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昌化镇:

李 睿 童耀南

  阳春四月,群山环抱的昌化镇青峦叠翠,潺潺昌化溪穿镇而过,溪畔花团锦簇。经历了漫长的疫情期,杭州西部临安区昌化镇迎来了春天。

  “您好,你们家孩子的健康码申领了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在昌化镇政府的一幢办公楼里,西街村的网格员周磊穿着蓝马甲,左手举着电话,右手在人员信息表上记录着。在她旁边,临安老年大学昌化分校校长胡红霞身着红马甲,拿着另一份人员信息表,仔细核对着。他们正针对全镇4900多户居民进行杭州健康码申领扩面工作。

  一蓝一红,一年轻一年长,周磊和胡红霞两人的工作状态,正是昌化镇一支平均年龄34岁的全科网格员队伍和一支平均年龄63岁的老年大学志愿者队伍工作的生动写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昌化镇政府的领导下,这两支大多由党员组成的队伍主动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相聚,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密织昌化镇群防群控的防疫网,保障这块占地面积232.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的临安大镇至今无一例确诊,无一例疑似,如她的绿水青山般一直被妥妥守护。

  年轻“网格蓝”:

  土味情景剧深入人心

  时间追溯到1月23日,除夕前夕。周磊接到了镇里的任务,要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了解村民有没有到过外地、家属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有没有发热咳嗽的症状,除此以外,她还要登记出租房信息。

  西街本来就热闹,要让老百姓都“宅”在家里不容易。为了确保信息到达每一户、每一人,周磊和同事“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双重动作。老旧房屋没有电梯,网格员们就一层层爬楼梯,每天拨打、接听好几百个电话。“随身携带的3个手机都要用到没电,最多的一次有300多条通话记录,嗓子都‘冒烟’了。”周磊说。

  除了靠双脚走访入户,为了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40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网格员开动脑筋,妙招频出。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多部土味情景剧,用方言录制防疫复工、健康码申请等知识,编制防疫顺口溜等,“我们在村镇里,就是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宣传防疫知识。”双塔村网格员陆顺说。

  “昌化全科网格员队伍从2017年底成立以来,越来越受到昌化百姓的喜爱。”两年多来,这抹“蓝”每天行走在辖区网格中,发现采集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和基础信息,陆续经历了冰雪天、台风天等突发性极端天气……“网格虽小,但40名网格员依靠双腿,切切实实助力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翁华军说。

  年长“志愿红”:

  发挥余热守好“小门”

  除了入户宣传,还要守好防控“小门”。昌化镇老旧小区较多,且物业管理分散,辖区内共有17个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宿舍)。

  考虑到老年大学这支宣传劝导队在小城镇整治、创国卫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且队员整体素质较好,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群众中威信高、满意度高、认同度高。综合协商后,2月初,昌化镇相关负责人给胡红霞拨打了“邀请”电话。

  “接到通知后,我马上在群里发动学员报名参与,仅一个小时,就有超过40名队员报名,考虑到身体健康等因素,我们择优选取了其中33名组成了这支抗疫宣传队。”胡红霞介绍,抗疫宣传队每天上午8点半定时集合,采取每日签到制,共设立3个行动小组,由党员志愿者担任组长,内部分工明确,主要负责对住户的基本信息、近期外出情况、身体状况进行统计登记,并对住户开展宣传教育。

  这支平均年龄63岁的志愿者队伍,召之能战。虽已头发花白,依然身着红马甲,兢兢业业坚守在防疫一线。“年纪最大的已经年过七旬,最辛苦的连续工作了36天没有休息。”这让昌化镇党委书记罗爱芬很是感动:“他们多是昌化镇的退休老干部,依然发挥着余热,用行动守护着昌化平安,感谢他们!”

  (图片由昌化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昌化镇: 2020-04-14 浙江日报2020-04-1400007 2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