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融杭联甬接沪桥头堡 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

滨海新区:后浪奔涌 通江达海

  春秋时期,拥抱杭州湾,铸就了越国的辉煌。如今,迎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绍兴再出发,迈向高质量。

  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浪,拍打着位于杭州湾南岸的滨海新区。作为浙江大湾区建设“四新区”之一,这个“后浪”可谓“后生可畏”。

  扎实的产业基础以及较大的规划面积,使得滨海新区拥有充裕的地理和想象空间,为其成为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联通杭甬、快速抵沪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称号,它当之无愧。

  与绍兴主城区高度融合,为滨海新区保留了大量常住人口,城市与产业双向联动、融合发展。杭州湾南翼生态宜居新城区已经悄然成型。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风口上,绍兴滨海新区,肩负着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期待,向海而生,拥抱大湾区,融入长三角。

杭州湾南翼金扁担 大交通助推大融合

  2019年,是绍兴发展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在绍兴积极打造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融入长三角过程中,一个巨大的政策红利降临。11月25日,省政府批准同意设立绍兴滨海新区。设立绍兴滨海新区,是绍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重要部署。作为融杭联甬接沪的桥头堡,滨海新区承担起义不容辞的重任。

  能够成为桥头堡,得益于滨海新区天然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交通网络。

  打开长三角地图,绍兴滨海新区位于大湾区的“金南翼”,承担着联通杭州与宁波两大城市“金扁担”的功能。而横跨杭州湾的嘉绍大桥,则将绍兴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从3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可以说,滨海新区占据着绍兴融入长三角的黄金区位。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体化的“先手棋”。公路交通上,滨海新区已经拥有3条成熟高速公路。位于江滨区块的嘉绍高速,连接嘉兴直通上海;位于在袍江区块的杭甬高速,连接杭甬,直通萧山国际机场;位于高新区块的常台高速,东南连接台州,向北与杭甬高速相连。铁路交通方面,滨海新区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绍兴高铁北站为绍兴高铁枢纽,萧甬铁路也从滨海新区中心穿城而过,绍兴城际铁路(风情旅游新干线)连接绍兴三区并抵达杭州宁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今,滨海新区正迎来交通大动脉的蓬勃发展期。在绍兴北站处,密集的桥墩竖立起来,各类施工机械齐上阵,这里是杭绍台高铁的枢纽位置,并与杭甬高铁互联互通,作为我国第一条民营控股高速铁路,杭绍台高铁被浙江省列为实施“八八战略”全省大通道建设重点项目。

  3月31日,随着右线盾构机顺利接收,位于滨海新区的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镜湖站-凤林路站区间隧道实现双向贯通。在不久的将来,绍兴轨交1号线将于杭州5号线联通,可以快速抵达杭州市区。在1号线建设的同时,同样位于滨海新区的绍兴轨交2号线也在紧张施工中,届时一个轨交网络将在滨海新区形成。

  与此同时,杭绍台高速也在快速建造中,杭州中环绍兴段、通城大道接杭金衢连接线等杭绍城际快速路项目前期进展顺利。

  在可预见的未来,滨海新区将有沪昆高速、杭州湾环线高速等5条高速,杭长高铁、杭甬客专等5条高铁,杭绍城际、轨道交通机场线等5条轨道交通。

  此外,滨海新区还通过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高架等方式,构建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滨海新区在绍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兴区 万亩千亿平台

  产业是滨海新区的底色。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抑或新兴产业发展,滨海新区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用“根基深厚”“前途光明”形容滨海新区产业并不为过。高新区块是绍兴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开发区,袍江区块也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019年和2020年,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个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先后平台落户滨海新区,这也是目前绍兴唯二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这是省市对滨海新区的信任,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做好产业协调工作。”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果要点评2019年中国制造最热门的词,“中国芯”可谓当之无愧。5G、人工智能等一系列行业,都离不开芯片制造。得益于整个国家芯片战略的整体布局,如今以芯片制造为代表的半导体制造领域,中国正在整个生产链上多赛道发力。

  早在2018年,绍兴就颇有先见之明地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龙头中芯国际签署协议,将工厂落户位于滨海新区的集成电路小镇,同年5月开始动工。“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用了78天,彰显了绍兴速度和绍兴干部的作风。”中芯国际绍兴项目总经理赵奇说。

  伴随着中芯国际的入驻,封装等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入驻滨海新区。国内半导体封测龙头长电科技,通过与中芯国际合作,在距离中芯绍兴一公里处投资设厂,该工厂以集成电路晶圆级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为目标,为芯片设计和制造提供晶圆级先进封装产品。近期,全球第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生产商豪威科技也在绍兴落户。此外,世界第一梯队的多家集成电路制造商,也表达了在滨海新区落户的意向。

  据了解,集成电路小镇已累计引进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800亿元,培育集成电路相关规上企业49家,2019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如果说集成电路制造是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左膀”,那么生物医药则是“右臂”。

  以全省的0.16%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三成的医用敷料和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极度短缺之际,滨海新区的振德医疗先后为全国各医疗机构提供医用口罩超过1亿只。以振德医疗为代表的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是另一个“万亩千亿”平台。目前滨海新区集聚了浙江医药、张江生物等“头部”企业和歌礼药业、德琪医药等创新药企。2019年,19家规上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产业总产值86.05亿元,今年一季度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0.14%,可谓逆势发展。

  此外,滨海新区的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也在快速协同发展中。

  根据规划,滨海新区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通过3~5年努力,基本形成以100家制造业标杆企业为龙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高端装备、智能家居、黄酒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依托,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5G及人工智能四大特色产业链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计划到2022年,实现制造业总产值2000亿元,2025年突破3500亿元。

人居新高地

城市新形象

  如果说产业是新区的基础,那么人居则是一个新区的灵魂,也是吸引新兴高端产业入驻的金名片。

  在人居环境上,滨海新区拥有极大的优势。绍兴主城区相当一部分在滨海新区规划范围内。目前滨海新区包含江滨、镜湖、高新、袍江四大区块,托管10个街道,常住人口约60万人,且绝大部分为城市人口,给新区注入了无尽的活力。高新与袍江区块作为传统居住区,基础设施完善;镜湖新区区块作为绍兴新兴核心区,被誉为绍兴的“宇宙中心”,正在以惊人速度发展;江滨区块经过数年耕耘,已经初具雏形。

  一方面,中心城市吸引了产业集聚,今年已申报重大产业项目23个,占全市一半以上。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提升了城市能级,上海虹桥国际学校、中芯国际学校等高端教育资源正加快推进中。

  打造高质量人居新区,是滨海新区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根据规划,滨海新区把江滨区城市功能片区25平方公里和镜湖片区内22平方公里作为城市功能区启动区,实施总投资100.7亿元的5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推进环中心湖生态景观带、车驾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滨海医院等项目建设,对新区范围内29条主要道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全力保障杭绍甬智慧高速及越东路连接线、329国道功能北移以及轨道交通建设。

  如今,滨海新区按照“国内一流”目标定位,完成新区战略规划编制,加快编制“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综合保税区、未来社区等重点区块规划,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把向定位。实施袍江、高新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提档升级行动,制定整合提升工作方案并上报省政府,推动在全国、全省同类平台中争先进位。

  滨海新区将按照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一极三区”总体定位,全力打造长三角高能级战略发展平台,推动绍兴加快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滨海新区:后浪奔涌 通江达海 2020-05-28 浙江日报2020-05-2800006;浙江日报2020-05-2800008;浙江日报2020-05-2800013;浙江日报2020-05-2800011 2 2020年05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