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法典成为美好生活守护神
李攀
近来,有则趣闻。在江西省宜黄县的某个村子里,有两家人都在山上放牛。一家发现自己的小黄牛被另一家牵走了,但另一家不认账,坚称小黄牛是自家母牛所生。僵持不下,双方同意小黄牛的归属通过法医学血缘鉴定确认,还花了1.1万元。这事乍一听,难免觉得有点小题大做,其实还真的需要这股较真劲儿,因为它涉及到财产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民法典强化对财产权的保护。不论是实物财产权还是网络虚拟财产权、信息财产权等,民法典都明确作出了解释。比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用户上传的文字、照片和视频,可算作个人财产吗?账号可否继承?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治国者,必良法也。岂止是财产权,民法典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倘若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有人发觉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不妨翻一翻民法典,也许就能找到坚实的法律支撑。毫无疑问,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民法典有着无微不至的全方位呵护,宛如美好生活的守护神。
良法还须善施。守护美好生活不仅要靠民法典里面的条文,更要靠民法典体现的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强调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全国两会期间,民法典成为热搜词汇、热聊话题。全国两会过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当持续努力,助力民法典走进寻常生活。
作为“三个地”,浙江要强化担当,切实推进法典精神、法治理念、法律规定落地生根,更好地把法典确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胜势。比如,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在有效促进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是个难题,民法典中个人信息的定义、处理原则和条件等规定就可以为浙江相关立法提供指针。进一步规范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我们定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更要以身作则,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对每个群众而言,应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强化法律意识,养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让民法典入耳入脑入心,民法典才能真正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守护每个人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