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风光踏春到 两江诗意远流传
——龙游打造“两江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
求张锋 吴晓龙 俞 施
振兴风光踏春到 两江诗意远流传
——龙游打造“两江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
求张锋 吴晓龙 俞 施
春光点点,江水泱泱。
漫步在龙游小南海镇的游步道上,沁人的花香伴着春光,美丽的村舍宛如桃源。花草掩映、山水相融,而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留下一篇篇古诗文,倾诉这“两江四岸”的诗画风光。移步换景,衢江、灵山江“两江”在此处汇流,张开怀抱托起冉冉升起的耀眼明珠。
龙游,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诗画般的风光、诗意般的田园、诗境般的生活,是龙游打造“两江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初衷。从士元大花园实验区到小南海核心区块,从“整体更新”到“有机更新”,龙游拿出了“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气魄,誓将“两江走廊”这片山水美景打造成全省“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的源头明珠、“诗画浙江”大花园核心景区的精品景区。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两江走廊”的建设正承载着龙游人民的诗情画意款款而来,一幅乡村振兴的恢弘画卷正在衢水之畔徐徐展开。
因水而生 ——资源在这里集聚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坐拥如画的风光、绝佳的位置,“两江走廊”对龙游人民来讲是无法割舍的情怀,也是未来发展的兴旺之地。在这里汇聚了资源优势所在,但同样也是龙游最亟待提升的“薄弱环节”。
正是基于此,去年以来龙游把衢江和灵山江“两江走廊”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点、核心区、示范带,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及全域振兴,着力绘就“风光带+样板区+特色点+乡村群”的“山居图”。通过“士元”和“小南海”两场战役,系统集成破解农村发展中积累的历史矛盾,探索出“整体更新”和“有机更新”两大乡村振兴新模式,开辟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崭新道路。
士元实验区重点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山水林田湖草路人房”一体化打造,推动14平方公里土地一次性全流转、全整治,1662户、4419人全集聚,真正将原先“低小散”的资源集中到一起连片利用、整体开发,以实现“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远大目标。
小南海核心区则对衢江北岸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7个连片行政村开展“一强化三整治五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党建大统领、规划大融合、环境大整治、资源大整合、项目大建设、产业大提升、社会大治理、人文大传承”八篇文章,奋力奏响“拆”“建”“兴”三部曲。在“大干苦干两个月,敢叫村貌换新颜”的同时,让这些文化悠久、各具特色的村落能集聚能量、汇聚优势,将美丽乡村转化为富裕乡村的强大动能。
面对两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龙游推行“模块+兵团”的体系作战理念,实施“政府推动、党员带动、部门联动、乡贤助动、群众主动”的党群共建模式。党员干部从躲在后面看,到慢慢走上前,再到抢着往前上,村民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
2019年3月,士元实验区指挥部与全县74个包干单位发扬“5+2”“白+黑”的工作精神,7天完成腾空签约率97.23%,15天完成腾空交接1052户。眼下,经过不懈努力,士元实验区已实现腾空1168户,腾空率89.71%。几轮攻坚过程中,多少人奋战到深夜、用手机照亮回家的路——有的干部刚结婚,却连婚假都顾不上请;有的干部患了重感冒,在急诊室挂着点滴还在打电话做工作……努力也换来了征迁工作中的屡创奇迹。
去年5月,大兵团转战小南海片区,8个乡镇、57个部门一鼓作气,一个月内7村联动整治,拆违1200户、面积4.5万平方米,打造出全县速度最快、力度最大、补偿为零的拆违工作标杆。到目前共完成危房改造25户,庭院改造提升405户,景墙改造10公里,沿线还建设乡村公园3处,景观节点9处,乡韵庭院300户,并通过对近20公里的沿江美丽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实现景点村、亮点村串珠成链,形成四季有绿、层次丰富的田园风光带、滨水风景带。
因水而美 ——风光在这里展现
“系舟犹在凤凰山,千里西江此日还。今夜魂销在何处?玉岑东下一重湾。”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一首《凤凰山》,寥寥数笔却写尽了姑蔑大地令人魂牵梦萦的美丽。在“两江走廊”这片意境如诗、风光如画的土地上,以“诗画”二字来贯穿振兴之路是最恰如其分的。
“要让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了兑现这一承诺,龙游县秉持拆违不赔钱,但赔风景、赔环境;建新不补钱,但补设施、补功能;兴业不贴钱,但贴政策、贴思路的原则,依托“两江”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历史文化底蕴和交通区位条件,以省部共建乡村振兴试点县创建为契机,对照衢州市委“3752”顶层设计,制定了“1267”党建治理大花园的龙游操作版。按照“空间规划率先在带上明确,资源要素率先在带上集聚,各项改革率先在带上试点,各级领导率先在带上负责”这“四带”原则,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两江四岸”建成精品村18个、提升村16个、达标村42个,打造集有机农业、康养运动、休闲旅游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龙游在高起点做好“两江走廊”示范带顶层设计的同时,也注重“花小钱办大事”。以“拆后利用”为重点,推行“花园+菜园+游园”的乡村花园模式和“效益性+观赏性+休闲性”的乡村公园模式,如今沿江农户门前的“一米菜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打通村庄道路“微血管”,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聚焦拆后“微空间”进行“微改造”,沿线布局一批漫步道、休息亭等景观设施,使其成为村庄邻里交流和文化交融的新场所。
如今,“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小南海核心区块“一户一处景、一线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大美格局初见雏形。实现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系统性重塑和综合集成创新。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因为看见,所以奋斗。从一张张宏伟蓝图、一项项扎实举措,到一个个丰硕成果、一点点不断美化,让村民由衷高兴的同时,也从抱团抵触到主动参与,从驻足观望到积极融入。“两江走廊”建设彻底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一砖一瓦一份情”捐赠活动中,邻里乡贤纷纷捐出不少“传家宝贝”,用于景观节点建设,共募集到建设资金15万元,收集到青砖2万多块、瓦片10万余块(片)、坛罐500余个,其中还有水车、雕花床、农具、石磨等老物件,这些都成了留住乡愁的造景之物。
因水而兴
——产业在这里振兴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当然更要因水而兴。“两江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目的是什么?龙游县委、县政府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从这里出发,以美丽经济幸福产业为抓手,开辟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崭新道路。
自古以来,水运一直是龙游重要的交通方式。龙游至杭州的水道早在汉代即已开通,至唐代已相当完善。随着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以及南宋政治中心迁移,龙游作为浙西地区水上交通枢纽地位被进一步巩固,也带来了龙游商帮文化的繁荣。而全国“十大商帮”之一的龙游商帮,曾把团石埠作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当年团石湾的四个码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团石集镇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去年年初,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全线通航暨衢州港龙游港区正式开港,新时代龙游人也接过了龙游商帮的接力棒,让龙游这座因水而兴的千年古城重焕荣光。如今,龙游港区的作用日益凸显,即使因疫情影响2月10日才复工,但截至3月底港区装卸集装箱数达2579个标准件,吞吐量达30多万吨,是去年总吞吐量的50%以上。龙游发展开启了通江达海的“蓝色”篇章。
“筑好巢不怕引不来金凤凰”,秉持这一理念,龙游县在建设出一条风光带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建好“两江走廊”产业带,为吸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两大产业项目落户创造先决条件。
在诗画风光带上,龙游计划总投资140.55亿元,茶旅文化示范区、生态竹旅示范区、生态渔业示范区、花田花海创意园、红木家居文化园、临港浙西物流园、高山运动体验园等“两江走廊”上的“五区十园”整体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
眼下,士元实验区已“牵手”正大集团,拟在总面积2.1万亩的土地上建设农旅综合体,开发经营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和体验农业,建设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逐步形成“千亿量级、万亩空间”幸福产业大平台;小南海核心区在团石村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垂钓基地、写生基地等平台,在翠光岩村打造“摄影文化研讨中心”,在汀塘圩村修建露天足球场、露营基地,在红船头村建设党建“初心园”,做好“红色”旅游文章。其中占地面积8亩的团石村“创业园”,将带动周边百余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创收,年产值能达到2000余万元。计划投资200万元的山海协作柑橘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解决300万斤柑橘的存放难题。
此外,素有“浙江第一索”之称的六春湖索道已经完工,并通过验收,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对游客开放。同时龙游还主动与衢江区对接,打造诗画风光带上首个兄弟县携手共建项目;凤凰小镇景观云桥梁主体全线贯通,将“两江两山两滩”揽入怀中,“城东新区+龙游石窟+市民生态公园”10分钟旅游经济圈初步形成;溪口镇溪口村以“一镇带三乡”联合打造“乡愁记忆”集镇版未来社区,以“溪口老家”为主题,建设以搬迁集聚农民为主体的“乐业安居”,以回归乡贤、创业人才为主体的“归来山居”,打造生态、休闲、创业融合的幸福地。
龙游正通过“两江走廊”为纽带,串联起一条以士元实验区为龙头,庙下“六春湖”高山运动小镇为龙尾,红木小镇、龙游石窟、花海姑蔑城、龙和渔业园、姜席古堰等景点和沿线76个行政村为片片“龙鳞”的巨龙,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两江”沿岸,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让游客乘“龙”游上九天。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随着“两江走廊”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姑蔑大地上的风景迤逦,浙西明珠上的日新月异,必将在乡村振兴篇章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