村里花钱、建工程这些要紧事这里都有,我们看一看就放心了。”

  他扫的二维码就是李家巷镇首创的“村务e点通”,公开村级财务、劳务用工、小额工程、征地补偿等各类村务,具体到每一笔支出的时间、去向、用途、金额、经手人等信息,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如果发现问题群从即可投诉举报。“让群众化身为无处不在的‘探头’,倒逼村干部切实把相关制度执行到位,尤其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资金投入方面,所有工程、资金使用通过平台一览无余。”李家巷镇纪委书记钱永权表示,钱花得明白,老百姓也就放心了。

  “村务e点通”的功能远不止于此。“你们是不是把我忘了?为什么还不安排我去卡点值班?”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广福桥村的“暴脾气”村民杨应芳在“村务e点通”的后台表达了自己没能参与疫情防控的“不满”。村党支部书记杨帆看到后,赶紧来到他家中解释,没几分钟,爽朗的笑声就从老杨家中传了出来。

  群众的呼声得到快速答复和响应,“村务e点通”就像一张网,网尽了全村大小事,也架起了干群沟通的桥梁,成为了李家巷镇深化基层治理的有效工具。自推行以来,李家巷镇信访举报和“12345”政府阳光热线投诉总量分别同比下降12%和15%,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不少“后进”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务e点通”也得到了高度肯定,在长兴县所有村(居)推广。“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强化平台在深化基层治理上的作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钱永权表示。

用好一个码

诚信指数新风扬

  在李家巷镇,老百姓家门口除了“村务e点通”二维码,还有着另外一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看该户人家的文明诚信档案,这正是长兴县全域推开的“诚信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过程中,长兴推出了“一户一码一档”,对所有百姓建立了“文明诚信档案”,并通过“掌心长兴”APP,对这些诚信档案进行记录。每季度还要进行考评,每个村评选出“文明诚信示范户”和“文明诚信待提升户”,张榜张贴到每个自然村的公示栏。

  为了进一步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人人争当“文明诚信示范户”,李家巷镇组建了“石城联盟”,涵盖了超市、信用社、卫生院等单位。每个示范户均可以在这些单位享受消费优惠。“让文明者有所获,让诚信者有所得。”李家巷镇党委委员徐伟表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全社会都关注文明诚信,关心自身的文明诚信情况,全面倡导文明新风尚。”

  从垃圾分类“落后户”转变成为“文明诚信示范户”,石泉村村民王大伯对于“诚信指数”感慨良多。去年连续2个季度因垃圾分类等工作不到位被扣分,王大伯家被列为“待提升户”,看到公告栏上连续两个季度“榜上有名”,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2020年,王大伯一家积极整改,认真做好了生活垃圾分类,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卡点执勤,还主动捐款,获得了诚信加分,成为了“文明诚信示范户”。

  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如今文明诚信越来越成为全体李家巷人的共识。

  在推进文明诚信考评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业发达的李家巷镇,流动人口占全镇人口的一半以上,让管理“难上加难”。

  一个小创新,为基层的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有效路径。李家巷镇率先建设“新居民文明社区”,对新居民实施文明诚信考评,从而鼓励引导新居民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以刘家渡村为例,由村委统一对农民闲置的房屋进行统一回收,实行“五统一、五考核、三服务、两优先”的模式。“真是一举三得,出租房得到了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更加安全;新居民纳入了文明诚信建设,更加主动融入了当地生活;而村集体通过对出租屋的统一招租,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刘家渡村党总支书记沈新华表示。

  目前,全镇各村统一管理、统一出租的出租屋共有300余间,正成为新老居民和谐共处的文明“窗口”。

建好一平台

产业集聚新动能

  人居环境的改善,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乡风文明的不断优化,李家巷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为连通长三角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总部位于上海的浙江欣世纪建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选择落户李家巷镇后,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从启动建设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二期已经投产,累计投资超7亿元。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离不开政府一直以来的优化服务,为企业争取各种政策支持,让企业可以安心发展。

  营商环境的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落户。如今,李家巷镇青草坞工业走廊已成功落户优质企业10余家,总投资超35亿元,大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税收将超2亿元。

  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为了配套这些园区入驻的企业,青草坞村投资800万元建设了经济服务中心,提供单身公寓、超市、餐饮等配套服务。除了让园区的企业得到实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更是每年超300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一村富不如村村富,李家巷镇各村在致富的道路上也“各显神通”,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对外出租等形式,实现集体增收。2019年,各村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超400万元。先富带后富,李家巷镇还通过产业帮扶等形式,建设了茶叶、火龙果等3个帮扶基地助力低收入农户增收,2019年,该镇104户低收入农户实现人均增收超1.6万元。

  村富民强金凤来,还要先栽下梧桐树。位于李家巷镇和湖州开发区交界处的万亩大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已展现出了蓬勃英姿。这里曾经是长兴县有名的石灰石老矿区,开采历史有70多年,最多时集聚了三四十家矿山。2017年,长兴县政府专门出台《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产业园由一个建设主体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短短两年时间,万亩大平台迅速完成了“身份转化”,形成了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园的雏形。截至目前,平台累计签约入驻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超140亿元,交出了一张惊艳的成绩单。“通过优化社会治理、美化生态环境,李家巷镇优质的营商环境已成为了我们吸引优质项目的助推器。”镇党委书记尹明英表示。

  引得进来,也要走得出去,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溢出的“红利”。位于南太湖(李家巷)的现代物流业以打造“铁公水”多式联运中心为基础,全力深化打造“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致力于服务本地制造业企业,辐射整个长三角区域。公路港、铁路南货场、“铁公水”码头等多样物流形态,为周边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物流服务。2019年,园区实现物流货运量2045万吨,同比增长40%,助力全县物流成本下降5%;税收1.31亿元,同比增长25%。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蓬勃的动力,更为南太湖(李家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

  风从海上来,涌动南太湖。

  秉承“大气开放、实干争先”的长兴精神,地处长三角交通要塞,如今的李家巷镇,在奋勇中争先,在争先中奋起,在长兴东大门的建设中干出了气势、拼出了风采,全力打造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增长极。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扮靓东大门 服务大平台 2020-06-10 浙江日报2020-06-1000005;浙江日报2020-06-1000007;浙江日报2020-06-1000010;浙江日报2020-06-1000016;浙江日报2020-06-1000006;浙江日报2020-06-1000011 2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