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9版:专题

“静”得早 “动”得快 打“两战”先人一步

临安:党建“指挥棒”奏出平安“交响乐”

  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常住人口70万的临安,四境辽阔,面积3126.8平方公里,东西相距100公里;边界较长,接边临界的区县市有8个……这个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区,却是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之一:据统计,临安累计确诊5例病例,早在2月26日已全部治愈出院;到4月10日,确诊患者一直保持“0增长”,无二代发病病例、无聚集性疫情,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经济发展全面启动。

  临安复工战“动”得“快”、“动”得“好”,源自于防疫战“静”得“早”、“静”得“好”;在这里,每一次的“下蹲”,都是为了更好地起跳。今年以来,临安战“疫”亮高分,有章有法的严密管控、快速统筹的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的平安创建,在非常时期保障了一方水土的政通人和,为百姓提供了踏踏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治”才能“久安”,才能在危机治理中临危不惧。一直以来,临安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六和工程”,坚持基层社会治理与重点专项工作“两手抓”,“平安临安”建设工作已是硕果盈枝——该区连续1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区(市)”称号,连续7届获“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在2018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而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战”,更全面检验了临安治理的机制之稳、成效之实。

  以“两战”为入口,通览基层社会治理的“临安兵法”,我们不难获得有益的启迪。

  党建引领 各方合力

守好“两扇门”

  临安这个“省内最大区”,其东中西部在经济发展、文化风俗、社会现状等治理领域均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席卷而来的疫情,如何用好党建“指挥棒”,统领“十个手指弹钢琴”,奏出一台生动“交响乐”?

  临安不打乱仗,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省市部署,1月22日就在区综治中心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借助区、街两级指挥平台,直接连通各街道部门,形成区级“大脑”+镇街“小脑”的扁平垂直指挥体系,区、镇领导下沉一线,确保“一个声音贯到底”。事实证明,果断决策的顶层设计,让临安掌握了主动——

  1月23日浙江省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此时的临安,在对内治理方面,全区境内已设置了700多个大小卡点,筑起应管尽管的严密“防火墙”,极力挤压疫情蔓延的空间;在接边地区的管理上,执行浙皖两省毗邻10县市平安边界协作机制,对往来人员车辆信息及时通报。

  在“内外兼修”的管控机制下,临安万余名公安干警、医务人员、镇街村社干部日夜坚守,摸排16万流动人口、核查各类往来车辆,做到信息全盘掌控、无一疏漏。

  “有无重点地区返回人员?”“有无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精密对接972个网格支部,深入锦城、锦北、锦南、玲珑、青山湖5个街道,开展居家观察看护、无物业小区值守等任务。

  疫情发生后,如何把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全面覆盖基层治理?临安不仅发动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更以 “临里红管家”这一党建联盟,激发社区自治的内生动力。在锦北街道,35个“临里红管家”覆盖71个居民小区,当疫情来袭,“社区呼叫,党员报到”,业委会、物业、业主代表和辖区社会组织中的党员集结起来,对群众关切的疫期出入制度、防疫物资购置等问题,通过线上民主议事、线下监督落实的方式,协商沟通解决。

  临安从大局着眼、全面统筹各方能量,为协调执勤支援力量、保障各类物资和后续研判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为人民群众守好“有形之门”和“无形之门”。

  一支网格员队伍

一个“微法庭”矩阵

“五联四治”创新办法多

  偌大的临安,如何能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迅速厘清战“疫”脉络,垒起城乡一体、城区镇村分级的联防四大圈层?这和此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施行的“五治四联”平安治理机制密不可分。

  在临安湍口镇最偏远的桐坑村,对400多位村民而言,“五治四联”就是网格员胡星建那辆风尘仆仆的农用三轮车。桐坑村的125户村民分布很散,村民年龄多在50岁以上,对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都不太“灵光”。该如何向他们宣传防疫信息呢?

  胡星建着手把农用三轮车改装成土味“防疫宣传车”。清晨,他驾车走村串巷,用排舞音响和应急喇叭,把最新防疫信息播送到村民耳中,同时挨家挨户张贴发放《疫情告知书》,确保“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中午,他载着几十斤重的消毒药水,把村里4个公共厕所、4个公共活动场所全部消毒一遍。匆忙扒拉一口午饭,他又随村委干部奔赴临淳交界区的宋川口卡点,参与24小时轮班执勤,对过往车辆逐一进行排查登记,及时切断疫情输入途径……近期,他作为战“疫”表现突出的“优秀网格员”,获得杭州市委政法委的通报表扬。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临安,上千名网格员是“五治四联”机制落地生效的中坚执行力量。自2018年7月以来,该区选择高虹镇先行先试,逐步向12个乡镇推行“五治四联”工作机制——以党建统领,通过“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服务联办”,有机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推动了外来人口管理、集镇治理、应急救援等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平息在“早”,一直是临安治理工作的关键一招。因此,在“五治四联”框架内,该区又采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和一位特邀调解员”的模式,以最小投入成本、最简明技术手段,探索推行“微法庭”。当疫情拦下了出门的脚步,这一创新法治手段给急于开庭止损的当事人提供了便利,太阳镇太源村的村民小燕就是获益人之一。

  她在杭州某美食广场租了一间商铺经营火锅,生意冷清很快歇业。小燕法律意识淡薄,既没缴纳后续租金,也未提出解除租赁合同。2020年1月初,房东向法院起诉,要求她支付2019年7月至12月的租金本息。

  原定的开庭时间撞上了疫情,小燕出村不便;若延期审理,每天都是损失。承办法官陶洁建议她使用村里的“微法庭”:“讯号和操作上的问题你不必担心,远程技术很稳定;流程上,会有专人一步步指导你如何注册、认证的。”

  经於潜法庭、太源村村委会的沟通协调,2月17日上午,“云庭审”如期举行:法官身在审判庭,原告代理律师在家,小燕的丈夫作为代理人在村委会,三方各处三地,在“云端”开展诉讼。特邀调解员、太源村的村支书卢文杰在线组织双方调解。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影响,原告公司同意适当减免部分租金并解除合同。随后,原被告双方在“中国移动微法院”上签字确认。

  “疫情期间,我们还通过‘微法庭’为板桥镇一家企业的77名中老年职工司法确认了近40万元拖欠薪资,给村民们送去了‘定心丸’。”临安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微法庭”可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也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办案法官则表示,“‘微法庭’能妥善定分止争、筑牢基层治理堤坝,是科技手段在落实法治‘最后一公里’方面的有效尝试,能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有关负责人透露,临安“五联四治”框架内的这一法治经验已在杭州推广复制,目前全市约有900多家“微法庭”投入使用。

  “山花”半边天撑起一片天

群防群治 公益服务力量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猝不及防,也给社会群体性心理疏导工作带来了挑战。2月10日,从外地返回、正居家隔离的法官助理倪奇,就处于情绪波动之中。刷手机微信时,她意外收到了一份问候:

  “你好,我是临安区中医院张丽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花帮帮团’的志愿者。你现在处于单独居家观察吧?最近睡眠质量如何?做噩梦了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惑?咳嗽情况如何?假如不让你隔离14天,准备做哪些事呢?”

  巧合的是,倪奇在立案庭时,和这群“山花”有过工作交集。原来,“山花帮帮团”是临安区妇联与区法院合作组建的特邀调解员团队,吸纳了60多名来自卫生、教育、法律等不同领域的职业女性,她们普遍具备心理及婚姻家庭咨询师资质,协助法院开展离婚、抚养、赡养等各类纠纷的调解,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在源头得到过滤和化解。

  自2017年成立以来,“山花帮帮团”服务覆盖区镇村三级,共参与调解案件200余件,全区家事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下降,调解、撤诉率稳定在68%左右。

  这一次,在“山花”的专业引导下,倪奇释除了内心忧虑,顺利度过了隔离期,很快回归法治一线的战疫工作。

  非常时期,“山花帮帮团”积极帮助居家观察人员做好自我情绪调节,通过“零接触”交流、在线填写心理测量表等方式,做好情绪支持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减轻了疫情带来的公共心理伤害和社会影响。

  像“山花帮帮团”这类公益服务组织,在临安还有不少。疫情期间,寸草心、临网公益、临安滴水、益点爱、北斗救援、狼行公益、狮子会等社会组织的1500余名志愿者,自发自觉到社区、村庄、卡口等岗位补充值守力量,到小区楼盘、乡镇村社慰问鳏寡孤独,送暖、送餐、送陪伴,送诊、送疗、送关怀,为居家隔离的留守儿童送上关注与关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临安的公益服务群体,在非常时期团结凝聚了社会广泛力量,为一方水土的平安治理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人民战线。

  (本版图片由临安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题 00029 临安:党建“指挥棒”奏出平安“交响乐” 2020-04-13 浙江日报2020-04-1300016;浙江日报2020-04-1300009;浙江日报2020-04-1300022 2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