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溢出效应 创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萧山向“新制造中心”进发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关键时刻,杭州市萧山区以一场特殊的大会,鼓足干劲、化危为机,展示“重要窗口”示范样板的使命担当——

  日前,萧山区创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暨打造新制造中心动员大会宣布,发布制造业新一轮行动和政策,打造新制造中心——到2022年底,萧山区委、区政府将统筹超1000亿元资金,提供1万亩产业用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企业数、投资等重要指标在2018年的基础上“翻番”。

  在长三角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这一年里,萧山提出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继续当好全省全市发展排头兵,努力在杭州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中彰显萧山担当、展现萧山作为。如今,萧山再次校准发展方位,以更饱满的激情、更昂扬的姿态,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杭州产业数字化第一区,加快凝聚赶超跨越新动能,向新制造中心进发。

主动接轨长三角 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萧山“亮剑”新制造中心同一天,亚运三馆中的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游泳馆,通过主体结构工程验收,“蝴蝶造型”初次呈现。这意味着,这个外观极具辨识度的杭州亚运会场馆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将转入室内装修、设备末端和赛事系统安装调试阶段。

  亚运三馆所在的钱江世纪城,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经典之作。萧山,正是杭州这份作品中最闪耀的城区之一。

  本世纪初,萧山正式撤市设区,随着从“强县”向“强区”跃变的大幕拉开,萧山开始融入大杭州发展格局。自此,萧山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交通体系逐步完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城乡一体化水平日益提高,民生领域九大政策基本接轨主城区,特别是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萧山已经成为杭州向世界展示大国风范、江南韵味的重要窗口,融杭一体化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萧山高歌猛进的都市建设,有些掩盖了工业的光芒。一位干部感慨:“有段时期,萧山一些干部在城市化和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就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摇摆和纠结的。”

  萧山必须处理好产业与城市的关系。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眼下,城市群经济已经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形态之一。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正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等“五大中心”。接轨上海是融入长三角的核心所在,主动服务上海、承接上海辐射,是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的一致选择。

  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杭州,近年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人才净流入率、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领先,已成为一个集高端要素、高端人才、高端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之城。

  萧山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长三角的金南翼,处于浙江“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主战场,也是杭州万亿经济体的一根“定海神针”,更加需要主动承接长三角溢出效应,实现内生动力和外部赋能双轮驱动,完成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破题转型。

  萧山一位干部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两个轮子。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跑的时候会有点抖动。曾经,萧山工业的轮子偏大、城市的轮子偏小,在体量小的时候,颠簸几下也就过去了。但城市的轮子变大、工业的轮子变小,而且前进速度还在加快,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

  平衡“两个车轮”,“新制造中心”由此诞生。

  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曾表示:打造新制造中心,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杭州产业数字化第一区,加快凝聚赶超跨越新动能,展示“重要窗口”示范样板的使命担当。这意味着,萧山不会只有钱江世纪城和湘湖新城这两张“都市”名片,还会有和城市能级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争当浙江“重要窗口”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把目光往前移一个多月。今年3月中旬,浙江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计划到2035年,高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创新高地,持续领跑制造形态变革。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虽然全球制造业遭受严重冲击,但是也带来了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产业布局的重构,这是浙江抢道胜出、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和绝好机会。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战疫情、稳经济的“定盘星”,也是后疫情时代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的“杀手锏”。在浙江努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航道中打造新制造中心,是萧山给自己擘画的向价值链中高端、产业链高精尖攀爬超越的“中心之路”“正名之路”“赶超之路”。

打造新制造中心 努力聚合浙江辐射长三角

  打造新制造中心,萧山决心以数年之功,到202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企业数、投资等重要指标在2018年的基础上“翻番”,打造聚合浙江、辐射长三角、引领全国的新制造中心。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萧山将在实体、人才、金融、科技、服务等五大维度全面发力,才能全方位支撑起新制造中心的宏伟蓝图。

  “新”是关键

  新就是未来。萧山认识到,不能以现状定义未来,要以未来引领现在。新制造将坚持数字经济思维,以理念的更新、方法的出新、机制的创新,为制造业注入“新”的基因,在新模式的引领、新生态的构建、新要素的支撑、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先行先试。

  本月底,在萧山城市化推进最迅速的沿江区块,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即将开建,占地面积达1000亩。按照战略设计,此处将打造一个具有世界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国际策源地,为萧山打造新制造中心构筑全新的产业生态。

  “制造”是方向

  制造业是萧山的本底。不久前,萧山入围全省第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培育名单,必须坚持制造的基础不动摇,主攻智能制造、优势制造、未来制造,通过打造产业数字化第一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塑萧山制造金名片。

  主攻智能制造,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萧山制造向萧山质造、萧山智造转型。从最早的数据化,到后来的网络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萧山正通过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决策,让企业变得更聪明,让企业变得更智慧,实现传统制造向产品创新智能化、工厂运行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演进。

  主攻优势制造,以强链、补链、优链为抓手,打造更具特色、更显特质的萧山制造产业集群。在做强优势链上,萧山以化纤、汽车零部件行业两大省市试点为抓手,着力培育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两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两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在补齐产业链上,萧山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培育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聚焦产业链核心节点,着力引育一批强链补链延链企业,打造一批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在淘汰落后链上,萧山积极推进全域绿色发展,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退出。

  主攻未来制造,结合萧山自身资源优势与风口趋势,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方向,实施未来产业牵引计划,找准产业爆点:一手做大数字经济,抓住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契机,聚焦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重点招引一批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在机器人、增材制造、量子通信、工业大数据、机器智慧视觉、数字影音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着力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数字经济高地;一手做强生命健康产业,聚焦数字健康、生物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抢占生物经济科技竞争与产业转化战略制高点,推动萧山生物经济全球生物经济智力汇聚高地、数字经济与生物经济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生物经济产业转化加速第一区“一地两区”建设;一手做深制造服务业,全力支持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营销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专业化服务企业以制造业产品为基础开发更多技术密集、数据密集的增值服务。

  “中心”是目标

  什么是中心?从空间的角度,中心意味着集聚和辐射。萧山区政府分管工业的负责人用交通举例,比如一个火车站,来来往往的火车,构建了畅通的人流物流商流,可以集聚和发散,既能够吸引资源,又能够辐射全国。

  什么是新制造中心?从功能的角度,中心意味着主导和引领。曾经,萧山工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七、浙江第一,工业经济总量一度占杭州的2/3。克服“大而不强”的问题,萧山要通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杭州乃至浙江发展的强大动能。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萧山为“新制造中心”赋予五大内涵——打造新制造的实体集群中心、人才汇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数据赋能中心。

  早在去年,萧山在大量引进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全域启动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面向1万多家工业企业,推出智能化改造诊断。

  “星星之火”已被点燃。杭萧钢构打造的“万郡绿建”,是绿色建筑全产业生态链的互联网B2B平台,正在重构上下游之间的协作模式;传化智联着力打造智能物流大数据中心,支持各界共享“传化网”带来的物流大数据,并以此建立起智慧物流调度体系和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和物流价值;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是集成电路领域著名专家,上个月刚刚成为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该学院计划整体迁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萧山融合前端人才培养和后端产业化实验,让实验室与产业在同一个园区内真正无缝对接起来,在推进“中国芯”中跑出产业加速度。

用万亩千亿扶持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宣布打造新制造中心时,萧山向企业家发出呼唤:希望萧山的企业家在走向全球、开枝散叶的同时,更能把根留下、反哺家乡,为非常之时的萧山经济添柴助力。

  非常之时的萧山,要打的是一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场攻坚战,已经在萧然大地打响……

  萧山最南,企业格局发生新变化。科百特,是萧山一家新晋百强企业。从萧山南部河上镇起家,几年间,这家企业的占地面积从10亩扩大到180亩,随之而来的是超200万元的亩产效益,长成能为华为、三星等企业提供集成电路过滤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亚洲“隐形冠军”。

  萧山最北,土地在为新制造盘整。去年7月,萧山科技城将核心区居住、工业、混合用地比例,由原来的3:1:1调整为2:1:1。一块原本估值50亿元的居住用地因此被调整为生物经济产业用地。

  这些都是萧山为破解城市化与工业化两者矛盾,以及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所采取的行动。这也意味着,在土地和资金等要素供给上,萧山已经谋划如何跟上都市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升级。

  政策力度再加码。5月11日,萧山宣布一项“千亿万亩”的产业扶持计划:从今年开始的三年内,萧山区委、区政府决定统筹超1000亿元资金,提供1万亩产业用地(含存量盘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万亩土地从哪里来?

  两个月前,杭州发布全球招商计划,三年内将推出45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以不高于长三角同类城市平均地价面向全球招商,其中就包括萧山范围内的13.12平方公里。

  目前,萧山按照新制造中心定位,正进行政策调整、资源匹配。从今年开始,萧山每年出让的土地,都有不低于40%的比例用于产业。“在其他地方这个比例一般是35%或者更低。”萧山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萧山就是要把更多土地用于发展产业,调动企业家的信心。”

  千亿资金往何处去?

  萧山未来三年投向新制造的千亿资金,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安排100亿元政府资金扶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200亿元以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贷款;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三年累计为企业节约超100亿元;组建总规模超600亿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

  一条腿迈进新兴产业。萧山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方向,已经开始实施未来产业牵引计划。千亿资金中,将有大量用于扶持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产业链。

  一条腿带动传统制造。今年开始,萧山每年安排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打造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政策刺激之下,一位智能汽车厂家负责人坦言,本来公司今年技改资金投入压缩了三成,但现在考虑上线一条驱动轴柔性生产线,“政府补贴会带动企业的自主投资信心”。

  两条腿大步向前、加速快跑,变成打造新制造中心的“风火轮”。按照萧山的愿景,到2025年,将实现工业增加值、企业数、投资等重要指标在2018年基础上“翻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杆区、产业数字化第一区、民营经济活力引领区和新制造总部集聚区的“新四区”。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萧山向“新制造中心”进发 2020-05-21 浙江日报2020-05-2100011;浙江日报2020-05-2100027;浙江日报2020-05-2100026;浙江日报2020-05-2100030 2 2020年05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