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专版

象山:打造大湾区海洋绿色协调发展高地

  象山县鹤浦镇的海面上,总投资43.2亿元的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地质勘查作业。该项目用海总面积为247.5公顷,用地总面积为0.08公顷。总装机容量达254.2兆瓦,拟安装41台单机容量为6.2兆瓦的风电机组,并配套建设220千伏海上升压站、220千伏海缆送出线路和集控中心。

  根据计划,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将于2021年投产发电,年发电量7.2亿千瓦时。按照当前进度,该项目预计在今年8月底陆上开工,10月底海上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填补宁波市海上风电空白,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区域能源供给结构。

  这个清洁能源项目在象山落地实施,是该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大成果。

  象山居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翼,自然人文禀赋优越。当前,该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宅经济”等新产业新经济态势良好,还拥有发展空间大、港口岸线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以长三角海洋绿色协调发展高地为目标,该县顺应全球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趋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优化人才链,全方位发动科技创新引擎,赋能蓝色经济,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县域样本。

六大对接计划,全面确立融入相关机制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位于宁波南翼的象山如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去年,象山在省市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大会后,迅速行动,深入谋划,编制形成了《象山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并于12月11日印发实施。

  《方案》结合象山实际,重点实施产业、科创、文旅、交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六大对接计划”,全面对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通过扬己所长,合作共赢,着力打造长三角海洋绿色协调发展高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健康养生福地,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方案》明确了近3年52项重点任务,每项任务确定县级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及年度工作任务。3年内,努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新突破,强优势、补短板,承接上海辐射、用好溢出效应的能力不断提升;努力实现创新协同能力新突破,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引进高层次科创团队数增幅明显,科创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合作新突破,与上海等地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联系长三角区域的交通网络明显改善;努力实现交流合作机制新突破,全方位对接长三角区域的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形成较成熟的区域间互动交流机制,畅通政府、商界、民间等多层次对接渠道。

  为了协调理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象山形成了县发改局统筹谋划、长三角(上海)合作联络中心统筹推进,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为此,该县专门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象山县对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县发改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工作。与此同时,该县还成立长三角(上海)合作联络中心,配备10名编制人员,已入驻上海办公,主要负责与上海开展合作交流工作,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对接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随着工作机制的建立,象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就在上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宁波至象山铁路被纳入城际铁路规划。该项目将使象山与宁波城区紧密相连,发挥同城效应。

  打破交通不便的瓶颈,象山为此而不懈努力。今年,象山县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坚持交通先行,贯彻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要求,全力争取沿海高铁过境设站,加快开展城际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象山港二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G527石浦至长街段可行性批复。

  建设一条铁路,是象山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只有真正融入国家铁路网,才能真正改变半岛交通末端的格局。该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象山紧紧抓住甬台温高铁复线建设的历史机遇期,争取甬台温高铁过境象山并设站,彻底改变象山没有铁路交通的格局,为象山全面融入长三角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抢抓历史机遇,

全方位推进半岛高质量发展

  在象山县主要负责人看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促进建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平台合作开发,加快重点产业对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带动象山产业进入提质、扩量、增速的良性轨道;另一方面集聚创新要素、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关键支撑,借势借力突破科技创新,搭建载体加快人才引进,联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的象山县政府工作报告,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具体的工作安排。报告明确,象山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规划和省市行动方案,推进六大对接计划52项任务,努力以更多合作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

  海洋是象山最大的资源,该县依托宁波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角度,更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资源外溢,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提升合作能力。目前,象山已经锚定方向,主动作为。该县将以上海、南京等长三角重点城市为目标区域,构建引才机构战略合作目录,实行异地项目评审,促进“半岛英才海纳”计划常态化。

  根据今年工作安排,该县将积极承接产业、科技、人才溢出效应,力争引进重大项目10个,与上海开展科技项目合作5个,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点两个。加强办学办医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瑞金医院合作设立特色学科。

  加快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宁波启动南湾新区建设,未来南湾新区将打造成绿色智造高地,重点聚焦高新制造产业,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象山作为南湾新区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将加快南湾新区环石浦港区域16个项目建设。

  可以说,南湾新区建设是象山的一次新机遇,一系列区位产业优势将助力该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国四大渔港之一的石浦港,环石浦港区域内可承建5000至10万吨级码头;蓝湾游艇小镇项目位于新区新桥片区,规划海域使用面积4300亩,建成集游艇设施、休闲旅游和商业配套为一体的综合型特色产业小镇;花岙岛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新区高塘岛,规划面积14.7平方公里,打造成为集地质观光、山海休闲、文化体验等一体的海岛旅游度假目的地。

  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项目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5.2平方公里。项目重点建设“三区两基地”,即航天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云制造示范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在长三角格局中,象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为此,该县将努力开创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互惠共赢新局面,着力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全县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接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11%以上。松兰山-大目湾区块以迎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将把握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重点引进长三角水上运动及关联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水上运动中心。

  随着亚运会、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国家高速铁路、宁波至象山城际铁路等重大机遇产生的叠加效应,象山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质量将得到全方位提升。

  逐梦一体化

象山影视产业

突破瓶颈加快发展

  在影视行业,象山影视城已经是头部拍摄基地。当前,象山影视城正在助力长三角的影视拍摄“一体化”。去年6月底,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正式启动,沪苏浙皖数个影视基地构建“一体化”剧组服务模式。代表象山影视城签约的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建瑜,正是这项合作的“首倡者”之一。

  陈建瑜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影视人应当意识到,长三角地区影视行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影视基地、影视公司等主体如能够产生高效协同、深化跨区域合作的强大合力,将有望打造国内场景最丰富、配套最齐全、基础最深厚、科技含量最高、影视制作成本最低、发展后劲最强的黄金三角影视文化产业带。

  如今,象山影视城也在通过融入长三角化解自己的发展瓶颈。在向影视与旅游并重的方向转型中,人才问题尤其突出。在陈建瑜看来,未来各影视基地要靠变革,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在取景地合作、服务模式等方面,长三角的影视基地将开展合作,更好发挥出各地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影视合作可以说历史悠久。进入象山影视城,映入眼帘的是这十几个大字:“《渔光曲》——中国电影从象山走向世界”。上世纪30年代,代表我国电影首次赢得国际影坛荣誉的《渔光曲》,便诞生在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上海。这部电影由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在上海联华影业公司自编自导,而电影的外景取景地,便是距离象山影视城不远处的著名渔港——石浦港。

  (本版图片由象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5 象山:打造大湾区海洋绿色协调发展高地 2020-06-06 浙江日报2020-06-0600007;浙江日报2020-06-0600012;浙江日报2020-06-0600010;浙江日报2020-06-0600015;浙江日报2020-06-0600016;浙江日报2020-06-0600020 2 2020年06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