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稳预期增信心 育新机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指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他在全国两会期间再次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坚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推进浙江经济逆势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重要窗口”注入了强大信心,提供了行动指引。

  更加坚定经济向上向好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随着复工复产有力有序推进,3月份以来全省经济呈现“V”型回升向上势头。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提出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推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等一批力度空前的宏观政策,应对新形势下的新办法、新举措铿锵有力。浙江省委、省政府非常之时行非常之策,实施争先创优行动,建立“季目标、月评比、专班干、重激励、争高分”赛马机制,提出“二季红、半年正、全年奋力夺取经济高分报表”的清晰目标和务实举措。这极大增强了全省上下战胜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开辟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必将推动浙江经济化危为机、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牢牢抓住疫情中蕴藏的新机遇

  纵观历史,重大疫情往往会催生重大机遇,比如,黑死病促进欧洲农业结构调整和手工业繁荣,非典疫情促进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快速崛起,H7N9禽流感推动家禽规模化养殖和冷链物流、生鲜电商异军突起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如此。我省应牢牢抓住以下五个方面的机遇:

  一是推进新基建的机遇。疫情下生活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快速发展,5G、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数智化基础设施、创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巨大。加快推进新基建,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是深化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底座基石。

  二是壮大新产业的机遇。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的加大,新药研发、医疗用品生产、精准诊疗、快速检测以及健身康养等生命健康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我省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将迎来更广阔空间。

  三是培育新业态的机遇。疫情重塑工作、生活习惯,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在线健身娱乐、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云经济”“宅经济”“无人经济”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活生产数字空间明显拓展,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触发了新场景新应用、创造了新契机新增长点。

  四是抢占产业链新高地的机遇。疫情打破了全球产业链的平衡,产业链重构势在必行。我省制造业在诸多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若能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浙江制造”品牌,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用好倒逼机制,着力补链引链强链,加快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推进国产替代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我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蓝图必将早日实现。

  五是集聚新要素的机遇。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但国外疫情愈演愈烈,经济衰退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开放胸怀,敏锐捕捉疫情给我省带来的打造全球资本避风港和人才蓄水池、加快海外投资并购、实施品牌嫁接等机遇,不断提升经济高质量开放水平。

  充分发挥抗疫中展示的特色优势

  在这场抗疫大考中,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显示出的巨大制度优越性和强大动员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对于我省来说,抗疫中至少展示了四方面鲜明的浙江特色优势。我们要看到优势、发挥优势、用足优势,才能更好地危中寻机、危中抢机、化危为机。

  一是精密智控优势。省委、省政府不断迭代升级的“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在统筹打赢“两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我省精密智控和治理能力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点赞。我省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浙江、投资浙江,越来越多的人才喜欢浙江、来到浙江。疫情防控的成果、优势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

  二是数字经济优势。我省是数字经济的先发地,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0%,总量居全国第4位。在这次抗疫中,我省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健康码”走向全国,钉钉用户从1亿上升到3亿多,“云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1-4月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2%、13.4%,快递业务量增长12.2%。疫情后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数字经济领域生产消费的优势更加认同,这将更加坚定我省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民营经济优势。受疫情影响我省一些民营企业面临困难,但我省市场化程度高,民营企业有活力、有灵性,久经市场大潮磨练的民营企业更有能力克服困难,更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比如,疫情发生后我省生产的红外热像仪占全国总产量的83%,红外体温计占全国的20%,口罩日产量比抗疫之初增长了700余倍。这充分说明我省民营企业市场意识敏锐,善于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四是营商环境优势。企业越是面临困难,营商环境就越重要,越是核心竞争力。疫情期间,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效应进一步凸显,“不见面”服务渗入经济社会运行肌理。省委、省政府及时制定实施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18”条、“五减”等扶持政策,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截至5月底,全省已实现“五减”金额1327.8亿元,兑现率为88.5%,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营造和维护了我省一流的营商环境。5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60.6万户,同比增长10.4%。

  创新落实化危为机的各项举措

  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争先创优行动等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建设“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以变应变、发挥优势、抢占先机、化危为机,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全力推动我省经济稳走向上向好。结合发改职能,下一步重点在六个方面进一步聚焦发力:

  一是更大力度抓投资。有效投资既是逆周期稳增长的可期之举,更是调结构增后劲的长远之策。我们将抢抓地方专项债券、土地审批权下放试点、新开工项目用能等政策窗口机遇期,抓紧梳理、储备、申报、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抓好“152”省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积极争取中央新增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额度,支持我省“两新一重”等项目投资。加快出台实施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紧推进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未来社区增点扩面,启动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项目。积极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激活民间投资,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二是更大力度稳企业。企业稳则就业稳。我们将在政策争取、政策落实、政策集成、政策创新上下更大功夫。更加积极有效争取和落实好国家惠企政策,推动全国两会政策红利落到企业急需处。不折不扣落实我省系列惠企政策,加快出台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迭代优化“浙里亲清”兑现功能,确保全年新增“五减”金额超1500亿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打造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2.0版。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让更多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

  三是更大力度促消费。抢抓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把被抑制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新催生的消费模式培育壮大起来。我们将围绕推进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等重点,加快推进“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等促消费十件实事落地,努力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链条。促进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推动教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促进5G终端消费。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回暖,组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让利促销活动,完善家电回收体系以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推广平台企业联合出口企业运作品牌模式和协同制造模式。

  四是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创新。抢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先机,抢占全球产业链重构后的新高地。我们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鼓励前沿技术、创新产品、新兴业态等创新性转化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在生物科技、快速诊断、药品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培育大健康市场主体,加快打造全国生命健康产业高地。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芯片、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国产替代,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标志性全球化产业链。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着力培育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五是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将我省疫情防控中展示的治理效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将持续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各项任务,深入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联动改革。加快制定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国家综合试点。以建设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为重点,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加快天然气体制改革。实质性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打造20个左右高能级战略平台。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和自贸区创新发展。抓住全球疫情带来的引进国际要素资源机遇,加快推动高端人才集聚,加大力度招引外资,努力把浙江打造成海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六是更大力度提升区域竞争力。坚定不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加快打造新增长极。我们将落实好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抓好数字长三角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等省际毗邻重点区域建设。加快推进“四大”建设,建设湾区交通“双回路”、生态海岸带,全面启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加快省内、省域、市域、城区、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补短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杭绍甬、甬舟、嘉湖、衢丽花园城市群等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克时艰、化危为机,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壮志,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智慧力量,我省必定能率先突围、脱颖而出,必定能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充分展示浙江的应变力、影响力、竞争力。

  【作者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稳预期增信心 育新机开新局 2020-06-08 20936384 2 2020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