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莫干山下 劳动育人传承工匠精神

  莫干山下 劳动育人传承工匠精神

  杨斌英 盛卫华 高阳会 李馥萸

  2020年3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也是对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

  “培养现代职业人,劳动教育与我校核心文化‘铸剑精神’是一脉相承。”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武杰介绍,学校通过工学结合、道德实践周、现代学徒制、志愿者工作、职业体验等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

  这座莫干山下的中职学校,办学30多年来,以“工匠精神”为范,砥砺前行,确定了“精以成技,诚以修身,勤以立业”的“铸剑精神”核心文化,向社会输送了30000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强化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构建了以劳树德、以劳促学、以劳塑才、以劳逸美、以劳励志的育人模式。

  有机融合

  让劳动育人润物无声

  如果将劳动育人比作一个“大合唱”,那么德清职业中专将劳动有机融入各个领域,让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就是该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条主旋律。

  5月15日,走进学校酒店专业云南班,只见教室课桌椅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讲台一尘不染,连粉笔盒都摆放得端端正正。“我们教室卫生要求很高,讲台上,只能放粉笔盒和黑板擦。每节课下课之后,值日生都要按照酒店的标准,把讲台重新擦一遍。”该班班主任丁晶星说,学校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把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渗透到了育人的每一个环节。

  除了课堂这个主阵地,该校还把劳动教育的阵地延伸到校园和社会。

  “作为一名导游,我要主动保护游客的安全;作为一名前台,我要做到热心、耐心、周到;作为一名酒店服务人员,我要做到增强服务意识。”每年,在参与莫干山民宿实习期间,该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深有体会,实习实训的过程,是动手劳动的过程,是职业体验的过程,更是技能不断精进的过程。

  据了解,德清职业中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理念优势、技能优势、师资优势、学生优势、氛围优势等,把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学校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文化建设、德育管理、社会服务等环节中,在师生中营造了浓厚的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氛围,成为了学校的重要文化内核。

  如今,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将劳动习惯贯穿到实习实训中,将劳动素养融入到技能竞赛中,已经成为了该校教学的常态。学生通过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以及劳动实践的课程学习,在脑海里形成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初步印象。

  “劳动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校长周武杰说,“我们所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成果,是要靠劳动来最终体现的。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一定要把劳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搭建平台

  让学生找到“诗和远方”

  作为劳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体验,是让学生发现和拓展自己的兴趣点,明确职业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寻找未来职业“诗和远方”的最好方式之一。

  为了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更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习与劳动教育、社会职业体验相结合,学校在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中,紧紧围绕“选择一个项目”“扮演一个角色”“收获一个心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个习惯”“树立一个理想”的“六个一”要求,全力打造县级“职业体验拓展中心”,不仅仅为本校,更是为全县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科学化的职业体验和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真是太有意思了,原来3D打印是这样的。”“汽车模拟驾驶,我一直对这个很感兴趣。”每周三下午,德清职业中专都会迎来本县的初三学生,开展为期半天的职业体验。即将升学的他们,在这里参与的体验丰富多彩:智造工厂里可以变身电工操作小能手、电子制作小能手;智创空间里可以体验3D打印;艺术设计内有戏剧头饰文创小制作、陶艺制作、VR虚拟现实体验、扎染等;幸福生活则容纳了特色菜肴、风味中点、美味西点3个项目;商业社会还开设了小小理财师项目。

  “为了全面展现职业岗位特点,学校开发系统创新职业体验项目,形成了智造工厂、智创空间、艺术设计、幸福生活、商业社会5大模块。”德清职业中专职业体验拓展中心负责人余静学介绍,参与体验的学生可以在这些模块的项目中自由选择,深入地探知职业,从中寻找与自我适配的职业。同时,每一位参与职业体验活动的学生,都可以就职业与兴趣、职业与价值观、职业与性格等一系列问题与职业生涯规划师展开探讨。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精彩。德清县莫干山外国语学校初三的孩子来到了德清职业中专,参加各种职业体验后深有感慨地写道: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纵使那是一团易塑的陶泥,在上手时才知晓它的‘顽皮乖张’。这一次,既在课堂又走出了课堂。”

  “这次职业体验让‘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体验到了很多,观察时的好奇、操作时的焦虑、出炉时的喜悦……在实践中蕴含了点点的温馨,在温馨中收获丝丝回忆。”

  ……

  如今,经过两年建设,学校“职业体验拓展中心”的基地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都日趋完善,5大模块15项体验项目逐步形成了“一专业一品牌”的职业体验活动格局,整个校园俨然成为中学生职业体验的“嘉年华”。

  德清职业中专每年都会安排所有高一年级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轮流参加非本专业的职业体验,活动将职业体验课程劳动实践与职业学校特色专业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体验非本专业的劳动价值与职业乐趣,做到让学生“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专业、获得一种乐趣”。

  目前,该中心已经辐射全县20所初中学校的5000多名初二下、初三上的学生,收获了众多“铁杆粉丝”。

  激发活力

  让职业教育展翅腾飞

  “我们培养的学生,虽然未来要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但他不是干活的机器,而是一个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周武杰校长坦言:“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任务重,我们要让学生有‘成功者’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

  德清职业中专自200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以来,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认真抓好中职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让学生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锻炼了意志品质,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012年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在“政府、学校、企业”“三元合一”的“333”模式管理体系下,学校探索构建了集课程教学、专业实习、能力展示于一体,职业认知、职业培养、职业实践(三段)和知岗实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三岗)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三层)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将志愿者服务寓教于社会劳动,更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省16届运动会、第21届中国遥感大会、中国测绘学会2018学术年会、第8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博览会和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近两年,德清县举行的盛会接连不断,德清职业中专的志愿者们在各项大会的后勤、礼仪、安保、宣传等岗位上,用热情的服务和真挚的微笑,展示职校学生青春力量和劳动风采。

  在“劳动教育”的润泽下,学校教学相长,活力迸发,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提高,在专业竞赛方面连续多年获得全国金牌。因办学质量出色,该校受到了国际教育机构的青睐。2019年12月19日,该校与AICC澳洲国际职业教育中心签署了合作办学项目。AICC澳洲国际职业教育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综合服务机构。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极速单词记忆系统学科建设、国际职教微留学项目招生、教师雅思英语教学学科建设、产教融合订单班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教育正在不断对外开放。我们要把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作为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动力。”德清县教育局副局长柳鸣表示,双方合作办学,将有力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转变,进一步拓展办学视野,加强学校内涵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现代化县域中职教育名校,为德清经济发展培养出更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莫干山下 劳动育人传承工匠精神 2020-05-19 浙江日报2020-05-1900006;浙江日报2020-05-1900008;浙江日报2020-05-1900010 2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