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深读

“小巷总理”
要变“指挥官”

  疫情期间杭州社工坚守一线,筑起防“疫”坚强堡垒,是杭州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表现。

  “社区是疫情防控最前线,首先就是要有人防。在非常时期,杭州社会能够保持稳定正常运行和2.48万名社工的工作密不可分。”在杭州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教授郎晓波看来,社区工作一直繁、忙、杂,但此前的“忙”,老百姓感触并不深刻。“这次不一样了,社工是非常态下居民的重要依靠,是保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让社工和群众之间多了份理解,关系也密切了很多。”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专职社工队伍的城市,杭州也遇到了国内社工队伍建设的普遍问题——人员流失明显。“从我的观察看,很多相对年轻的社工会把这份职业当做一个跳板,这将影响社工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青黄不接。”郎晓波说。

  郎晓波认为,社工的职业吸引力不强的原因不止在于薪酬不高和晋升通道狭窄。“压力大、考核多,但真正做事时,社工对人、财、物的调度能力有限,通俗地说就是活多、权小、待遇有限。”

  郎晓波提出,社工尤其是两委干部应从繁杂的行政事务负担中解放出来,“担任指挥官的角色,而不是打仗的人”。社区应该成为链接各种社会资源的平台,而社工作为“小巷总理”,不能只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凡事亲力亲为,更要发动社区不同维度的力量,撬动社会资源,让原本背在一个人身上的担子,分解到不同人身上去。比如杭州近年探索的项目社工,有效整合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了新型社区服务力量。

  “社区工作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基层治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只有将心比心去对待社工的付出,让社工得到回应和关注,才能让这一职业得到长效发展。”郎晓波说。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8 “小巷总理”
要变“指挥官”
2020-04-23 20738076 2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