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机为生机
卓高生 陈锡兰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强调:压力与动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压力之下,可以把“坏事”转化为“好事”。时隔多年,这一论述为我们战胜眼前的挑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宏观调控要“行”,复工复产才“能”。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积极有作为的财政政策要从“量”和“效”发力,确保减税减负落实到企业,真正起到帮扶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确保企业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同行业受疫情冲击程度不一,须精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的堵点、难点、重点,因企因时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对用工难、资金难和订单难的企业要“帮一把”,实现增单、扩工和减负“三管齐下”。
保障“三大循环”通畅,促进经济重回正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强调,要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政府有关部门要协同企业着力解决一二三产业复工复产不平衡的问题,缩小大中小型企业复工复产率的差异。要聚焦上下游产业相互依存的关系,畅通产业链和物流链。要重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冲击。
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把握疫情防控窗口期。这次疫情冲击着我国传统产业和就业形势,但从另一角度来讲,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一次重要“生机”。要全面总结这次疫情大考中的产业发展经验,以此为契机,打出引人才、促创新的硬招,促进5G网络、云计算物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复工复产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