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平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新动能

  谈起平阳制造业,你会想到什么?可能会先想到有着“中国皮都”之称的水头镇,或是有着“中国塑编城”之称的萧江镇,亦或是全国有名的礼品市场——万全镇。但没准,你对这些地方、这些产业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的小规模生产。可实际上,如今的平阳制造业,早已走出了集团化、规模化、高新化发展之路,掀起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在这过程中,平阳以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不竭的科技投入,为产业和企业培育赋能,助推转型升级。这个浙南小县城,蕴藏着一个大目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重塑传统制造业新版图,重构传统制造业新活力,让县域经济承载更多梦想。

  如今这一目标,正在不断照进现实,数据给出了佐证:2019年,平阳20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入选数全市最多、全省第二,技改投资增长31.4%,高新技术投资增长83.4%,R&D经费增长29%,成功入围全国创新百强县、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1位。

  “五大百亿”产业培育

  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

  如果要在中国找到塑包产业最为齐全的产品,一定得来平阳萧江,在这里,原料、拉丝、织袋、制版、印刷、复合、制袋等环节的企业一应俱全。42年如一日,萧江人专注于一条编织袋上,从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起家,先后获得了“中国塑料编织城”“中国塑编之都”“中国塑料纺织第一镇”“中国纺织材料包装名镇”等荣誉称号。

  相较于小规模作坊式、家庭式、联户式的生产管理,如今的萧江塑包产业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形成了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背后,产业化发展成了关键。

  近年来,平阳启动“萧江塑包园”建设。建设过程中,平阳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主线,整合三大工业片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实现连片发展,并构建起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研究开发、成果转化、配套服务五大平台。产业集群让塑包产业迎来发展新势头,2019年,塑编塑包产业规上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3.7%。如今,萧江镇已经成为中国塑料编织袋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之一,萧江塑包园也拿到了“中国针织花式炒线生产基地”“中国纺织塑包产业峰会永久举办地”等多个金名片。

  塑编产业的蜕变在平阳并不唯一。近年来,机械机电、皮革皮件等平阳传统支柱型产业日渐式微,转变旧产业、培育新动能成为它们再度崛起的必由之路。为此,平阳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规划引领、动能转换、平台支撑”为主要路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制订实施“五大百亿产业”培育计划,加快推进机械机电、塑编塑包、皮革皮件、时尚轻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平阳已形成了机械机电、皮革皮件、塑编塑包3个主导产业,加上文化创意、宠物用品等若干个新兴产业的“3+X”主导产业体系。2019年,平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8%、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总量跃居全市第四。

  “抓大”“扶小”齐头并进

  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日前,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此前申请的2020年产业政策奖补项目得以通过,1374万元资金顺利打进了公司账户。“这笔钱就像‘及时雨’,企业可用来修整店面、招聘人员。”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道。截至目前,除学校渠道外,全省1250家一鸣奶吧门店已全部重新营业。

  一鸣所享受的产业政策奖补,是平阳县百亿培育企业地方财政综合贡献奖励资金。被列入名录的企业,上年纳税额超1亿元,就能以享受扶持政策前3年地方综合贡献度的平均值为基数,获得地方综合贡献度增量部分的90%作为奖励资金。

  如此高额的奖励政策,并非平阳在疫情后的特殊之举。早在2017年,为了全力扶持县域内大型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平阳就出台力度空前的百亿企业扶持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平阳培育一批总部型、品牌型、协同制造型、绿色与安全制造型、高新技术上市型的“百亿”企业。政策涵盖降低用地成本、优化审批服务、加大财税扶持、推进智能制造、强化金融扶持等内容,3年来为企业真真切切省下资金40亿元。与此对应的是,平阳3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4家,超10亿元企业9家,新增“小升规”企业254家、“专精特新”企业660家。

  “抓大”的同时,平阳始终不忘“扶小”,通过打造小微园建设的平阳样板,为不断涌现的小微企业建设一个安心发展的“家”。

  翻开平阳出台的《平阳县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等系列政策,可感受到平阳独具思考的发展思路:在谋划小微园时,平阳就首先考虑到小微园所在乡镇的发展定位、产业特色,布局具有产业特色的小微园,并要求每个小微园必须要有1~2个主导产业,而且主导产业企业数量必须占70%以上,让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集中入驻,让一个个小微园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做好规划后,为了能让小微园成为一座座小微企业的“梦工厂”,平阳十分注重配套建设生产研发、仓储物流、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设施,同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通过允许厂房产权分割,限定最高售价等,让入驻企业免去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平阳已经建成投用10个小微园,累计竣工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已入驻面积168万平方米,已入驻投产企业635家,近3年累计实现产值达110亿元,建成投用的小微园数量、入驻的企业数量、实现的产值,都在全市领先,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已挤进全省前30强。其中,万洋众创城更是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积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日前,浙江省政府批复,平阳县新兴产业园围填海历史遗留区的11个挂牌出让方案得以通过,涉及用海面积21.94公顷,将用于近期落户项目建设。这也是全省首批、温州市第一个挂牌出让的围垦处置历史遗留项目。该地块此前因政策规定,存量围填海区需按规范实施生态评估,而成为历史遗留问题,该园区工业用海出让活动一度停滞。

  但平阳却跟这块地“较上了真”,当地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确定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清单,并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编制生态评估报告和处理方案,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快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在平阳的努力下,该地块得以重新盘活,土地资源得以利用。

  正是这样的“较真”,平阳通过清理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出可用土地1万多亩,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到各类奖补及追加指标6500多亩,去年又争取到各类指标2350亩,预支重大产业项目指标全市最多,有效缓解了土地要素制约瓶颈,助推重大项目落地。

  打响土地要素保障攻坚战,正是平阳注重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解决产业和企业用地、用钱、用工、用电等难题,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的缩影。

  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平阳县构建政银企合作新模式——“融资超市”,全力打造“一天24小时永不打烊”政企银对接平台。平台汇集全县17家金融机构推出类型多样的“战疫贷”“政采贷”等金融惠企政策套餐。企业可以线上发布需求,根据贷款门槛、利率等要素迅速匹配,降低跑腿成本。日前,平阳县一家塑料包装企业发布了500万元急需贷款需求。企业负责人登录平阳搭建的“融资超市”平台,通过“派单模式”选择其中一家匹配度最高的银行贷款,从发布到款项到账仅用了3天,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要素保障之下,平阳一大批重磅好项目相继顺利落地,各类企业和产业集群纷至沓来,平阳正从偏居一隅的浙南小城,成为一片经济要素活跃、创业创新潮不断涌动的热土。

  (图片由平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平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新动能 2020-05-12 浙江日报2020-05-1200009;浙江日报2020-05-1200007 2 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