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我省四大都市区今年加快建设,力争实现经济总量6.11万亿元——

提升都市区能级 推动省域一体化

  大都市区,是我省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高级功能形态,也是我省未来参与区域竞争的主战场。

  今年是我省大都市区加快建设年,我省将继续提升大都市区能级,深化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力争全年实现四大都市区集聚常驻人口5520万人,实现经济总量6.11万亿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全年目标如何完成?记者采访了发改部门相关负责人。

  资源要素

  集聚、集聚再集聚

  去年2月,我省正式启动大都市区建设。这承载着雄心壮志——围绕高质量推进面向未来的大都市区建设,着力打造体现现代化特征、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发展能级的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建设是为了补齐我省城市能级不足的短板。经过一年的建设,目前,四大都市区以占全省79%的土地面积,集聚了94%的人口,创造了96%的经济总量。

  “集聚是大都市区建设的一大要义,把资源要素集中于一点发力,以点带面增强省域竞争力。”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省推进全省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户口迁移制度,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编制完成浙江省大都市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指导都市区内部市县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今年,我省将推动资源要素向四大都市区集聚、集聚再集聚。除了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外,我省还将以政策推动建设用地、用海资源向大都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市集中倾斜。“我们将通过实施鲲鹏行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人才向大都市区集聚。”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区内联动

  “大拇指”至关重要

  四大都市区就像4个高质量发展的拳头,但拳头握得紧不紧、挥拳力度如何,大拇指至关重要。

  为更好反映我省大都市区的发展实效,近期,我省针对大都市区做了一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都市区是四大都市区的领头羊,宁波都市区次之。这两个都市区初步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温州都市区在共享宜居和高效智慧等领域表现较好;金义都市区在低碳花园领域表现不俗,但都市区内部经济联动度偏低。

  四大都市区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优势,要在加快建设年中扬长补短,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座中心城市责任重大。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四市都对发展有明确规划。

  “一小时通勤圈是都市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先导性工程。只有实现了一小时通勤圈,都市区才有实现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也是让都市区百姓最具有获得感的抓手性工程。”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底子厚、基础好的杭州将进一步在交通上下功夫,打造“便捷之城”。据介绍,今年杭州火车南站将投用;杭绍城际铁路预计于年底通车,杭州与绍兴可实现无缝衔接。

  宁波将加强同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群其他都市圈的联动合作,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要平台,发挥宁波制造、港口、开放优势。温州将在引才方面发力,延续去年人才流入实现“扭亏为盈”的趋势,推进复旦大学温州生命健康创新中心、科思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地。金华将实施丝路开放高地建设行动,发挥现有优势,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增强都市区内经济联动度。

  都市区化

  推进省域一体化

  在2020年大都市区建设规划中,还有另一关键词:省域一体化。

  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推动甬舟、嘉湖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省域一体化将是我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这是大都市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过去,创新能够由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县域经济体完成,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已难以由一个城市独立承担,需要周边城市紧密协作、优势互补。”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我省建设大都市区和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的,一定程度上讲,都市区化也是我省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主形态。

  今年,围绕大都市区建设,我省将推进一批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在金塘、六横板块选择合适区域先行启动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谋划绍兴临空产业园建设,推进杭绍一体化;推进余杭、海宁合作开发区块建设,推进杭嘉一体化;打造练市—乌镇合作产业园,推进嘉湖一体化;加强滨海新区—前湾新区规划对接和实施协同,推进甬绍一体化;聚焦三门湾等区域积极谋划甬台产业合作,推进甬台一体化。

  “我们着力实现省域各地由松散合作向紧密同城转变,由局部对接向全域联动转变,由错位竞争向合作协同转变。”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各地积极性,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提升都市区能级 推动省域一体化 2020-04-30 20785178 2 2020年04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