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
“共享大脑”,帮助浙企海外维权
记者 王世琪 通讯员 沈雁
本报杭州4月13日讯 (记者 王世琪 通讯员 沈雁) “以前,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对我们来说是个大难题,有时候连帮忙打官司的人都请不到,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更是不可估量。”4月13日,得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落户浙江,杭州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国芳表示,这对浙江中小企业是件好事,今后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更有底气。
日前,中国(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为第一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全国首批共设立10家,浙江获批两家,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周期长、成本高,如果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中小企业一旦牵涉其中往往无路可走,只好选择妥协。2019年,我省共立案查处涉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4000余件,其中浙江企业多为被告并败诉。
地方分中心最大的优势是专家库,它的成立解决了海外维权“专家难找”的问题。“分中心就像一个‘共享大脑’,凡是企业遇到与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中国(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不仅可以在这里直接获得纠纷案件业务指导,如遇难题还可以通过地方分中心与国家指导中心的协调联动机制,共享全国专家资源。
据了解,地方分中心仅省级层面的专家库就超过300人,由行业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和律师组成,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长江学者、资深律师。行业专家占三分之二,由龙头企业研发人员、科研院所专家、省内外高校教授等组成,涉及行业主要为新能源、信息技术等知识产权纠纷高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企业走出去的脚步越迈越大,知识产权保护必须跟上。”省市场监管局专利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大脑”还将帮助浙江企业强化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全面提升省域知识产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