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点赞丽水:“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2019年1月12日,国家长江办批复支持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2月25日,浙江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了试点方案;3月15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

  丽水市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构建梯度递延的改革体系,开展国内生产总值与生态产品总值的“三双三进”(双核算、双运用、双提升;进规划、进决策、进考核),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协同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逐步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两山”转化的丽水实践

  “两山”理念指导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丽水试点的核心任务,丽水致力于生态资产量化、生态产品确权、生态权属抵押、生态资源挖掘和生态本底厚植等,形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促发展、发展促增收,增收强化理念、理念厚植资源的良性循环。

  量化生态资产,筑基价值转化。构建生态产品质量和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编制生态系统评估核算技术规范,完善价值核算的技术方法,完成18个乡镇112个村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基本摸清了自然资源的存量、质量及变动情况。根据两山学院共建单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测算,2018年丽水市生态产品总值为5024.47亿元。

  明晰生态权属,畅通价值转化。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自然资源量化确权登记。明确农村林地使用权、农民住房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等各类产权的可交易、可抵押和可贷款,探索推出林地、茶园、香榧等权益以及农副产品仓单股权、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产品,基本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全覆盖。

  挖掘生态资源,实现价值转化。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打造“丽水山耕”农旅融合品牌,有效促进旅游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深化乡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赶街模式”,实现农业生态溢价,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积极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优化要素空间配置,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达16.7万亩。

  厚植生态本底,保障价值转化。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美丽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领导干部生态评价考核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纳入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深化工业企业进退场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创新“水、气、土”联动治理机制。建成国家气象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清新空气示范区4个,率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5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全省第一。

  绿色发展的丽水经验

  丽水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的持续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探寻GDP和GEP互相转化、协同发展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GEP核算、生态补偿,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保障。一是扩展“三权分置”改革,扩大使用权权能,试点河权到户改革,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林地信托贷款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制度,建立可交易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二是完善GEP核算办法,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GEP核算评估,实现绿水青山有价可询。三是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流域上游与下游的横向补偿机制,找寻生态与发展互利共赢的最大公约数。

  探索政府购买、干部离任审计和生态信用机制,构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探索政府采购生态产品试点, 制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明确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绿色生态产品。二是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山审水审空气”制度,深化工业企业进退场“验地、验水、验气”制度,健全政府、企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机制。三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制度,制定差别化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禁止、限制、重点、优化的分级准入管理。四是建设生态信用工程,制定生态信用正负面清单、个人生态信用积分、生态信用指数,实行生态信用与金融信贷、行政审批、转移支付等直接挂钩的联动奖惩机制。

  提质生态产业、优化交易机制、完善绿色金融制度,着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体系。一是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打造瓯江河川公园、瓯江山水诗之路,探索康复医院进森林试点,深化疗休养区域协作,推进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提升生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二是不断优化市场交易机制,合理确定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和用水权的初始分配,完善生态产品三级交易市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由抽象到具象。三是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探索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加大金融机构对生态产品生产者的信贷支持,创新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生态授信等金融扶持政策。

  推进智库建设、区域联动、异地转化,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开放合作机制。一是加快引智步伐,推进智库建设,建立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创建两山研究院、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定期举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际大会”“世界丽水人大会”,对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理论概括和传播推广。二是完善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主动接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西经济区,形成空间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素集聚的区域开放合作新格局。三是高水平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完善跨区域“生态飞地+产业飞地”互飞互促模式,完善跨区域生态资源交易、环境容量交易和生态污染补偿机制,构建符合“飞地”发展实际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作者分别为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博士;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 2020-05-11 浙江日报2020-05-1100015 2 2020年05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