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观点

要烟火气 也要规范管理

  很多人初到杭州,深入市井生活后都会接触到一个名词——“安徽小吃”。它原先在老百姓口中专指在街头占个很小铺面,或者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安徽特色的炒粉干生意,后来渐渐成为那些价格便宜、方便快捷的快餐小吃代名词。这些摊贩带活的夜市、排档,温暖了一批又一批城市漂泊者的胃,也撑起了一个又一个摊主的家。

  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将保就业作为“六保”之首,着重以保促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优先政策时,也强调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摊贩生意为典型的夜间经济,因其灵活性,快速承接了保就业的部分需求。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环节提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一夜解决10万人就业,这个数字对于缓解特定群体的生存压力、恢复城市生机活力,委实具有诱惑力。近期,浙江各地的夜市、夜游等“夜消费”项目或恢复开放,或延长营业时间,“夜经济”持续发力。而随着省商务厅会同省文旅厅、省财政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夜间经济有望进入正规赛道,获得政策层面更大的支持。

  当然,要让宽街窄巷间升腾起的烟火气不“转瞬即逝”,而是持续释放“香气”,只靠政府的一声令下还不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部分小摊小档管理不到位、服务跟不上,档口前很容易污水横流,影响市容。熙熙攘攘的人流,还会阻塞交通,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形成安全隐患。夜市的灯亮起来,卫生、环境、安全等各式监管难题也就随之被照见。

  这些题以前不好答,现在能答好吗?杭州下沙一个被亲切地称为“小黄亭”的夜市,2011年开设至今不衰,为周边厂区的大量工人提供饱腹选择,让许多摊主生活越过越红火。政府除了对入驻商户提供扶持之外,还聘有专门的管理公司,解决油烟排放难题,提供保洁服务,并对所有的食品进行采购登记。要实现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是管理不失序。“小黄亭”展现的只是定点集中经营夜市一个管理范本。对于放开管制后的更多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主体如何加以规范,可能产生哪些衍生问题,仍须想好应对之法,把工作做在前头。

  夜间经济是消费经济的转型升级、城市生活的美好体现。升级治理方式,升级配套政策、设施和服务,释放对夜间经济长期的、稳定的态度,消除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才能让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足、成效更佳。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8 要烟火气 也要规范管理 2020-06-03 20927877 2 2020年06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