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萧山经验”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老百姓的满意度是社会治理的唯一标尺。走进半城半乡旖旎风情的萧山,当我们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维度审视这座城市,可以体察到萧山全区上下凝聚的共识——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厚续萧山社会发展坚实而稳固的底层力量。
近年来,萧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在杭州“六和塔”工作体系的指引下,积极打造“党建领治、政府善治、多元协治、群众共治、遵循法治”的全域“五治”格局,着力提升全域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能力与水平,有效推进并实现全区“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治理目标,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逐渐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生动续写全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萧山经验”。
高标准构建
分层分类纠纷化解体系
跨越城与乡的界限,萧山区全域“一盘棋”统筹规划,以“构建分层分类纠纷化解体系”为主线,以“做实区级调解、做强镇村调解、做严行政调解刑事和解、做大专业调解、做优综合保障”的“五个做”为抓手,以实现“诉讼案件下降率进入省市先进行列”为目标,因地制宜开展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工作。
根据萧山区域实际,分别在临浦镇、瓜沥镇、宁围街道建设3个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分中心(区信访连锁超市),临浦镇、瓜沥镇两个分中心在2019年10月底前完成。以分中心为载体,依托人民法庭、司法所,统筹3个镇街及其周边镇街的基层治理“四平台”区级部门下沉力量,选聘老法官、老民警、其他老干部,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调解组织入驻,进行实体化运作,开展群众诉求受理、化解、咨询等工作,努力实现群众诉求处理和信访矛盾化解“就近跑一次”。
“综治是一个过程,过程做得好,结果才能好”。萧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分中心采取镇街部门机构、工作人员力量合为一体的模式,实现从‘多部门’向‘一中心’转变,通过‘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最终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真正把‘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的理念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年萧山的跨越式发展,不可回避地引发了各种复杂性、多样性、艰巨性并存的社会治理问题,而萧山区深耕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的作用,涌现出一大批源头治理的“都市样板”。譬如,钱江世纪城采用“物联自治”新模式,将负责20个居民小区、36处商业大厦的56个物业项目进行串联纳管,有效打开了楼宇管理的“最后一扇门”,实现了群防群治“物业有依靠、政府有抓手”;闻家堰社区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体系,以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做好城市工作,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萧山区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铺就惠民丰厚底色。
高水平引领
乡村治理的标准化建设
村社是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元。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萧山区积极探索“三治融合”下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准则、培养一批村民骨干、打造一批乡村治理典型为目标,开创了“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新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提炼经验及相关做法,更高标准地引领乡村治理标准化建设。
“五和众联”的乡村治理模式并非一蹴而就,以众联村为起点,经历了从最早的村民自发建立的“功德银行”,到率先成立的首家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七彩功德社”,再到如今更具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积分评议制度”,是地方探索基层民主自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集成性成果。
据悉,2017年9月,众联村《村民通则》正式出台,包括《村民积分通则》10条、加分30条、扣分20条(简称“众联60条”),内容涵盖村民素质提升、志愿公益服务、慈善救助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按照加扣分目录对村民行为进行量化,一户一账,每季度公布,一年一个周期。
这部《通则》,被行业专家评为中国首部乡村“皮毛法”。“五和众联”将积分评议的正面引导效应延伸到村庄治理的多方面,形成了积分评议制与村庄治理的良性互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村民们实现了“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在村民参与决策和治理的过程中,把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汇集民力的同时赢得了民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家园的内生动力。
作为“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的核心——积分评议制度,可复制、可推广。2019年,“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在萧山全区352个农村社区全面推广,并衍生出“五福临门”“五德凤凰坞”等一批乡村治理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三治融合”在村(社区)治理中落地生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质”的跃升。
正如萧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所指出的,“五和众联”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的参与问题,教育引导群众在推进社会多元治理中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治理成果人人共享的共治局面。
不仅如此,萧山区以“平安萧山提档升级”为目标,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平安村(社区)创建“双十条”评审办法,以平安创建“小标准”强势推动平安村社建设,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改变疲软被动局面、夯实基层平安根基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双十条”内容实行“双百分”制考评,由平安办总牵头,区级部门负责结果性指标考核,镇街负责过程性指标考核,实行扣分事项和扣分排序定期通报。经过一年的实践,村社面貌、干群关系、治理模式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该举措为全区平安建设提档升级、争先进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嵌入到乡村建设的总脉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萧山区开拓进取,敢闯敢试,让乡村的每一处环节都更有温度、更显力度,让群众的每一份幸福都更有质感。
高质量推进
“城市大脑”向基层延伸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大脑,是为城市生活打造的一个数字化界面,市民凭借它可以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它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城市大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为此,根据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及上级要求,萧山区有效整合涉及社会治理的各类信息系统及前端信息采集软件,促进信息资源的统一归集、综合分析与精准利用;进一步加强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运用,强化智慧单元建设并联网应用;高度重视基础网络升级改造、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地址库建设等智能化基础建设,为全域治理的拓展应用、深化应用打下基础。
“重点人员怎么管控?”“流动摊贩怎么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准确率怎么样?”这些城市治理中的绣花难题,在宁围街道“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这个“小脑”中都能找到答案。
该平台构建了“1+7+X”智慧应用模式,即1个街道级智慧治理平台、7个智慧应用模块、28个智慧应用场景,为宁围社会治理编织了一张智慧、高效、精细之网。宁围街道以开展杭州市城市大脑基层治理镇街综合指挥室试点为契机,全力打造“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基本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
与此同时,河上镇依托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在农户家门口安装可扫码登录的“智慧门牌”;临浦镇通二村利用“平安钉”,打造“全时空”乡村服务管理体系;新塘街道涝湖村建立“鹰眼盯”系统,全面推动零距离智慧治理;义桥镇推出“微信治村”,扩大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面……全面推进“城市大脑”向基层延伸,各类智能“触角”、数字手段,打破传统信息孤岛,着力提升乡村治理的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全要素集聚,构建街道辖区动静结合的平安防空圈。
“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这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综合实力。”萧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由萧山区委政法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