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理论周刊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

  2004年1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一文中提到:“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贯彻中央的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做到深化细化具体化,这才是真正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这段话深刻阐明了地方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正确方法。

  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关键一环。中央出台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反复酝酿、中央通盘考虑的智慧结晶,体现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地方应当自觉遵从。但是,遵从不是墨守陈规、亦步亦趋,更不是唯唯诺诺、削足适履。地方对中央的遵从,不是要拘泥于文本上的一词一句,而是要服从于它的精神实质。因此,对待中央或上级的文件,地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首先要吃透精神,要领会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文件的核心要义和主旨,从而明确政策意图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在继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要素在政策议程中的优先级。我们看到,一些吃透了精神的地方政府正在将公共服务的民众满意度、环境资产维护等项目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以治理目标的调整倒逼自身深化改革,在贯彻中央精神的同时也贴近了民意。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是我国政令统一与治理有效兼得的必然要求。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殊风异俗,中央的文件会考虑广泛的适用性和指导性。相比于中央,地方更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基础,以及治理优势和短板所在,因而更加清楚在本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借助何种方式便于落实中央的政策目标。只有地方自觉在做细做实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央的政策意图与本地实践相结合,提出适合本地的发展战略,我们整个国家的治理才会更加高效。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需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本问题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不闻不问、不考虑治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只考虑如何向上级交差。因此,就会事事按图索骥,遵照上级指示,一字一句地照葫芦画瓢;遇到文件里没有规定的事项,就逐级汇报请示。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可见,照抄照搬实质上就是回避责任,就是“等靠要”。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是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必然要求。地方的“四个意识”、对中央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对中央精神的“创造性贯彻执行”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地涌现出的一批改革创新典型,都体现出“创造性贯彻执行”。浙江近年来在公共治理领域所取得的改革成就,其秘笈也在于“创造性贯彻执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对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简政放权要求的创造性贯彻执行。本次疫情防控中,浙江构建以“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核心的精密智控机制,是在中央“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两手抓’”指示基础上,迅速结合本地优势的创造性贯彻执行。这些做法既是对中央精神的真正贯彻落实,也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10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 2020-05-25 20875816 2 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