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加强小额工程监管力度
“土工匠”持证竞标“小工程”
记者 丁珊 唐骏垚 通讯员 陈雯
本报杭州6月3日讯 (记者 丁珊 唐骏垚 通讯员 陈雯) “4号工匠包见明,中标!”6月3日上午10时,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一场特殊的工程招投标正在进行。台下坐着一群四五十岁的“土工匠”,一线经验丰富。经过3轮抽选,55岁的包见明中标新港村四组景观改造工程,中标价16万元。握着中标球,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去年底开始,余杭区正式推开“小额工匠”政策,即30万元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直接发包给个体工匠,旨在规避常规招投标中因违法转包、分包而带来的廉政风险。
近年来,余杭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道路硬化、围墙翻新、护岸整修、宅基地整理等项目在村(社)遍地开花,当地面临的监管压力不小。
“这些工程,虽‘个子’不大,但问题不少。”余杭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王华表示,因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利润有限,中标企业往往将其转包、卖标给个人,从中抽取手续费,不仅浪费人力、资金,而且影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去年,余杭区对工程建设领域41个小额工程项目进行督查,查处的问题项目均涉嫌非法转包。
面向个体工匠招标的大多是村级简易工程。余杭区梳理出技术要求不高、安全风险小的简易工程项目清单,涉及房屋建筑、园林绿化、土地整理等六大类26项。此外,余杭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对工匠统一培训、指导、考核,并颁发“小额建筑工匠”证书。截至目前,共举办了4批次工匠培训、考核,20个街(镇)共1529名“小额建筑工匠”持证上岗。
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全流程接受监督。如果项目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工匠拒不整改或不及时整改,一年内不得再参与投标。
截至目前,余杭区已有165个小额工程建设项目面向个体工匠招标,已验收完工51个。“小额工匠”政策精简了招投标程序,节省招标代理费、监理费等13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监督力度,并同步发挥村社交叉巡察作用,对检查(巡察)发现‘小额工匠’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街(镇)严肃问责。”余杭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