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走进天目新闻直播间——

不要叫我“网红”,请叫我文宏

  人物名片

  张文宏,男,1969年出生,浙江瑞安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张文宏长期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

  他因为冲在抗疫一线和用“接地气”的语言科普防疫知识,被网友称为“硬核教授”“网红医生”。

  见到张文宏,是在他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第二天。

  当他走进位于家乡浙江的天目新闻直播间之前,互联网上,他又一次成为各大媒体的“流量”和“热词”。报道的主题,涵盖了从“疫情会不会反复”到“每天吃几个鸡蛋”的方方面面。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张文宏在网络上 “意外地红了”。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他一如往常:顶着黑眼圈、说话语速飞快、“金句”接连而出……如果说,这些都是张文宏意料之中的“标签”;那么在聚光灯下,记者依然看到了这位教授“意料之外”的诸多面——

  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平易近人。两场直播的半小时间隙里,七八家媒体、四五架摄像机立刻将坐在演播台前的他团团围住。记者们开始自由提问前,他执意要求工作人员再搬一把凳子到自己面前。“你们站着,我坐着,我又怎么好意思开口说话?”

  意料之外的,是他对成名的看法。当记者不可避免而又小心翼翼地与他谈论起“走红”话题时,他迅速“抢”过话语权:“你们是不是想叫我网红?没关系,你们可以这么叫,但我真的不是网红。不过,我十分尊重网红,没有半点贬损的意思……”

  在这场由浙报融媒体联合天目新闻独家直播,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报融媒体账号矩阵同步直播的《张文宏教授带你读懂防疫这本“操作指南”》浙报集团用户面对面活动中,张文宏就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医学科学等话题侃侃而谈。

  在我们的镜头里,他是一位疫情“观察家”,一位感染科医生,一个“非网红”名人,就如他曾经说的,自己不是公众人物,只不过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些专业医生力所能及的事。

疫情“观察家”:“学校防控,要避免近距离飞沫传播”

  记者:公共卫生体系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想听听您在这方面的建议。

  张文宏: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今年两会热点,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们在整体疫情防控方面做得很好。

  下一阶段,疫情在整体上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海外输入风险。这种时候,更是对我们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考验。即便国际疫情有所反复,我们仍要处于常态化的应对状态,这对保障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来说尤为重要。

  记者:当前中小学生已陆续返校,您认为学校应如何做好常态化的防控?

  张文宏:可以说,复学的信心来自于上一阶段的有序复工复产。这说明人群活动已经基本可以恢复。

  关于学校如何常态化防控方面,我并没有绝对化的“YES or NO”的回答。经过这次疫情的考验,学校已做好防控的常态化准备。开学初期,学校班级里难免会有学生发烧感冒,这就是考验学校有没有应急预案的时候。

  学校的有效防控,最核心的一点是要避免近距离飞沫传播,现在我们还是要求学生戴口罩,但是如果距离隔开了,比如学生去操场上活动,那不一定要戴口罩;其次,避免间接飞沫传播,要勤洗手;第三,教室通风也很重要,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我觉得基本上校内传播风险就可以降下来。

  在当前的防控态势下,大家应该减少恐慌情绪,疫情防控的下一阶段该做什么,那是我们感染科医生应该操心的事,而不是老百姓应该操心的事。

感染科医生:“相信任何选择学医的人,都是出于真正的喜爱”

  记者:听说您结束高考后,是放弃了保送的机会去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医的。还记得当时为什么做了这个选择吗?

  张文宏:我比较幸运,高考拿了当地的第一名,加上学生时代获得过一些奖项,我就有了保送和挑选专业的资格。我认为,任何年代的高三毕业生选专业都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什么专业最吸引人;另一个就是,你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我选医学专业,也是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常常有人问我,学医是不是受到一两件事情的触动?我认为,医学是非常神圣、严肃的学问,我相信任何选择学医的人,都是出于真正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循序渐进产生的,并不是因为“一件事的触动”。

  记者:现在医学生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人才短缺、培养周期长、竞争激烈,入职后工作超负荷等等,您能否对他们提一些建议?

  张文宏:学医8年非常艰苦。选择做医生前一定要想好,选择这一行绝对不是为了赚很多钱,如果你的文科不错,理科也不错,又喜欢做一个高技术含量、能够治病救人、受人尊重、整体上也比较稳定的行业,那么我认为做医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希望年轻人们通过长期了解后,确定自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行业之后,再选择学医。

  大家都觉得现在读书都很苦,但是事实上步入社会以后你会发现,其实读书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在生活当中遇到各种挑战,你却不能解决它,而努力是唯一的迎接这些挑战的方法。

  今天我回过头来看我学生时代在医学院里度过的点点滴滴,倒是最幸福的时光,那点学医的苦在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我希望所有还在上大学,或者念高中的孩子,珍惜自己的读书时间,你今天读的每一本书、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将来都会有所回报。

“非网红”名人:

“我做抗疫知识科普宣传,也很重要”

  记者:这次疫情之后,认识您的人越来越多了,您如何看待“网红医生”这个称呼?

  张文宏:如果别人这样意外“走红”可能会很开心,因为很多人觉得“网红”出镜越多,钱就赚得越多,但是我真的不是“网红”,我们讲课跟“网红”完全不一样,我非常尊敬“网红”这个职业,他们受到许许多多人的热爱。

  网红是直接和经济挂钩的,我不和经济挂钩。有人请我上节目以来,我出镜一般不收费,而且都是挤出我自己的休息时间。我也几乎没有到企业里去讲课。有人问我这么做图什么?我不图什么,因为国家给了我们一线医务工作者一些荣誉,我们肩上还有很多责任。所以,不要叫我“网红”,叫我文宏。

  医生的职业是需要“被打扰”的,医院里哪个医生“被打扰”最厉害,那个医生肯定是名医。我原来治病,一次只能治一个,但是今天我在这里做抗疫知识的科普宣传,受益的可能是成千上万的人,这个工作我觉得很重要。

  记者:有媒体报道,您在传染病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曾有过辞职的念头。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传染病领域,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领域?

  张文宏:实际上很多年前,传染病这个学科在医院里不太受重视,基本上都在隔离病房工作,医生收入也比较低,所以有一段时间,很多年纪轻的传染病医生都辞职了,我也差点属于那一列,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最近十几年我一直在做科主任,也一直在参与这个学科的改革。

  目前,传染病学科已经全面朝着感染病学科的方向进行改革,浙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感染病专家叫翁心华,他是我的导师,他一直推动着这一学科的改革,所以华山医院感染科在全国学科排名一直非常靠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一学科布局是朝感染科方向全面发展的,我们现在的感染科,无论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疑难病感染等,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名气。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冲在第一线,因为我们的学科发展理念一直是感染病学科的理念,它整合了重症救治、呼吸科等各个科学。

  总体而言,我觉得现在的情况相比以前有很大的好转,但是全国很多医院的感染科或者传染科还有待加强。我认为,应该借助这次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体系重建的机会,让这些学科得到大力发展。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8 不要叫我“网红”,请叫我文宏 2020-06-01 浙江日报2020-06-0100005;浙江日报2020-06-0100008 2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