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海宁精准溯源大气污染源

“蓝网工程”给大气做“CT”

  本报讯 (记者 沈烨婷 通讯员 褚晶君 刘晓玲) “市区东山公园附近出现雷达热点,请核查。”近日,海宁市“蓝网工程”指挥中心的数据分析人员发现站点数据异常和雷达热源后,发送了异常情况报告。该指挥中心运维人员接收到信息后,立即驾驶雷达走航车赶赴污染点。“该区域西南侧工地围挡不全,有大量扬尘。”运维人员核查后将情况及时上报,由生态创建办对问题进行审核,并反馈至具体责任单位、属地落实整改。

  这不是科幻片里的场景。这个“蓝网工程”是当地刚试运行的“大气颗粒物在线监控系统”。“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容易,但查找大气污染的源头难。”海宁生态示范市创建办副主任詹善杰说,随着大气治理的不断深入,PM2.5浓度下降出现了瓶颈——目前环保部门掌握的监测数据大多是反映整个区域的数据,难以由此判断污染源头。

  如何更加精准地揪出污染源头?这就需要对大气污染源实行精准溯源,从而锁定目标实施靶向治理。在“蓝网工程”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它由1个指挥平台系统,1台监测半径5公里的颗粒物扫描雷达,10个颗粒物监测站点,以及移动走航车与无人机系统搭建组成。指挥中心内的一块大屏幕上闪烁无数个不同形状绿色的标识:三角形代表新建的扬尘站,正方形代表12个镇(街道)空气监测站……

  “颗粒物扫描雷达就像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做了一个‘CT’扫描诊断。”詹善杰说,雷达如同探针,所发射的激光在击中气溶胶和云时会产生散射,接收端仪器可识别出沙尘、云和局地污染物等信息,能立体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分布情况和浓度。雷达扫描图会根据不同颜色对污染程度进行区分,污染越重,颜色越深,由此判断出污染的源头。

  据悉,“蓝网工程”还接入餐饮油烟自动监测平台,后续也将接入企业污染自动监测平台,实现对企业从污染物排放监测到治理监测的延伸,有效解决环境监管“最后500米”难题。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蓝网工程”给大气做“CT” 2020-04-13 20695336 2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