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立德树人风帆劲 逐梦时代育英才

——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传承与发展

  立德树人风帆劲 逐梦时代育英才

  ——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传承与发展

  朱 言

  继去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现在谈职业教育的语境变了,更多的是把它放在国家宏观发展中来看,这对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是一个考验。”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洪致平看来,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肯定,同时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职责和使命。

  1998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勇做时代的“赶潮儿”,开启民办高校之路。20多年来,洪致平以一位成熟教育家的情怀、智慧、胆略与亲和力,成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设计者、实践者和创新发展的领路人。

  打开他的话匣子,就等于翻开了一部育英办学的改革发展史——

立校: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脱离体制办学就意味着跟民营企业一样,要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逐浪,优胜劣汰,一旦进入就没有了退路。”这是育英学院创办者黄纪云董事长当时的一番话。

  黄纪云提出“为中华育英才”的办学使命,“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及“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的校训。正是这样的理念和办学思路引领了育英20年的发展,不断激发师生为社会担当的内在自觉。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站在办学20多年的时间节点,回望育英学院过往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奔腾岁月,记忆如同潮涌的钱塘江水,一次次冲击着育英师生激越的心情。

  作为育英来说,这是一所全新的院校,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改革犹如大海行船,如果方向不对,那么不管什么风都会是逆风。在育英的创始团队看来,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有自身的特点,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也不是普通专科教育的“克隆”,更不是中职教育的“膨化”,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而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接口和纽带。

  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最需要哪些行业的人才?学校领导班子思虑再三,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决定结合省情,着眼于区域经济的特点。在社会三大产业中,农业和工业相对成熟且投资巨大。而在200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还处于雏形阶段,在那时看来,不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还是育英的实际情况,都适合往服务业方面培养人才。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重要时期。2000年4月,学院果断决定创办华东地区第一家培养大专层次空中乘务人员的空中乘务专业。之后的办学实践证明,这个决定对育英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空中乘务专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第一批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学院也因此被誉为“空姐摇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专业的设置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随后,物业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逐渐由最初的“萌芽”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棵“大树”;杭州会展业的发展,机场、地铁的建设,催生了会展、安检人员的大量需求。于是会展行业、城市轨道交通与管理专业成为学院创办新专业的首选。而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等在杭州的迅猛发展,更为高职生就业乃至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无限可能。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民办高校能不能抓住机遇,错位发展,以创新求异的思维培育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考验着学校领导班子的实力和智慧——以开放的视野设置特色专业,培养与众不同的学生——育英人从一开始就把“办学”当作了“创业”,以浙江精神鼓舞全体师生,以浙江精神激发创业热情,以浙江精神催生创新灵感。

  要“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融入长三角,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性‘职业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8个字,就写在育英办学的历史华章中,有时是大江大河,有时是涓涓细流。

  2011年提出“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影响行业、引领行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深入推进专业与行业融合。2014年,遵循“特色引领、集群发展,对接行业、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思路,整合专业,育英构建了五大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实现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专业群内部各专业的互补、融合。与此同时,以“全时空全方位”育人观念为指导,对“大学生”如何转化为“职业人”的途径、方式等,做出系统、开放的设计。

  评估专家苏志刚曾评价育英: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职业人”,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操作层面上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培养模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与时代同频共振,需要始终根植于土壤。育英每一次发展变革的节奏都与区域经济前进的步伐同频共振,每一次开拓创新的激荡都能感受浙江经济社会脉动的潮涌。这既是宏大叙事下的壮阔史诗,也是关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实践。

树人: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这是育英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

  “一所大学好不好,是不是取决于它的硬件高大上,大楼、大草坪、大操场、大图书馆?这当然需要,但因为很多条件限制它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那是不是从本质上影响了办一所好的大学呢?我认为是不会的,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一所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精神状态。”洪致平说。

  这20年来,育英的发展其实是研究和解决深化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谁办大学,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学校办什么专业,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果将在学校学习的三年转化成1000天的话,就要求学生每天“职业化”千分之一,那么在走出校门之际,学生也就完成了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蜕变。高职学生在高考中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入校门槛低,但就业门槛不会因此降低。加大学生行为转化的力度,就要培养他们竞争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育英,体育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转化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坚持晨间锻炼。这项制度在育英已坚持20多年,众多学生从中受益。院长助理、体艺部主任徐晓斌介绍,办学初期,育英的学生去校外参加运动会,都不好意思把胸口的学校名字露出来。后来比赛成绩越来越好,他们在运动场上变得越来越自信,也因为自己是育英学生而倍感自豪。“18岁的青少年,内心积蓄着无穷的能量,民办高职院校更有责任让他们抬起头,挺起胸走出校门,走向成功。”

  “高职体育是培养职业人精神品质的教育。”这是育英人的共识。学生们通过一次次比赛,不但收获了喜悦,还在训练和比赛中磨练了意志品质,锤炼了心理素质,积累了实践经验,培养了吃苦、坚持、合作、奋斗的精神品质。

  清洗后的心灵,如雨后的青山。

  在育英,“两全、四结合”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在教育理念上,育英提出了自己的育人工作方针:

  ——关爱是前提,时刻关爱学生的点滴;

  ——引导是手段,正面引导学生的思维;

  ——转化是过程,积极转化学生的陋习;

  ——激活是目的,全面激活学生的潜能。

  “关爱、引导、转化、激活。这八个字是我们在全面发展、具有优势品质技能的职业人的基础上提出的方针,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从哲学的概念出发。”

  在育英,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等生命的能量。“如果我们不能揭开偏见的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去感悟成长的可能,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从职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单纯地传授技能,这是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片面的看法。用洪致平的话说:“高等职业教育就人的一生而言,仍然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体现在哪里?做人和做事,特别是做人。”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育英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本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除了专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公民素养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只有对教育事业倾注无限的热爱,努力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普适规律,努力提升教育的智慧与魅力,才能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这是育英20多年办学教育的心得,也是走向未来的坚守。

担当:

一所大学的家国情怀

  在浙江的高校中,育英的千人献血量一直名列前茅。对于人数并不占优势的育英而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每一次无偿献血日,每一辆献血车前排起的长队是育英校园最美的风景。20年来,学院把无偿献血作为公民素养和职业人职业品质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这个平台,引导和教育学生弘扬人道主义、无私奉献精神,认识自我,关注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无偿献血凝结的大爱精神在育英学子中一届届传承,15800余名师生用热血汇聚成川流不息的爱心之河,帮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和健康,为杭州城市的温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业内人士说,用热血汇聚力量,用真情守望相助,这是育英人的家国情怀。

  的确,对育英来说,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坐标,而勇于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参加G20服务是难得的机遇,也许一辈子就遇到这一次。通过与地铁站长、保安班长、乘客等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学会了沉着冷静地应对工作中的状况。”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信管专业学生钱耀华回想起参加G20杭州峰会安检工作的经历,依然兴奋、激动,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但他可能不知道,这个肩负巨大使命的机遇是院长主动去争取的。

  54个地铁站点、22个绕城高速检查站、乌镇、许村、建德等88个站点、场馆,累计750万次人身安检、232万个X光机过包量,查获8500多件违禁品。2016年8月5日~9月10日,育英学院2323名师生,斗志昂扬,齐心参与G20杭州峰会的礼宾和安检服务。一段难忘的回忆,一段终身的记忆,每每想起,依旧让师生们心跳为之加速。

  “一场世界盛会,我们能够参与其中的服务,很光荣,很不容易,但也收获满满。这一服务是平台,让我们的师生磨砺、锻炼、成长;是舞台,让我们在上面尽情演出有18年办学历史的育英学院的精彩剧目;这一服务是桥梁,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干部和教师、学院与服务单位及社会,在共同目标下相互走近,紧紧相拥;这一服务也是窗口,让我们向社会再次展示了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校训精神的育英学院的气质和追求。”学校领导在会后的表彰大会上说。

  服务G20杭州峰会任务的圆满完成,也为院长洪致平50年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

  几年过去了,问及为什么要去承接这么大风险的任务,学院领导认为,首先,机遇很重要,我们必须善于抓住和利用机遇,大机遇赢得大发展。第二,参与社会大事件才能培养锻炼大能力,我们必须善于驾驭大局面掌控大场面,攻坚克难,才能取得胜利。第三,专业是学院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必须使专业植根于产业、行业的沃土,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需要。第四,学生是学院参与大型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我们必须善于引导、相信、依靠我们的学生,学院的自信力在于学生的发展。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一所大学的远见卓识和精神风骨。

  “育英发展20年,有一种文化在传承,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将不断开创学院各项工作新局面。”现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锡耀如是说。

  黄纪云说,如今,学院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必须乘势而上,进一步做优做强。学院将充分利用专业建设优势及民办院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高校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你们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办得不错,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办得不错,党建氛围不错。”

  “社会力量办学,育英学院就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模式,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效果是好的,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育英的教育理念是全新的,育英的培养模式是成功的,育英的孩子们充满成就感。”

  ……

  20多年征程中,一次次的领导视察,一次次的真切勉励,是镌刻在育英发展历程中闪亮的勋章,也是推动其再创辉煌的指引,更是其行稳致远、抵达高处的动力支撑。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追梦人接力奋斗,育英人已在路上。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立德树人风帆劲 逐梦时代育英才 2020-06-09 浙江日报2020-06-0900005;浙江日报2020-06-0900007;浙江日报2020-06-0900009;浙江日报2020-06-0900011;浙江日报2020-06-0900006 2 2020年06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