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人物

85后青年画家杨星空创作近百幅人物肖像——

记录普通人最美抗疫时刻

  钱塘江畔,春意盎然。日前,记者走进85后青年画家杨星空的工作室时,她正站在画板前,手执画笔,勾勒着人物线条。很快,一位戴着口罩的医务工作者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跃然纸上。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杨星空,一直坚持用画笔记录抗疫过程中的感人瞬间。她说:“作为在疫情期间坚忍守望的千千万万人中的普通一员,我希望画下平凡人最美的战‘疫’时刻,让大家看到疫情下人们的坚守与坚强,用笔触给予更多人信心和希望。”

  用画笔支援抗疫

  “我能够做些什么?”1月底,当杨星空了解到疫情状况后,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当时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她决定拿起画笔,为抗击疫情加油鼓劲。

  “我创作的第一幅抗疫作品,是以武汉大学为背景,加上盛开的樱花等元素,希望借此表达春天能尽快到来的愿景。”杨星空说,自己的专长是写意花鸟画,不过她渐渐意识到,花鸟画虽然可以赋予其寓意,但在表达上却不够直观生动。

  那时候,杨星空每天关注疫情的最新情况。医务工作者口罩下的勒痕、“逆行者”出征时的坚定眼神、基层值岗干部坚毅的面庞,都带给她深深的震撼。她也被医患之间的亲密互动、出征医务人员与家人间的真情等所感动。在她看来,这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值得被记录。杨星空开始创作人物画,尝试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场景具像化,希望能生动展现疫情下各行各业默默奉献的人群群像。

  杨星空坦言,一开始只是想把每天看到的感人场景画下来,但能够记录的点滴瞬间实在太多了,常常一画就停不下来,有时甚至一天就能画两张。据悉,从第一张人物画至今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已经创作了90余幅作品。

  最近,杨星空将画作按时间线进行梳理,以医务人员出征为起始,到驰援湖北的英雄归来,她计划用100张人物画记录下100个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内容涵盖浙江、湖北两地以及不同职业的群体,希望用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串连起整个抗疫过程。

  把情感融入绘画

  写意花鸟画注重勾勒灵动的花鸟姿态,人物画则更偏向追求精细真实的效果。对于从未涉足过人物画的杨星空来说,创作大尺幅的写意人物,如何把人画好,成为她需要克服的第一道难关。

  “人体是有结构的,嘴巴、眼睛甚至手脚的比例都要遵循现实,这样画出来的人才是真实的。”杨星空告诉记者,大到整个人的形态绘制,小到各类眼神的表达,她都通过画册、视频等进行了学习。

  自开始创作以来,杨星空搜集了海量素材。每天,她都要看近百张图片和几十个视频,并从中选出合适的场景入画。

  找准能入画的现实场景有助于作品的真实呈现和情感表达,可是这却并不容易。“画面整体的构图,光线、角度以及阴影面积等,都是画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困难的是从视频中截取。作为一种动态化的表达手段。定格某一个精彩瞬间,往往需要反复截图。”杨星空给记者看了自己的手机相册,部分场景相似的图片多达20余张,而她则要从中进行细节比对,找到最满意的特写。

  当然,杨星空的抗疫绘画并不是绝对照搬照片和图片,每一笔中她都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杨星空举了个例子,她曾经看过一个武汉人民欢送浙江援鄂医疗队的视频,其中有个镜头,街边站满了欢送的人群,而两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虽然被大人挡住了视线,却仍站在后方向医疗队鞠躬表示感谢。这个细节触动了杨星空,她把这一幕画下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青少年在经历疫情后的成长。

  在她的画笔下,每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都有动人之处。从这组抗疫人物画中,我们亦能真切感受到她对社会、对生命、对内心的深切关注和敬畏。

  用艺术抚慰人心

  “这是浙江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时,浙大一院的医护人员和这位老奶奶合照的场景。”

  “这幅画讲述的是浙江驰援武汉的第二批医疗队员即将返程时,浙江中山医院呼吸科医生和武汉天佑医院的战友们相拥告别。”

  “这是一位杭州民警连续切换3种语言,全方位提醒市民防疫的情景。我在他工作服右上角的口袋上,写上了这位师傅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编号。”

  当杨星空介绍自己的画作时,记者注意到,对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她都进行了备注说明,甚至精确到具体的时间、地点及人名。

  原来,杨星空在创作过程中发现,疫情期间许多感动的瞬间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她希望画下这些真人真事后,未来能作为礼物送给当事人,以纪念他们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贡献。“你勇敢战‘疫’,我为你记录。”杨星空笑着说,当这一天来临之际,她相信记录者和被记录者双方都会很珍惜这份感情,共同珍惜每个感动瞬间。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9 记录普通人最美抗疫时刻 2020-04-22 20725633 2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