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拆出惠民好环境 腾出城市新空间

建德:吐故纳新织锦绣
锚定绿美绘蓝图

  壮士断腕,涅槃重生。

  这是面对违建,建德展现的决心和魄力。自2013年浙江全域吹响“三改一拆”号角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无违建”创建战役打响,助力幸福建德再出发。

  “拆违不是目的,‘三改一拆’是要拆出惠民好环境,拆出城市发展空间,拆出经济增长新活力。”建德市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建德,遍布“三改一拆”带来的红利:棚户区改造让百姓告别了逼仄空间,违法建筑拆除使城乡展新貌,旧厂区改造“腾笼换鸟”盘活土地,开拓发展新空间……

  8年来,建德全市累计完成“三改”面积约459.27万平方米,拆除违建面积约797.68万平方米,并于2014年、2016年先后荣获全省首批无违建先进县(市)和全省第二批“基本无违建县市”。

  重整容颜织锦绣。吐故纳新的建德,正在走出自己独特的绿美蝶变之路。

从“三无村”到“网红村” 拆违回归惠民本质

  走进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沿路鸡冠花开得红火,清爽整洁的路面、生机盎然的果园、热情好客的村民、拍照打卡的游人,一派热闹景象。

  三都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谢跃红介绍,镇头村以前是无优势、无特色、无产业的“三无村”,现在变成了乡村振兴的“网红村”,迎来全国各地11万余人参观学习,首先要归功于“三改一拆”工程。

  拆后利用,是镇头村改造的关键。村落中心位置,一条长长的示范街会“讲故事”。拆违拆下的旧木料、废弃瓦片、水泥砖块,变成了艺术花坛、小木偶,种上花花草草,再配合上世纪60年代镇头大队修建水库的墙绘故事,普普通通的农居房便升级为敞亮舒服的“乡野别墅”。

  小小的镇头村,是“三改一拆”回归惠民本质的缩影。按照拆后利用的要求,建德市加大各乡镇(街道)的拆后利用亮点打造工作力度。2016年以来,建德市结合各乡镇(街道)特色发展的实际需要,排定了一批乡镇(街道)“一点一线”亮点打造项目。

  “一点”主要布局在各乡镇(街道)入城口、交界点,“一线”安排在各辖区内主要路段。目前,建德16个乡镇(街道)各具特色的入镇口,已经成为各自的新名片。

  “一开始村民不太配合。”镇头村党总支委员王鲁丹说,“不过,在拆除违建并打造示范工程后,大家发现村道变美,阳光能照进堂屋,生活起居也更舒适,就开始支持我们的工作了。”村民张大伯主动腾空了违章搭建的铁皮房,他告诉笔者,这铁皮房平时拿来堆柴火,“本来就没大用处,还不如拆了,也算给村里带个头做件好事。”

  铁皮房拆除后腾挪出来的空间,成为了镇头村中心广场的一部分。就在村里新打造的“知青旅社”旁。白天,中心广场部分空间被用作旅社的停车位,助推旅社客似云来,每年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夜晚,这片空地就变成了村民休闲空间,散步、跳广场舞、拉家常。

  8年来,建德市共计腾出土地535万平方米,拆后利用面积440万平方米,并在坚持即拆即清、复耕复绿的同时,因地制宜“用”好每处拆后土地。

  下涯镇高速桥下文体公园里,小伙子们打着篮球挥汗如雨,难以想象,这处颇具规模和档次的乡镇体育健身广场,几年以前还是废土渣堆成山、乱堆乱放的“脏乱差”地带;新安江街道府前路东侧麻园巷地块,一个拥有商业街、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的“城市绿心”雏形初现。曾经,这里创下了6个月时间完成216户征收签订工作的“府前路速度”。

  一层层理清街巷肌理,一处处拆除乱搭乱建,一片片联合开展利用,呈现出宽敞的邻里空间、精美的景观小品、层层叠叠的绿化,让建德一个个曾经逼仄的社区、村落变得通透起来,城市品位提档升级。

  在拆违同时,建德市不断强化土地综合利用,拆违后的地块优先用于绿化改造、居住小区、休闲公园、文化活动中心等惠民工程,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重绘乡村画卷 拆出新环境带来新经济

  当空间变得通透、别致,寻常百姓难以想象的意外之喜,接踵而来。

  “曾经一进村口,是要捂鼻子的,路边随便哪条沟里都是鸡粪。”王建录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也是建德下涯镇之江村“之江小筑”民宿的“大掌柜”。8年前,他是之江村的村书记,顶着压力把村里那些违建的养殖棚一扫而空,然后拿起相机对准了梦幻的晨雾、绿意盎然的茶山,村民们议论纷纷:“不让养鸡养鸭,村子是干净好看了,但能填饱肚子吗?”没想到,一片拆违拆出来的黄饶花海,还真的让这个小村落迎来了“第二春”。

  王建录率先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这些年来,随着黄饶半岛田园综合体建设,千亩花海、新安奇雾、27公里“最美绿道”等景观不断增多,下涯湿地的名气逐渐变大,王建录的民宿常常一房难求,红火的生意一年能够为他带来30余万元的收入。“之前的游客以杭州周边为主,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王建录说。

  因环境之变受益的不仅是王建录。如今,近10家民宿在之江村陆续开张,还有28家正在打造中。不少当地原住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保留其原生态,从依靠养殖生活转而依靠“绿色”生活。

  腾笼换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拓宽。近年来,建德市关停拆除了影响环境的畜禽养殖房3289家,实现禁养区清零退养;关停拆除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碳酸钙企业从196家缩减到33家;竹木行业等“低散乱”企业从224家整治保留27家。

  “‘拆’是为了更好的‘建’,‘破’是为了更好的‘立’。”建德市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说,“‘三改一拆’,也是推进空间上重整河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

  全省美丽城镇典范梅城镇,借“三改一拆”东风,将“无违建”创建与古城保护开发、拥江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转型等工作共同谋划推进:倒逼淘汰落后产能106家、入园集聚企业70家,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园(南峰区块)扩容提升,开工建设南峰小微企业园,提升平台的承载力;依托千年古府历史文化,以及三江口自然山水资源,梅城成为长三角区域独具识别性的文旅目的地。

  还有更多蜕变在建德展开——寿昌航空小镇通过原横钢厂区改造,拆除违建1.2万平方米,改造旧厂区15.5万平方米,大力发展通航产业,已成为建德的经济主平台之一;洋溪街道逸龙文创园通过将原新安江味精厂改造成为新型电商产业园,实现了经济动能的转换,已经成为汇聚青年创客,带动经济新增长的建德新热土;寿昌镇拆除水街周边违建,整治暗沟暗渠,打造出全长1100米的风情街,沿街布局的寿昌909夜市品牌街五一假期吸引游客10万余人,三产营业额创下新高。

一张蓝图绘到底

变“要我拆”为“我要拆”

  街巷井然、风情满目,一场长达8年的创建之旅,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成绩背后,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的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一时间组建专班,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一任接着一任干。建德市成立“四套班子领导领衔联系制度”,每个市领导领衔联系一个乡镇,协调在一线、攻坚在一线、推进在一线。综合运用通报排名、曝光整改、督查考核和约谈问责四项机制,强势推进整治工作。8年来坚持每天动态通报拆违情况,每月排名工作进度,不完全统计已发出通报、督查单3000余条。

  制定出台《建德市“无违建市”创建工作违法建筑处置办法(试行)》《建德市既有违法建筑相关情形处置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办法,不断完善市、镇、村三级工作体系,落实属地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工作氛围;通过全面宣传发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其中,变“要我拆”为“我要拆”,全民合创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思想转变最关键。”下涯镇重点项目办主任、之江村党总支书记刘丰告诉笔者,为了让村民配合支持拆违,村委以户为代表,分三个批次组织之江村600多户村民前往桐庐等地考察,“看到别人村子好看敞亮,就知道自家不能继续脏乱下去了。”

  在无违建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三匠”精神,事前学“木匠”摸好底,事中当“铁匠”敢碰硬,事后做“泥水匠”化解矛盾,这是建德市无违建创建8年攻坚克难的经验。

  “以前村社管理比较混乱,哪些是附房,哪些是宅基地,面积多少,都不清楚,”刘丰说,“趁这次机会,我们严格按照政策,给之江村每个农户建立了档案,以后凡事都有据可查。”不仅仅是之江村,笔者了解到,通过十轮违建摸排,结合“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行动,建德全面梳理出2321平方公里土地上,17.6万户农房,1200处企业,4760幢商品房的一户一档、一楼一档和一企一档等900余万平方米底数信息,利用卫星遥感将各类违建定位,制定违建“身份证”,并将违建分门别类,梳理成册,编制好违建信息的负面清单,逐类、逐件分批销号。

  通过“路段长”“网格化巡查”等长效管理机制,党员干部在创建一线各显其能——

  去年年初,梅城镇千鹤村启动拆违,不仅要拆除违建的钢架棚、附房和围墙,还要拆除楼顶的违建加层,但连绵的阴雨,让拆违一度陷入僵局。村民说:“拆掉了,房子漏水让我怎么住?”

  这个时候,千鹤妇女、老党员付爱娥站了出来:“我带头拆,漏水我们自家解决。之前不知道,现在知道这是违法建筑不能随意加盖,那就得担起责任。”

  在付爱娥的带动下,千鹤村拆违顺利进行,统一打造的更符合江南风情的半人高围墙也获点赞。

  据了解,通过创建大战场、大熔炉的历练,干部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逐渐凸显。

  “无违建市”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建德市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围绕工作要点再部署、再落实,全力冲刺“无违建市”创建工作,向着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迈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建德:吐故纳新织锦绣
锚定绿美绘蓝图
2020-05-20 浙江日报2020-05-2000008;浙江日报2020-05-2000011;浙江日报2020-05-2000017;浙江日报2020-05-2000007 2 2020年05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