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一座宝塔蕴藏中国千年水利故事

——中国水利博物馆开馆10周年回顾与展望

  杭州钱塘江南岸,一座现代化钢结构玻璃宝塔矗立江边,与六和塔隔江相望,这座位于机场航线、跨江大桥、高速路交汇处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水利部直属、部省共管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于2005年3月开工建设,2010年3月建成开馆。目前展陈内容有水与人类文明展区、水利千秋基本陈列展区、龙施雨沛展区和室外的镇水、分水、祈水文化展区等。根据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中国水利博物馆充分挖掘专业博物馆五大功能,逐步成为展示中国治水辉煌成就与成功经验的独特窗口,传播水文化和培育崇尚大自然理念的教育基地,保护和传承水利遗产的科学殿堂,联系中国与世界水利博物馆的紧密纽带,弘扬民族情怀和治水意志的精神高地,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治水、节水、护水、爱水的广泛共识。

展示中国治水辉煌成就与成功经验的独特窗口

  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与水利历史紧密联系,大禹治水立国,中华文明就是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治水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把治水作为安民兴邦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跨越。为全面展示治水成就,水利千秋基本陈列展区应用了大量沉浸式场景,形成了虚实空间、厚重历史与趣味知识的有节奏穿插,将纵向的水利史、横向的水利与社会发展、聚集式的水利遗产专题联结贯穿起来,全面展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光辉治水历程,重点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专题制作《绿水青山 水利中国》巨幅油画,总长度70米,高2米,以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成就为主线,分14个单元串联起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恢弘的气势,展现了中国水利事业的辉煌。

  中国水利博物馆地处浙江,始终把服务浙江作为重要大事。在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馆中馆”的形式构建了浙江治水馆,展览分为序厅、浙江水环境、浙江治水简史、影视厅、五水共治、大禹为证六个部分。展品包含浙江治水相关的文物、文献、视频、资料等,探寻水与浙江的因缘关系、梳理浙江治水脉络、展示浙江治水成就。举办“浙江省美丽河湖展”,呈现了30处美丽河湖的风采与面貌,诠释了美丽河湖建设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以安全为本、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文化引领、共享共管为基本原则,构建浙北诗画江南水乡、浙西秀丽河川公园、浙东魅力滨海水城、浙中锦绣生态廊道、海岛风情花园五大美丽河湖新格局。举办“美丽浙江——百水赋”书画专题展,描绘了浙江丰沛灵秀的水资源、水生态,体现了浙江山水、人文之美。当前,为了配合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诗路文化带,水博馆充分发挥国家级行业博物馆的平台作用,开展“诗路”水利遗产展陈提升工程,以“诗路”沿线水工遗存为主要工作对象,向全国乃至世界讲好浙江“诗路”故事。

传播水文化和培育崇尚大自然理念的

教育基地

  作为全国水情教育基地、全国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水利博物馆充分立足自身优势,不断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展览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菜单化社教服务,举办书画笔会、辞赋诵读、校外课程、暑期游学等各类活动,组织“水文化讲座进百校”、水文化节、“江河湖海”水文化游学、新时代幸福河“水之梦”研学等特色活动。每年结合“世界水日”“国际博物馆日”等开展主题宣传纪念活动,如“世界水日”开展水文化节、亲水节等活动,进行公益宣传、水知识科普宣讲,大河长带小河长巡河、听河长讲治水故事、参观治水体验点、现场水质检测等美丽河湖研学,“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志愿讲解、公益讲座、寻宝打卡、VR体验、图文展览等公益活动。不断创新水文化主题巡展,走进学校、社区、广场等场所,送上水文化大餐,受到大众欢迎。近年来,重点开展大运河研学、海塘研学、西湖研学、河姆渡研学、白鹤梁研学等水文化主题研学实践,研学实践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侧重激发青少年学习水知识热情,广泛开展节水校园行动、“水润童心”护水行动、“开学第一课”、“节水大使”评选等节水主题活动,加强青少年节水宣传教育。精心打造水文化校园剧品牌,围绕爱水、节水、护水和治水主题举办水文化校园剧大赛,通过话剧、相声、小品、歌舞剧等题材丰富、设计新颖、形式多样的作品演绎,加深青少年学生对水文化的认知与喜爱。探索馆校共建模式,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杭州市胜利小学等30多家大中小学共建“水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开展科普教育,普及水利、水情、水文化知识。

保护和传承水利遗产的

文化坐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水利博物馆加快推进水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实施水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水利遗产调查,已初步发现遗产点6500余处(个),出版《全国水文化遗产分类图录》等学术成果,以分类、案例和图文的方式,归纳概括了我国水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本体特征和保存状况等信息,对后续研究产生了持续性影响。结合全国水利遗产调查工作,排查了全国大禹治水遗存和非遗信息,累计更新200余个水利类文保和非遗名录信息。随着“一带一路”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国水利博物馆十分重视标准分类研究与时俱进,开展了涉海类文化遗产分类研究,适时提出了海洋文化遗产的分类策略与资源体系建构。近年来,受水利部委托开展了新中国水利群英文献访谈典藏工程,对反映当代治水历史性成就的实物藏品、口述史料进行收集、保护和利用,开展水利古籍校点整理等。

联系中国与世界水利博物馆的

紧密纽带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整合全国水利博物馆资源,促进水利博物馆共同繁荣,2017年11月,中国水利博物馆联合全国30多家水利博物馆,发起成立了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共同发表了《杭州宣言》,搭建了一个全国性平台,构建交流合作机制。三年来,联盟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成员单位总数已经达到52家,成员单位涵盖流域博物馆、地方水利博物馆、水利工程博物馆、水利遗址博物馆、水利科技博物馆、水利人物纪念馆、民族博物馆等多个类型,形成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新格局。联盟立足当代治水实践,发掘历史治水经验,做好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保护等工作,传承治水文明,弘扬行业精神,为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水利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联盟的运行经验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中国水利博物馆自2017年起作为全球水博物馆联盟创始单位之一,连续三年应邀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全球水博物馆联盟国际会议,并作专题报告,首倡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获得广泛赞誉。联盟正积极组织优秀展览出境展,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多彩而悠久的水文化,讲好中国水利故事,提升我国在水文化和水利遗产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弘扬民族情怀和治水意志的

精神高地

  在长期治水实践中,我们的先辈构筑了诸多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成果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宝贵载体,凝聚着人水和谐的思想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迪和现实借鉴意义。一部中华水利史,也是一部中华水利文化发展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史。中华民族正是在与水的抗争、依存、改造和治理中,不断孕育、塑造和发展着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精神。中国水利博物馆坚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世界各民族水文化中借鉴经验,从当代水利实践中吸收养分,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在办馆过程中,始终把弘扬治水精神,不断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作为博物馆最根本的使命与情怀,坚持把传播民族的治水精神贯穿博物馆展陈工作全过程和全方位,高度重视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水文化和传承治水精神,努力打造水利精神家园。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大力推动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发展,中国水利博物馆就是一项高瞻远瞩的重大文化民心工程。水博人将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紧紧围绕水利中心任务,秉承展示治水成就、保护水利遗产、传承治水精神、弘扬水利文化、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宗旨,在波涛澎湃、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畔,打造一座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中国水利文化宝塔。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一座宝塔蕴藏中国千年水利故事 2020-04-06 浙江日报2020-04-0600007;浙江日报2020-04-0600013;浙江日报2020-04-0600015;浙江日报2020-04-0600020;浙江日报2020-04-0600011;浙江日报2020-04-0600019;浙江日报2020-04-0600022 2 2020年04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