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身居纵远亦中华

  编者按:回顾两个多月的抗疫征程,我们既充满感动——被每个平凡而坚韧、富有奉献精神的平民英雄感动,也充满感悟,面对这个仍然在经受疫情考验的世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听听华侨作曲家朱培华、援鄂医护人员和两位新冠肺炎治愈者的心声。

身居纵远亦中华

口述 朱培华

  我常常感叹:我们海外华侨是嫁出去的女儿,祖国始终是最亲的娘家。

  2020年春节,我身在祖国,身在我的家乡杭州。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和娘家人一起相互依靠,度过了可能是这辈子最难忘的一个春节。短短2个多月里的所见所闻,让我激情澎湃、感慨万千。

  往年,我都在欧洲过春节。今年的机票很早就定下了。因为从事医疗行业的原因,早在2019年12月底,我就知道了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那时,国内紧张气氛刚有苗头。

  在欧洲等我团聚的妻子儿女劝我改签机票,尽早回去。我却一直拖着没动身。心里好像有种预感:万一真有事,我在这里可能可以出些力。

  事态随后进展得出人意料。1月25日,年初一,我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了让我血脉偾张、热泪盈眶的画面。

  除夕夜到年初一凌晨,来自空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以及三所军医大附属医院抽调的军医、多支广州医疗救援队,约450人迅速紧急分头集结,驰援武汉。

  除夕夜,上海大雨,我看到第二军医大学医疗团队冒风雨出发;医疗团队的请战书上写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曾在2003年赴北京小汤山医院参加抗击非典。浙江医疗队的队员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武汉。

  什么叫“疾风知劲草”?什么叫“患难显担当”?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鲜艳的五星红旗,绿色的军装,齐刷刷的军礼,一队队逆行而上的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这不就是真善美的体现吗?

  艺术创作要和时代同频共振。我的创作以主旋律居多,这可能跟我的音乐引航人施光南有关系。师承 “人民音乐家”,我当然也要歌颂时代,歌颂家乡和人民。

  我的创作激情源自平凡人的真善美。抑制不住创作冲动,旋律直涌而上。

  1月25日晚,浙江公安文联副主席耿德迎接连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他和我一样被震撼,写了《出征 出征》一首词,希望我来谱曲。

  “你就这样走,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候。你就这样走,在这高举酒杯的时候。热泪心底流,心贴背影走,越是危险的地方,就是你奔赴的关头……挑战是你的呼吸,决心是你的命运,当大难来临的时候,祖国是你全部的拥有!”

  每个字都让我热泪盈眶。

  第二天,歌词进一步斟酌修改完成。我用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作曲。过程中几次落泪。妻子总笑话我,“把家庭气氛搞砸”。其实我一直难忘施光南老师的点拨:“写的歌想要别人感动得掉泪,自己没有流两脸盆眼泪怎么行?”

  词曲只是创作的第一步。配乐、找歌手、录音、拍MV……后面还有一大串事情,搞得我非常紧张。

  我要感谢所有参与歌曲制作的朋友。因为春节的特殊时间,这次合作跨越中国南北东西。

  杭州的录音棚早就关门了。录音师杨建龙得知是录制抗疫歌曲,二话没说提供场地;

  编配师刘辉回东北过年了,身边只带着一部电脑。在北京伴奏制作团队的远程协助下,他完成乐曲编排;

  女歌手吴晓芳在杭州,好办。可是男歌手吴昊睿远在甘肃张掖。冰天雪地里,他在当地录音师的帮助下,从市里连夜开车30多公里辗转到县里,就为了到处找录音棚。

  仅有音频不够,还要配视频。年初三,又一批浙江医疗队统一从杭州出发,赴湖北武汉支援前线。出发前,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内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出征仪式。杭州广播电视集团记者张帅不是专业摄影记者,也主动赶去拍摄视频素材……

  从拿到歌词开始作曲,到编配乐队、组织歌手录音、歌曲制作,再到推出歌曲视频,《出征 出征》在72小时内完成创作。1月28日,年初四,即对外发布。学习强国、浙江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推送。

  疫情期间,我一共创作了《出征 出征》《樱花雨》《你》等四首歌曲。

  浙江医院也有人支援武汉。浙江医院的一位副院长和我说:培华,歌曲在朋友圈里刷屏了,我们护士是自发唱着歌“出征”的。

  音乐可以鼓舞士气。出征一线的所有医务工作者也有妻子、丈夫、儿女、父母。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要站出来,可心里也会怕、也会慌。只要我的歌曲能够给白衣战士们勇气和力量,对我来说就够了。这就是艺术的价值啊!

  作为欧洲杭州总商会会长、欧洲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执委兼副秘书长,我还要尽所能给祖国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当时,欧洲的医疗物资已经很紧缺。得知杭州医用口罩紧缺,我发微信、打电话,联系了一切可能的渠道,想尽办法筹措。在浙商女杰理事会执行会长柴英果的帮助下,终于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曙光。

  我们委托当地朋友一家家医院、药店去问、去买,两天时间凑齐了2.6万只医用口罩,并以最快速度安排货物搭乘1月30日从巴厘岛飞往杭州的最后一趟航班运回国。

  在货物托运好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哭了。他们为牵挂家乡疫情而流泪,也为完成了一份使命而流泪。

  得知医院非常紧缺护目镜,香港杭州政协之友联谊会会长胡惠康又帮忙在深圳找到了生产厂家。我们以高出市场的价格购买护目镜,还派专人在那里盯生产。2月2日,5000副护目镜分两批发到杭州,捐给了杭州市卫健委。

  妻子让我留些口罩自己用,或者寄给欧洲的亲人一些,他们也很缺;在杭州企业的办公室主任提醒我,复工后没有口罩不能开工。可是看到一批批医护人员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还要奔赴前线,我哪能顾得上这些?

  前线的需求永远排在第一位。那段时间,我和商会伙伴经常沟通到半夜两三点,再难也要想办法找到抗疫物资。

  中国人的团结真是刻在骨子里的。海外华侨的心,永远和祖国在一起。

  (严粒粒 整理)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身居纵远亦中华 2020-03-29 浙江日报2020-03-2900007;20629700 2 2020年03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