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办印发“持续减负40条”
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切实解决形式主义,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6月3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有关负责人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下称“持续减负40条”)进行了解读。
基层松绑减负十大亮点
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去年上半年,我省出台“减负20条”,系统开展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整治。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落实,成效显著。深化拓展基层减负,是建设“重要窗口”的应有之义,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持续减负40条”的出台,进一步回应基层关切,为基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松绑减负。
省委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持续减负40条”主要有十个方面的亮点,包括持续发力整治“文山会海”;统筹压减督查检查考核;严控严管展会节庆论坛;规范瘦身议事协调机构;既给基层干部普遍减负、又给主要领导精准减负;既抓党政机关的减负、又抓事业单位的减负;突出用信息化手段助推减负;扎实推进“三服务”活动;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规范基层属地管理等。
“持续减负40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注重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和重要举措。
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形式主义问题,“持续减负40条”围绕夯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基,提出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的要求和举措。省委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持续减负40条”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提出健全理论学习、检视问题、抓实整改的长效机制。
围绕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持续减负40条”有针对性地作出了新部署。如部署开展针对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基层站所的形式主义问题专项治理;探索建立省本级大数据库,实现部门所需基础数据除动态调整外“最多报一次”;依托现有信息化办公平台做到工作“自然留痕”,避免“人为留痕”“事后留痕”;今年8月底前将保留考核事项的考核指标数量削减30%以上等。
“持续减负40条”还对调研决策、工作部署、抓好落实提出了一揽子要求和举措。如切实提高调研实效,充分考虑基层财力、区域差异和工作需要作出决策,部署工作充分考虑基层可承受能力,倡导项目化、月例会抓工作落实等。
实事求是强化监督问责
治理形式主义,必须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和问责。记者了解到,“持续减负40条”对监督和问责予以专门强调,要求持续跟进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省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全省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673起,处理4388人,党纪政务处分1422人。根据“持续减负40条”,纪检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现象,严肃查处联系服务群众消极应付、冷硬横推、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据悉,“持续减负40条”采用多种方式减轻干部心理负担,要求规范实施问责的工作程序,严把问责的范围、对象、事实、依据和程序关,增强问责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同时界定不同问责情形的问责主体,督促各类问责主体齐抓共管,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和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持续减负40条”还规定,相关问责主体应加强情况沟通,防止多头函询、重复调查。
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还透露,接下来,我省将修订出台《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把澄清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通过书面、当面、会议等形式对失实举报予以澄清。
充分激发干部担当动力
减负,减的是负担,不减的是担当。
“持续减负40条”,围绕“健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实现“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疫情防控中,我省共对5200多个领导班子、4.57万名领导干部进行“两战”专项考核,一大批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极大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这充分体现了“持续减负40条”强调的突出实践实绩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过得硬、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
“持续减负40条”聚焦激励干部担当的堵点痛点,提出“及时为收到不实举报和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近年来,我省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容错纠错意见,并在湖州、东阳等地开展容错裁定试点,去年仅各级组织部门就为1073名干部进行澄清正名,有效打消了干部的思想顾虑,让干部轻装上阵。
实干在一线、关爱在基层。“持续减负40条”提出“加强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完善落实干部待遇保障制度。”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非常时期当以非常力度关爱一线。省委组织部在疫情防控期间推出“暖心八条”,授予或追授50名同志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带动全省表彰表扬集体6727个、各类人员2.8万名,对1.1万名一线医务人员实行“一人一帮扶”,让最辛苦、最勇敢的人得到最多的关爱。
科学规范“属地责任”
“属地管理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近年来,有基层同志反映“属地管理”不规范,一些县级部门往往以考核、协调会等形式,把本应由部门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乡镇(街道)。
针对该问题,“持续减负40条”对规范“属地责任”作出部署,要求按照“属于部门法定职责、实践中需乡镇协同落实的事项”的原则,梳理乡镇“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明晰县乡工作界面。
“乡镇(街道)是我们建设‘重要窗口’的坚实支撑。”省委编办有关负责人说,完善权责清单,就是让部门和乡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职,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调配资源,找到“条”和“块”的最佳结合点。
“条”和“块”如何结合?今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和省委编办在衢州市和长兴县、柯桥区、衢江区开展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在规范乡镇“属地管理”的同时,推动部门人员力量下沉,改善乡镇权责不一致、“小马拉大车”状况。
“持续减负40条”提出,加快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基层管理模式,要求建立职责事务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的三项准入制度,建立三张事务清单,让基层不再做“背锅侠”。
清单背后是机制的支撑。据介绍,根据事项准入机制,清单事项由部门和乡镇(街道)沟通,县级党委、政府裁定;动态管理机制则会对适合纳入清单的事项及时调整;考核机制则实行部门、乡镇(街道)双向互评、捆绑考核。“随着机制不断完善,清单将更加务实管用,逐步实现乡镇‘清单之外无属地事项、列明之外无其他责任’。”省委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