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寻光逐梦守匠心

蔡 婷 赵 静

  翻阅郑则诚的履历,2011年8月参加工作,从服务客户“最后一公里”的装表接电工到牵头承担省电力公司“互联网+”试点课题“电魔方”的高级客户经理,他不断实现自我跨越。

  “这个小伙子身上有股难能可贵的韧劲。”熟知他的人这样评价。身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高级客户经理、国网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供电有限公司永恒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郑则诚始终坚持把客户放在心上,连续多年被省市电力公司评为十佳“服务之星”等,2018年,当选黄岩区首届“黄岩工匠”和国网台州供电公司首届“台电工匠”。

  多想一步,多走一步

  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走进郑则诚的办公室,办公桌一侧垒着高高的资料文件,电脑桌面上正打开着一份企业智慧用电分析报告。虽然搬到这里已经半年多,却没有留下太多生活的痕迹。办公室只是个中转站,经常一个电话,他就奔到客户那里解决问题,要么在工作室和小伙伴们开会、研讨,想方案到深夜。

  一串数据,透视郑则诚埋首拼搏的日日夜夜:各项创新成果获地市级以上荣誉28次,申请专利30余项,已获得授权12项,发表科技论文8篇(EI检索1篇);为政府、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历年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1条。

  提起这些,郑则诚谦虚地说:“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小创新而已。”

  而他口中的“小创新”,譬如,“无线采集器远程重启装置的研制”项目实现无线采集器远程断电重启,年可节约费用407万余元;“配变低压总开关自动延时合闸装置的研制”项目实现了线路断电跳闸后,只要线路恢复送电,15秒内台区低压断路器即可合闸送电,无需人员到达现场,年均产生经济效益270万余元……

  郑则诚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电网职工,追随着父亲的脚步,郑则诚扎根基层,从基层汲取养分,摸清奋进的方向。正因为了解“最后一公里”的难点、痛点,郑则诚的发明才能想群众所想。

  不止步于当下,2015年,郑则诚开始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学习。2019年11月,郑则诚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相较于同龄人,郑则诚是公司上下颇为认可的科技创新“领头羊”。但他却不以为意:“前路漫漫,我不过是多走一步、多想一步。”

  你用电,我用心

  为客户创造更多的用电价值

  随着智慧城市时代来临,单纯基础用电服务已越来越难以令客户满意。“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打通预测服务、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等在内的大客户全产业链服务环节, 努力构建大客户专属用电服务,创造新时代的用电新体验。”郑则诚说。

  往往一听说企业客户有用电需求,郑则诚就立刻赶过去,帮忙做用电方案,想方设法给企业省钱。近年来,郑则诚带队为台州水务集团、永高股份等29家用电大户提供“臻享+”服务,根据客户用电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计费方案,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同时,他还牵头浙江省电力公司互联网+试点课题“电魔方”,打造浙江省电力公司首个面向居民小微客户的电子渠道产品,该产品在全省推广应用;积极响应政府的“三服务”号召,组建成立黄岩供电公司智慧电务运维团队,为企业客户提供24小时云监测、能源托管等一系列组合式定制服务;圆满完成黄岩区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为全区27万电力客户提供智能双向互动的用电服务新体验……深入到多元化复杂的用电场景中,郑则诚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在郑则诚眼里,黑夜里的万家灯火最为欣慰,仿佛连带着自己生命的热情也在其中闪烁着、耀眼着。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寻光逐梦守匠心 2020-05-03 浙江日报2020-05-0300009 2 2020年05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