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诊疗“浙版方案”守护生命——
一切为了救治患者
本报记者 郑文 纪驭亚
“谢谢医生,出院的感觉真好。”3月27日,50多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唐斌(化名)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治愈出院。
3月上旬,他从意大利返回丽水青田后确诊为新冠肺炎,由于身患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病灶发展迅速,被诊断为重症。在“浙版方案”的综合救治下,经过抗病毒治疗、使用适量激素及高流量吸氧,唐斌最终战胜了病毒。
在境外输入成为疫情防控最大风险点的浙江战“疫”下半场,唐斌的成功救治是一个缩影。
截至3月29日24时,浙江本地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率99.8%。37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已有9例出院。来之不易的战果背后,是“浙版方案”在保驾护航,是全省上下一条心,对“四个集中”、科学救治原则的严格落实和对生命至上、同舟共济信念的有力践行。
“四个集中”雷厉风行
下半场的驾轻就熟,源自上半场的全力以赴。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浙江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确保“一人一专管、一人一护理、一人一方案”,提升救治成效。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5号楼的重症监护室里,每天都在上演与病毒的殊死搏斗。作为浙江省最早设立的省级新冠肺炎定点诊治单位,浙大一院承担着全省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百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重症救治团队,守护着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浙大一院已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5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79例,累计治愈率达到98%,医护人员“零感染”、疑似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
温州一度是浙江疫情的重灾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温州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医院为救治患者制定了一套科学有序的方案,对转入医院的危重病人,由多学科专家组讨论细化救治方案,实行“一人一专家、一日两会诊”。
在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奋力救治下,一位依靠ECMO延续生命的危重症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成功撤机的那一刻,患者泪如雨下,一场与死神的“拔河”,艰难地胜利了!
“浙版方案”保驾护航
“浙版方案”包括早治疗、用对药、控制炎症风暴、一人一方案进行其他脏器功能的治疗、通过调节微生态预防继发感染、中医辨证施治、解除病人心理恐惧等内容。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方案持续补充完善,已经历3次迭代。
如今,“浙版方案”正在惠及更多患者。每天上午,浙大一院专家组都会开展“云上会诊”,通过网络为各地确诊病例一一“把脉”,将“浙版方案”的经验传递给各地医务人员。
在浙江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医务工作者结合浙江的地域特色,摸索出了一套“浙江经验”。“中医药灵活性大,我们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专家杨珺超说。
浙江先后印发了多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经过中医辨证治疗,轻症患者见效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中医治疗颇受患者信赖。
“祝贺孩子出院!”在儿童诊疗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精心设计救治方案,还专门制定了儿童新冠肺炎诊疗指南。浙江省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菁菁、浙江首例孕35周新冠肺炎患者在元宵节产下的宝宝“小汤圆”接连出院,燃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精兵强将全力救治
一盘棋,一股劲。集中救治的科学决策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全省各地无数白衣战士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夯实了必胜基石。
“困难来的时候,总要有人去承担。”2月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杜小幸临危受命,奔赴位于义乌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支援,肩负起科室“大管家”的重任。如今,隔离病房的患者已经“清零”。
在浙江各个定点收治医院的战场上,医护人员白衣作战袍、齐心抗病魔,哪里最危险,就去哪里。
2月10日,一声令下,浙江省增援温州医疗队在短短数小时内集结成立,其中就包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3人小分队。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治医师黄益澄奋战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看着一个个患者康复出院,曾经的汗水和拼搏化成了开心和自豪;对缙云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医师付文辉来说,2月27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当天丽水市本地确诊病人全部出院,意味着他圆满完成驰援丽水市集中医疗救治点的工作……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浙江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英勇奋战,为患者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