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激活农村内生动力 奋力决胜全面小康

杭州:为“重要窗口”增添“三农”风景

激发要素活力
壮大发展动能

  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乡愁记忆的人文之美,在杭州,美美交织的乡村正散发出别样韵味,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这里,农民很幸福。过去一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55元,同比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26: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530元,同比增长13.6%……

  在这里,农村很美丽。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设区市,连续15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优胜单位,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区。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美丽乡村,已成为长三角的一张“金名片”。

  在这里,产业很兴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成功挂牌运作,已编制完成了四个“产业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47个建设项目、126项工作任务;余杭大径山成功列入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实现了杭州市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零的突破”;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杭州列入全省首批创建示范市……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稳住农业基础、做好“三农”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杭州正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16666”工程,高品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高要求深化农村重点改革,高标准完成部省共建示范创建,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为杭州乡村与城市同步高水平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在希望的田野中,杭州奏响一曲“田园交响曲”,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增添“三农”风景。

产业兴旺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22年前,鲜丰水果创始人韩树人来到杭州,从流动地摊白手起家。如今,鲜丰水果门店数量超1650家,辐射江、浙、沪、皖、渝、川、豫、闽、津等省(市),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

  上溪慧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梅慧琴,一手打造高山上的“蔬菜王国”,成了村民种植高山蔬菜和高山花卉致富一方的带头人;

  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高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摸索出了一套有特色的鱼类养殖模式,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鱼校长”……

  2019年,这些优秀的农业产业带头人,被认定为乡村产业技能大师。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产业兴旺,决定乡村全面振兴能否实现。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农业服务组织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杭州市出台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后5年累计培育提升305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10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65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示范性专业服务组织、400名以上农创客。

  增活力,强造血。不遗余力推动产业发展,是杭州的目标,也是杭州的决心。早在2010年,杭州就通过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等顶层设计,每年拿出10亿元,用于加快西部山区发展。如今,年均投入已增至30多亿元。在实行省直管县财政制度的浙江,杭州的这一做法实现了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为推动产业发展,杭州又因地制宜,高标准制定《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年)》,实施乡村产业振兴“16666”工程,协同开展“高质量平台集聚、高速度农文旅融合、高效益动能提升、高品质田园建设、高素质主体培育、高水平科技转化”六项行动,做精粮食、蔬菜、茶叶、竹业、畜禽、水产等六大传统产业,做优花卉苗木、中药材、蜂业、水果、干果、农家小吃等六大特色产业,做强数字乡村、农村电商、乡村民宿、乡村休闲、乡村康养、乡村运动等六大新兴产业。

  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聚焦山区农业产业,去年底,杭州市开始整乡镇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以乡镇为单位,破解产业难以形成优势、土地规模偏小难以吸引投资、组织化程度偏低难以形成合力等难题。

  建德市三都镇是农业大镇。柑橘、西红花、香榧、高山蔬菜、茶叶等产业俱全。然而,这些产业普遍规模小,农户收益较少。围绕产业短板、市场需求做文章,三都镇计划统一流转土地,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力培肥后,再转包给种植户。与此同时,也适当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散户形成利益联结,通过“保低收益+按股分红”、订单收购、二次返利、村企对接等形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近半年来,桐庐合村、建德三都、淳安界首等乡镇,纷纷找到了产业发展的路子,带动农民增收。根据计划,到2022年底,杭州将通过整乡镇推进的方式,建成20个左右山区现代农业示范乡镇。

乡村宜居 打造“幸福美丽大花园”

  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狭长状的村庄,人多地少,房屋大都沿溪而建,有的甚至搭建在溪道上方。这是富阳大源镇大同村,该区7个传统造纸文化村之一。如今,包括休闲健身场所、停车场、公园、手工竹纸互动体验区等现代化节点,已经初具雏形。

  而在过去一年,这里刚刚进行了一场大整治——为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同村通过前期全域摸底调查,按照“一户多宅必须拆整,一户多附必须拆整,彩钢棚必须拆整,影响村容村貌、影响规划设计、项目建设需要的必须拆整”的原则,拆整任务点位257处。

  近年来,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杭州的脚步越来越快。而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并没有让这张山水画卷被湮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杭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小城镇和乡村是重要拼图;打造美丽中国样本,小城镇和乡村是必看风景。近年来,杭州先后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G20杭州峰会环境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环境整治工程,有效解决了一些“集镇病”“农村病”等突出问题,基本消除了“脏乱差”现象。

  如何进一步将城镇和乡村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乡风美、秩序美“五美与共”的幸福家园?杭州市以精品村、风情小镇、精品示范线建设为抓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推动乡村从“一时美”走向“长久美”。

  2020年,杭州将继续启动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精品线路、风情小镇建设,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加强对美丽乡村的经营开发,培育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美丽经济托举起美丽乡村。

  “我们镇沿街墙上的画都是我们乡亲们自己画的。”淳安县梓桐镇负责人说。作为历史上的工业重镇,近年来,梓桐镇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绿发展。在高污染、高能耗传统产业退出的同时,立足市级“民间书画之乡”优势,积极推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以打造书画艺术小镇为抓手,该镇吸收和引进中国美院等高端艺术人才,重点打造书画写生、婚纱旅拍、康养乡旅三大艺术文创产业,加快推进书画产业化进程。2019年,“我们的日子——千岛湖梓桐新农民绘画艺术展”还走进上海中心大厦,多幅农民书画作品拍卖成交,共获得作品收益10万余元。“如今的梓桐,书画艺术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新引擎,成功走出了一条依靠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该负责人表示。

  公共服务日益健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乡风文明日益提升,一个个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乡村,让村民更有归属感,也成为了城里人神往的新家园。

改革创新

激发要素活力

壮大发展动能

  初夏的龙门秘境,群山环抱,绿水环绕。沿着一条雨花石小道,老店铺、老宅子、客栈、酒肆、茶馆散落在石门老街两旁。揽聚石门、龙上、大山三村的临安区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是浙江省首批6个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之一。

  早前,这三村集体经济薄弱,如大山村,201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6万元,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84%。如今,三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同比增长14%。这个浙西小山村,转身成为了城里人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

  从几十年前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护山乐山,变化的背后,是农村改革的缩影。

  乡村振兴,要瞄准束缚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增强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19年11月,杭州素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了高虹镇大山村龙头舍两户闲置农房的流转权,并领到两本由杭州市临安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颁发的农房使用权流转证书,流转期限20年。这是临安区发出的首批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证书,也是杭州市首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证书,标志着全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落地。农村的闲置农房变成了“活资产”,盘活闲置资源,激活了群众对于参与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杭州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化以股份合作为纽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激活农村资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工商资本、新乡贤回归,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基础设施和产业的不断完善,乡村有了更多的发展底气。在拥有良好的信息经济产业基础、服务体系和发展生态前提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正当其时。杭州以数字技术创新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农村治理模式。

  2019年下半年,杭州城市大脑农业系统应用场景和部门数字驾驶舱相继建成并投用。基于基地实时监测数据和气象信息数据,“大脑”对叶菜市场供应量、上市价格、生产适宜性、灾害发生可能性等进行预测。城市大脑还设置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预警,为保障杭城市民叶菜应急供应提供决策参考。

  与此同时,浙江省确定了一批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县,其中杭州市、杭州市临安区等11个县(市、区)都位居其列,杭州余杭建光黑鱼专业合作社等72家主体被列为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主体。接下来,各试点示范市、县将重点在数字乡村的体系平台、技术应用、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发展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与乡村产业发展、行业管理服务能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从乡村生态修复、旅游业兴起,到资源要素回流、乡村活力迸发,再到城乡产业互补、乡村优势渐显。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杭州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让美丽乡村成为建设“重要窗口”的样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杭州:为“重要窗口”增添“三农”风景 2020-05-22 浙江日报2020-05-2200007;浙江日报2020-05-2200012;浙江日报2020-05-2200015;浙江日报2020-05-2200010;浙江日报2020-05-2200020 2 2020年05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