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街道精准施策突破问题“热区”
打通基层治理“痛点”和“经脉”
徐 婧 方小虎 孙 磊
灵隐街道精准施策突破问题“热区”
打通基层治理“痛点”和“经脉”
徐 婧 方小虎 孙 磊
“问渠哪得清如许?”
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这句著名“天问”,在800多年后的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有了新的解答——
此地创新布局“污水零直排区”:针对高层住宅,安装“智能雨污分流”装置,做好“源头分流”;针对餐饮机构密集区,则创新嵌入双隔油池双保险,做好“终端去油”。
灵隐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志刚透露,在“开”源“洁”流的多策并举之下,流经辖区6平方公里、总长3.5千米的3条河道均保持Ⅱ类水标准。包括“污水排放管理难”在内,街道在“垃圾分类执行难”“共享单车停放难”“老旧小区加梯难”等大城市基层治理的高频热区,全力以赴打通“痛点”和“经脉”,为百姓提供无微不“治”的政务服务。
终端去油,雨污分流
全域污水零直排
青芝坞内,民宿餐饮鳞次栉比。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启动,这里的人气也日渐旺盛。每到餐点,都是热气蒸腾、菜香四溢;一旁蜿蜒的护校河,翠色潺潺涌流,岸边鸟语鸣啾……如此美丽的“污水零直排区”,吸引了众多观摩团纷至沓来学习取经。
“玉泉街区有140多家民宿、80多家餐饮,日均餐厨废水量大,我们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安排资金进行施工改造,根据每户餐馆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隔油池,对餐厨油污进行二次过滤。”灵隐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污水主管末端还新建一座大号隔油池,汇水范围涵盖15家餐饮和5家民宿,日均处理餐饮废水量可达300吨,让地下“毛细血管”畅通,减少了玉古路污水管道的压力。
效果好不好?眼见为实。工作人员掀开3个紧邻的隔油池盖进行讲解:“双隔油池分为两档三格,第一格的过滤网将油污中的杂物分离,让含油污水进入第二格,以自然上浮法让油水充分分离,分离后的污水进入第三格经水管排出。”
这个观摩团的成员们围成里外三层仔细观察,纷纷点赞:“去油腻的效果很明显啊!第一格里多是凝胶状油污,第二格里的废弃物可以流动了,第三格里基本就是液体了。”
眼下,随着汛期的到来,如何做到“污水零直排”,是个棘手难题。灵隐街道以庆丰社区的6幢住宅作试点,给高层建筑雨污分流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观摩团成员们步行至聚丰公寓的绿地边,拨开浓荫即可见“雨污分流装置”:一根3米多高的杆子如树挺立,顶端是智能感应器;边上是齐胸高的长方体电子控制终端,可在手机端和PC端进行实时监控。这个装置能感应到“下雨”,通过自动闸门智能控制,将雨水接入专用管道,防止其排入河中,破坏水体环境。
“今天很晴朗,我们来点儿‘小雨’。”施工方人员手持洒水壶爬上梯子,开展“人工降雨”模式。3分钟后,控制终端内发出清晰的“嗒”一声。“这是阀门启动,开始分流了。这套装置能耗很低,1度电可以让阀门开关上千次。”
灵隐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如果直接在高层建筑外立面加一根雨水管,破坏美感,需居民协商同意后方能施工;而且,需采用吊篮、蜘蛛人等高空作业的手段,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智能雨污分流装置是在立管末端地表附近进行施工,便捷安全,减少扰民,也便于后期落实长效维护检修。
目前,灵隐街道已经完成了辖区6个社区17个生活小区的雨污分流项目,对辖区70多家共建单位排污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对发现问题的11家机构进行靶向治疗,实现辖区污水零直排全域、彻底治理。
源头减量,自律自觉
垃圾分类很有谱
加热包、大骨头和牡蛎壳,是什么垃圾?
在青芝坞特色街区,不少餐饮企业的打包袋子上,都清清楚楚印着使用后的垃圾分类:火锅底料应该扔进厨余垃圾袋,用过的加热包、吃剩的骨头和贝壳都是其他垃圾……
这一波操作,源自2019年6月的西湖区第三届综合执法“玉泉论坛”暨“垃圾分类新时尚”倡议发布会。会上,浙江大学的年轻人提出:“垃圾分类容易‘傻傻分不清’,建议在相关包装上直接标明使用后的垃圾属性,让人一目了然。”
金点子迅速获采纳。灵隐街道从规范黄龙商圈、青芝坞特色街区餐饮业打包袋入手,向更广范围内的民宿宾馆一次性用品减量、长租公寓对租户群体规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延伸。
如今,当你入住青芝坞的“青之莲”民宿,若使用自带洗漱品,便可获得精美的刺绣手提袋或茶杯。目前共有84家餐饮公司(店)、59家酒店民宿和2家大型长租公寓公司加入了街道的“垃圾分类联盟”。
垃圾分类能在灵隐街道迅速打开局面,得益于自律自觉的分类意识,早已在百姓中蔚然成风。曙光社区有一对夫妻,87岁的辛玉清奶奶和91岁的张家煌爷爷,已主动开展垃圾分类10多年了。他们在厨房墙壁上,贴了垃圾分类清单:孙子用过的纸尿片,属于“污染纸张”,要归类到其他垃圾中;常备的药过期了,属于有害垃圾;可乐罐、奶粉盒,是可回收垃圾。张家煌每天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有没有分错的垃圾,但凡是有害垃圾,哪怕腿脚不便,也要自己下楼扔。
目前,灵隐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已在7个社区、31个小区、17142户全覆盖,并成功创建了外东68号院、绿园小区等9个省市级示范小区。在这里,“两桶一袋一手册”上门发放率100%,有效降低错误分类率;除了随处可见的分类标语,还分布着85座标准化的垃圾分类集置点,8个可再生资源点;有志愿者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也有第三方机构对小区垃圾进行二次巡拣;每个月,社区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
下一步,街道将在垃圾源头减量方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在黄龙商圈、青芝坞街区探索开展定时定点收集等工作。
蓝牙道钉,精到厘米
单车停放不再难
在0.8平方公里的庆丰社区,地面嵌入了80个约手掌大小的蓝色小盒子,它们有个专业名词“蓝牙道钉”,可以对共享单车的停放定位精确到厘米级——停放时哪怕擦到白线,都还不了车。
因为,安装在停车点地面上的蓝牙道钉,能够准确定位共享单车的停车位置;如果车停在白线外,系统就会自动判断为“未规范停车”,不允许结束行程。
这80个蓝色道钉,分布在庆丰社区的12个共享单车停放点,总计能停放约500辆单车。这让原本随意停放在街边路口的共享单车,得以被合理“收纳”,减轻了公共资源压力。
从区域分布看,这12个停车点,有的在小区里,有的在楼宇园区里。灵隐街道工作人员透露,这样的设置,是因为共享单车移动存在“潮汐”现象:上班时间,单车从小区涌向写字楼;下班时间,单车从写字楼涌回小区。同时开放小区和写字楼,能够让彼此的停车资源互补,方便居民上下班绿色通勤。
那么,如何保证小区和写字楼随时“有车借、有地还”呢?
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灵隐中队与共享单车公司签订运维协议,在庆丰社区专门安排5~6个工作人员,并配备了专用货车,随时调剂各个停车点的车辆。例如,早高峰前对小区停放点补充车辆,晚高峰前对写字楼停放点补充车辆,平时保持每个停车点一半左右的车辆饱和度。共享单车公司还打通服务,将自家品牌与其他公司车辆一并清运,让资源利用最大化。
灵隐街道表示,通过“单车进小区、进楼宇、进校园”的推行,在东山弄社区探索开展的小区精细化管理工作初见成效,大大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质,让通勤“最后一公里”得以畅通。下一阶段,将在7个社区全面推广共享单车序化管理模式。
需求导向,尊重民意
老旧小区加好梯
“这部半透明玻璃材质的电梯很洋气大方,听说是我们楼道自己选出来的。通道装了不锈钢栏杆,电梯进出口铺设防滑砖,我们家里还装了可视电话。加梯后方便多了,我可以轻松下楼。”
夕阳斜照,浙大求是村20幢3单元门口,年逾百岁的朱帼英奶奶坐在轮椅上,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她住5楼,因腿脚不便,上下楼颇为头疼,后来干脆住进了医院疗养病房。听说电梯加装完毕,她专门赶回来“试乘”。
浙大求是社区作为浙大老家属院区,常住人口13970余人,其中60岁以上4243人,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非常多,因为上下楼不方便,有的常年宅在家,有的住进了养老院。“加梯”,是这一群体的突出需求。
老旧小区居民需要什么样的电梯?他们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是多少?加装电梯最大的障碍是什么?2018年年底,按照市、区统一部署,灵隐街道在浙大求是村20幢3单元推进辖内首台电梯加装工作。通过走访听取意见,累计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92条,最终聚焦在楼道住户意见统一难,经费分摊难,对电梯安装后噪音、采光及质量心存疑虑等5大类难题。
老旧小区加梯,在灵隐街道绝非简单“打补丁”。工作人员积极换位思考、不厌其烦协调,将底层住户因电梯加装而面临的采光、出行等影响,如实向楼上住户做好解释;多次会同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工程施工可行性调整角度反复与底层住户进行积极磋商,赢得理解。此外,涉及经费分摊,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想法不一,街道通过社区党委入户走访、楼道党员邻里互访等多种形式,达成共识;街道还积极对接市加梯办、区住建局等单位,组织召开加梯解读答疑会,联通民情民意。短短半个月,该幢楼道居民安装意愿实现了100%。同时,在管线迁移的时序安排、工序衔接、现场管理等问题上,街道与电力、水务、燃气、电信等多家单位签订框架协议,顺利破题。
目前,灵隐街道已经在6个社区加梯30部,还有9个楼道确定选址并进入审批程序,破解了老旧小区居民“下不了楼、回不了家”的难题。
在灵隐街道,细“治”入微的政务服务已经渗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了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街道推进“一窗受理、四端协同”服务平台在各社区应用,推行窗口每周两次轮值点评工作。推进“最多跑一次”进黄龙商圈,在聚龙大厦设立“就近办”服务点,在杭州市率先推出“社保单位业务进楼宇”服务。
为了让为老服务更精准,街道加强对灵隐伴居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及2家老年食堂的日常监管,还积极推广配送餐服务,完成玉泉、曙光、求是等5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社会化托管,托管率达到85.7%;探索推进“互联网+养老”,创新试水夕阳红膳厅的“刷脸支付”。
为了让社会保障更健全,街道深化就业创业服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49人,推进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电子化建设,深化残疾人康复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服务工作。
安居乐业,尽在灵隐。
(本版图片由灵隐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