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钱塘江

桃李无言

——怀念我的父亲张启楣

  我们还是没能留住父亲。这一天是4月12日。我想,走过辛勤奔忙的一生,他大概是真的累了。

  这些天,很多人表达了哀悼和怀念。让我感动,也让我对父亲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

  上世纪60年代,父亲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业机械专业,之后10多年都是在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做技术工作。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他的办公室里总有一大叠蓝色的设计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图表数据。后来他在政府工作时,经常能脱稿讲出大量统计数字,也有人对他严谨的作风、清晰的思路印象深刻,我想,这些特点,和他的工程师背景不无关系。

  在黑龙江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父亲和同事一起完成技术革新100多项,立过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有段时期,父亲为照顾年迈的祖父,提出调回浙江老家却没有获批。有人“启发”他:“你越是这么拼命干,领导越不会放你走。”父亲说:“我是不会偷懒的。就是离岗前一天也是这么干。”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他当年的一名徒弟发来悼词:“在东北工作的十几年,工厂每一台设备,每个角落,都有您洒下的汗水,有目共睹。忘不掉,您为工作一天天消耗着自己,您在夜里十二点前休息过吗,有吗?您走了,您先走。以后我会去找您,在那边咱们还是师徒……”

  上世纪80年代,回到浙江不久,父亲走上从政之路,先后在象山、宁波、绍兴等地任职。时代给了他更大的平台,他也全力挑起更重的担子。和在东北一样,他在办公室经常工作到深夜。记得在象山时,碰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父亲总是四处走访查看,全力组织防范。郑板桥所写“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大概就是这样吧。

  父亲经历过艰苦的日子,对百姓生活的不易感同身受。上世纪90年代,担任绍兴市市长后,父亲在调研中看到落后的城市格局、市民在破旧老房中的生活困境,深感不安,推动开展了一系列城市建设项目。父亲去世后,一位绍兴市民在网上写了一段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兴路与昌安立交桥刚兴建,一个星期日的大清早,我骑车去昌安街,就在路边的工地上,遇到了张市长。他一个人推着个28吋的旧自行车正在看施工现场。我以前接触过张市长,就停下车与他打个招呼。事情虽然已经过去近30年,但那事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一个市长,一个人,大清早,就在巡看市里的大工程……”

  父亲在家中话不多,在子女教育上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但有一句话经常说:“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事实上,他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教导。

  上世纪90年代,父亲担任副省长期间,分管工业、交通等工作,当时浙江交通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十分尖锐,人称“汽车跳、浙江到”,国省道卡脖子地段,堵车最严重时竟长达一两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父亲在交通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当年省政府办公厅的同事回忆:一年到头,跟他跑了不知多少个工地,协调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白天开现场会,晚上写材料,特别辛苦,也特别有收获。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很少有休息的日子,即便在家中,也经常要批阅大量的文件。他晚年身体一直欠佳,我想,这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上不注意保养锻炼是有关系的。

  在父亲任内,浙江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全线开通,多条国省道“四自”公路建成,秦山核电、金温铁路、黄龙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也得到推进。父亲逝世后,当年共事的一位省领导前来送别。他一笔一画写下这样一段话:“张启楣同志对浙江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经济建设、企业改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瓯江水清……”

  父亲是在省高院院长任上退休的。工作一辈子,不管在什么岗位,他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待人宽厚、替人着想,从不摆架子、弄权术,这也是很多部属同事印象中特别温暖的地方。也许,在内心深处,他永远是那个车间里忙碌的“张工”。对于子女,特别是第三代,他慈爱宽容。他最开心的时候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老老小小一个也不少。他对我们最多的叮嘱是:“身体注意,开车小心。”

  父亲亲历过很多重要事件,很多人劝他写写回忆文章,他却很少动笔。他为人一向低调,在岗不争名利,退休后更加淡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回望过去,从东北的一项项技术革新,到象山蓬勃兴起的县域经济;从改变绍兴城市交通格局的中兴路,到车流滚滚的杭甬高速……我想,包括父亲在内,他们这一代人,已经把心血洒在这片土地上,把生命融进这个时代里。就像一片叶子,当果实成熟的时候,静静飘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9 桃李无言 2020-05-08 浙江日报2020-05-0800005 2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