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明确目标方位 强化使命担当

宁波: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初夏时节,漫步东海之滨的港城宁波,满眼皆是产城复苏的喜人景象——工业园区,隆隆机声奏响转型升级的奋斗曲;港口码头,万吨巨轮整装待发开向大洋;城市街道,车水马龙载着沉甸甸创业梦;美丽乡村,山林花海引来了四面八方客……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历史赋予浙江的新目标、新定位。对标对表,创先争优!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双城记”和“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的“一城一翼”,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2019年,宁波深入实施“六争攻坚”行动,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以深化“三服务”推动“六稳”措施落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亿元,增长6.8%,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12位,计划单列市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4亿元,增长6.4%;工业总产值超2.1万亿元,稳居全省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亿元,增长6.9%,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4886元、36632元,分别增长7.9%和8.9%,收入比缩小到1.77:1。

  航标已经锚定,蓝图正在绘就——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打造更加完整强大有韧性的产业链,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放大内外开放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甬舟深度一体化,全方位支持参与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在补短板强弱项中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市域治理的7个方面110项工作任务,坚持平战结合、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让宁波更加安定、有序、和谐;

  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深化涉农改革,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高标准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工作,助力对口地区跨越发展。

  在践行“两山”理念中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生态修复组合拳,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让绿色成为宁波发展最动人色彩。

  ……

  知行合一、干字当头!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宁波在行动。

化危为机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提升产业能级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宁波从一个沿海中小城市迅速崛起,最大的动力是改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根半烟囱”到逾12万家工业市场主体、涵盖35个工业行业大类,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宁波产业经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发展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提升产业能级,不但是宁波面临的又一次时代大考,更是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激发新动力,再创新优势。聚焦“246”,集群培育再提档;聚焦“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再提速;聚焦“提质扩量”,工业投资再提高;聚焦“卡脖子”,产业基础再提级……危中寻机,不断超越,一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宁波“路线图”日渐清晰。

  加快打造更加完整强大有韧性的产业链。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文体产业整体集成方案解决商大丰受到打击,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企业不仅赶回了失去的工期,还开拓了文体旅综合体运营的新“蓝海”。同样因为疫情,紧急转产呼吸机的美国三大车企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宁波大榭天正模具有限公司迅速响应,通过工艺优化将“智能制造+人工协调”发挥到极致,不但如约完成订单,全球产业链也就此打通……拥有诸多传统优势块状产业的宁波,正努力将长板做得更长,将产业链搭得更韧、更实。

  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加大单项冠军企业培养力度。2019年,宁波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数量居全国各城市首位。特殊时期,一大批宁波“小巨人”扛起责任,发挥“专精特新”优势,确保全球30多个制造业关键领域产业链安全稳定。在北仑,向全球车企供应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足马力,一箱箱产品发往海外;在余姚,江丰电子加班加点生产芯片核心材料——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没有一个订单因疫情延误;在慈溪,为研发用于核电站的C型密封环,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押上了千万身家。研发成功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C型密封环的国家。

  产业能级提升,既要做优“存量”,也要做好“增量”。今年3月,宁波出台《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业五大产业,借此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和企业集群。

  产业要升级,离不开区域创新体系的优化。这两年,宁波新引进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20家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达68家,集聚人才3万多名,去年以来共促成院企合作207项。

改革攻坚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放大内外开放优势

  开放,港口城市最显著特征。当好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意味着宁波必须进一步把港口最大资源、开放最大优势的作用发挥好,继续当好改革攻坚、开放合作的先行者、排头兵。

  4月15日,随着一只身披红妆的集装箱从“湖州-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上稳稳卸下,这标志着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正式启用。作为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的大港,宁波舟山港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硬核力量。

  不单单是交通物流,人文、科研、产业经济领域,宁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也日趋紧密。作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宁波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实施,聚焦重点工程、狠抓工程项目,自觉承担为“一带一路”建设探路的重任。宁波把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作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自2014年以来成功承办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2019年又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作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和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遍地开花,成为全国17+1合作不可复制的标杆性示范区。

  宁波不但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今年3月,宁波发布《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的“六大重点”,即聚焦大湾区建设,推动产业科创协同发展;聚焦大通道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聚焦大都市区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聚焦大花园建设,推动生态发展协同共保;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开放格局全面深化;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市场环境一体融合。

  近日,宁波发布《关于全面放宽我市落户条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舟山户籍同城待遇”备受瞩目,简单来说就是:舟山市区户籍等同于宁波市区户籍,舟山县市户籍等同于宁波县市户籍。甬舟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

  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放大内外开放优势,关键是改革。近年来,宁波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一系列宁波成果、宁波样板名声在外。横向比,宁波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类实现率、满意率均为浙江第一,商事登记类满意率第一。据2019年度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感评估报告,宁波市“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5%、满意率97.8%,均居全省第一。

  今年,宁波还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十大行动”和多业务协同数字化应用为抓手,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创建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示范市。

补齐短板 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快速的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给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带来挑战。多年来,宁波坚持“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理念,持续推进社会治理,“81890”“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道德银行”“移动微法院”等创新做法成为全国样板。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宁波目标明确,步稳蹄疾。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着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对常住人口超过800万,流动人口近500万的劳动力输入大市宁波来说,疫情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胜利,宁波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多方发力,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借助大数据编织成的“城市安全网”,宁波不断引进和运用最新的科技,打造更加精细、智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的个性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推动宁波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作为我国第一个系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宁波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使治理过程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基础。

  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宁波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宁波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率先在全省建成市诉讼(调解)服务中心,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各级调解组织每年化解矛盾纠纷10余万件,调解成功率99%。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宁波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实践载体,综合运用“三治”力量,构建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先后孕育出“小微权力清单36条”“村民说事”等基层治理“地方品牌”,为乡村治理贡献了“宁波经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深化涉农改革……以创新、高效的乡村治理为抓手,宁波乡村正变得越来越富、越来越美。

生态优先

建设更高水平

美丽宁波

  在“八八战略”引领下,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浙江”,浙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宁波要在践行“两山”发展理念中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更高水平美丽宁波。

  4月23日,在“浙东红村”横坎头村,2020宁波乡村旅游季开启。旅游季活动串连宁波24个重点旅游乡镇的特色农事民俗活动,分为都市田园板块、缤纷四明板块、斑斓海岸板块、古镇风情板块等四大板块,精心包装了十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既是“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的应时之举,更是提振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活动背后,是绿色发展理念在这座制造业大市的深入人心。

  宁波,临港工业数量多、占比大,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多年来,宁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出“五水共治” “五气共治”“三改一拆”等组合拳,走出了一条宁波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一系列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席卷宁波大地。《宁波市大花园建设行动方案》更明确以全面巩固全国一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总目标,重点落实提升环境质量、培育绿色经济、推进全域旅游、优化基础设施体系、创新生态体制等五方面任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转化通道如何打通?在宁海,一个叫做石头村的小山村,通过把石头经济做深做活,昔日后进村悄然变成“网红村”。这样的故事,正越来越频密地在四明大地上演。依托山、水、林、田、湖等特有的“美丽资源”,宁波盘活农村闲置民房、集体用房以及空置厂房等沉睡“资产”,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农业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和乡村跨越赶超的“大引擎”。

  绿色产业化,产业也要绿色化。近年来,宁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绿色GDP”:不惜牺牲数亿元产值,镇海将九龙湖镇40多家紧固件企业的酸洗废液集中处理,实现了行业集群发展;拿出超过五分之一的年财政收入,杭州湾新区关停漂印染园区,发展新兴产业……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宁波: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2020-05-22 浙江日报2020-05-2200009;浙江日报2020-05-2200011;浙江日报2020-05-2200012;浙江日报2020-05-2200014;浙江日报2020-05-2200008;浙江日报2020-05-2200019 2 2020年05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