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亲历

乐清培养千余名高学历年轻村干部,实现乡村社区全覆盖——

“新兵”治村,有激情更有想法

  在乐清,有这么一群人:说他们是高学历年轻人才,却奔走于乡村,脚沾泥土、心贴农民;说他们是村干部,却又有些书生气,嗓门不大、魄力不小,治村年月不长、好办法新办法不少。他们就是乐清近年来培育的高学历年轻村干部。

  在上一轮村干部换届前的调研中,乐清市委组织部发现,基层村级班子呈现高年龄低学历态势,但同时返乡大学生队伍庞大。2016年,乐清启动实施“高学历年轻村干部培养工程”,通过建立返乡大学生党员人才库、安排定岗压担历练、完善选任程序等举措,把大学生选育成村干部。经过4年培育,当前乐清村干部35周岁以下人数比上届提高69%;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1359人,是上届的3倍。

  如今,这支“乡村振兴”生力军里,1359名高学历村干部实现了全市514个村社全覆盖。近日,我们走进乐清农村、社区、山区,探索他们的成长之路,看看他们为乡村发展、基层治理带去了哪些新理念。

  大学生成为“带头人”

  2020年,对于龙西乡仙人坦村村委会委员尹廷敏来说,只有一个字:忙。

  疫情影响还没有过去,如何让村里的铁皮枫斗产业复苏,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了她最重要的事。

  “这批铁皮枫斗刚加工好,是古法纯手工制作的!”我们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她正在为推销产品录制视频。

  尹廷敏大学毕业后来到仙人坦村,2017年,通过“高学历年轻村干部培养工程”选拔成为村委会委员。尹廷敏告诉我们,种植石斛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把石斛加工成铁皮枫斗这项传统老手艺已经传承近百年,但销售模式相对滞后。为此,她在抖音开出了“龙西石斛”账号,无论是村里的石斛花开了,还是干条磨粉了、枫斗上市了……她都会拍上一段制作发布。

  尹廷敏还召集村民们一起建立并运营药店群、购物群。3年来,村民每年户均收入都增加了约1万元。“小娃娃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客人!”76岁的章桂莲一说起尹廷敏就笑得合不拢嘴。

  在乐清,像尹廷敏这样的大学生村官还有许多,他们的到来,推动、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

  近年来,随着不断优化的人才发展环境,乐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针对这一新常态,乐清市委组织部决定把其中的党员群体作为年轻村干部选育来源,并于2016年启动“年轻村干部培养工程”,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村支部、村委会、村经合社、村监会干部选举。该工程通过大学生学历高、素质好、视野开阔、有激情的特性,补齐传统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激情减退等短板。计划实施4年来,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乡村建设生力军逐渐形成。

  “生力军”带来新气象

  这些鲜活力量注入农村基层组织后,源源不断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气象。

  茗山山脚,白慎河畔,北白象镇万家社区名山村正在如火如荼打造“美丽田园”。

  “很漂亮吧,说起来河岸整治方案的制定,多亏了小斌呢!”村融合中心副主任孙碎康笑着说。

  小斌是谁?我们充满好奇。“小斌叫林炜斌,今年25岁,2017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当地党员推荐,进入名山村两委班子,现在是村党委委员。”孙碎康告诉我们。

  在村两委办公室,我们见到了瘦瘦高高的林炜斌。最近,他正学着用信息化手段抓环境整治,提升巡查效率。“过去查看哪里环境要整改,全靠双腿走出来,费时费力,还容易漏看少看。引入‘线上巡村’系统以后,在手机上一点一划就能看到整治点在哪儿。”林炜斌打开手机,村庄的三维图景一清二楚。“这个点没有清理干净。”在一处插有红旗的地方,林炜斌的手指停了下来,“我们去现场看看吧!”跟着林炜斌,我们来到了手机上所显示的地方。“这里是村里比较边角的地方,需要引起注意。”林炜斌说。

  在乐清,高学历村干部带来的新气象,可不只在名山村。一来到城南街道宋竹社区,我们就看见宋竹社区融合中心副主任80后徐露坚正忙着做“房产中介”。社区居民周娥萍拿着房屋信息拉着徐露坚说:“去年社区帮我找的租客素质高,很省心,今年也要帮我找到好租客啊!”

  村干部兼职做“中介”?我们在一旁看得新鲜。还没等我们发问,周娥萍先开腔了:“我们的出租房现在都是由社区进行旅业式管理的,有社区做后盾,我们和租客都放心!”

  宋竹社区外来人口大约1.5万人,是本地人口的3倍,为社区管理带来挑战。“我们不妨以服务来促管理。”徐露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拟定了服务清单,上面分5大类列出了48项具体服务内容。

  “我们对每一项服务都细化了办事流程和办事材料清单。居民能只跑一次的就跑一次,能不跑的就全程由我们‘代跑’。”徐露坚告诉我们,“居民把自己的事交由我们代跑,我们就能有更多动力去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也能通过更精准的管理给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组合拳助力成长路

  无论是尹廷敏、林炜斌或是徐露坚,虽然如今都已经在基层工作中独当一面,然而在初进入村社工作时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水土不服”。

  林炜斌回忆起2017年刚到村里第一次开会的时候,他就傻眼了。虽然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村子,但是说到村里的各项工程,还真是没怎么了解过。

  “在村里工作,优势是你可以带来很多新想法,劣势是你对基层情况不了解,所以一定要勤加学习。”孙碎康会后专门找到林炜斌开导他。

  从此,林炜斌一边认真学习业务,一边在村干部的“传帮带”下走进村民中解决实际困难。渐渐地,村里开会,他说得上话了;村里人想办点事,也想得到他了。

  去年,村两委为河岸游步道建设专门开会讨论方案,就在大家要拍板时,林炜斌拿出了专门找来的资料。“我们可以把绿化面积扩大,将普通的栏杆与绿化衔接,你们看,大城市有很多案例。”林炜斌边说边给村两委成员看他找来的效果图。大家一看,既喜欢,又新鲜,便一致同意,就按林炜斌说的干!“村子的未来是年轻人的,我们现在做事情,就想听听小斌的建议。”孙碎康说。

  “培养工程的目标是逐步让优秀返乡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成为村干部的骨干力量,切实优化村干部的结构,提升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乐清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学考说,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培育制定了建库育苗、搭台亮相、规定程序、注重培训四个环节工作,以确保高学历干部融入村社干部队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在返乡之初,村社党员将我列入了返乡大学生党员人才库,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都会定期回访我组织关系落实情况、参加组织生活会等情况。在换届前夕,村社干部还创造机会让我们多露脸,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徐露坚告诉我们,有了“传帮带”,群众基础更扎实,自己进入角色也更容易了。

  “我们要用政策和平台给他们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何学考说。当地建立党组织参与村干部推荐考察机制,把优秀的返乡大学生推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初步人选,在选举环节提高当选率。在上一轮换届中,乐清把特别优秀的197名大学生党员直接推荐为村党组织书记初步人选。政策还支持一定年限的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让他们更加安心地扎根基层工作。

  近期,乐清市又推出返乡大学生“135”发展计划,搭建选前墩苗历练、选中登台亮相、选后施展才华3大平台,深化提升其基层工作能力。“年轻村干部做事有冲劲、有想法,我们信任他们、感谢他们!”仙人坦村党支部书记潘克汉感慨地说。这不仅是仙人坦村村民的心声,也是乐清全市514个村社的心声。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9 “新兵”治村,有激情更有想法 2020-05-13 浙江日报2020-05-1300007 2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