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立集团保障负压救护车零件生产——
赶订单,就是与时间赛跑
本报记者 张亦盈 通讯员 瞿程前
“抗疫时间一分钟都耽搁不得,把订单赶出来,就是在跟时间赛跑。”今年春节以来,瑞安市瑞立集团总经理余锦瑞的时间几乎被钉钉、微信会议占满了。
疫情突如其来,将瑞立公司原先的复工计划彻底打乱,同时,他们的订单数却大幅增长。
这些订单多数来自重汽集团、福田汽车等车企。这几家企业承担了防疫专用负压救护车、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援建及防疫物资运输、民生建设车辆的生产任务。瑞立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气制动气阀类产品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汽车气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等汽车零部件,正是救援车辆生产企业“翘首以盼”的关键配件。
牵一发而动全身。余锦瑞明白,再难,也要把订单“赶”出来。
人力不足怎么办?
“先遣队”撑起生产线
抗疫工作迫在眉睫。
“集团管理层每天都在线上‘云’会议,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开9个小时的会议,一场接着一场,就为了讨论如何保障客户的急件。”余锦瑞说,2月初,公司就接到一封封来自抗疫前线的加急函,而疫情期多数员工无法返岗。在人手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公司决定先摸排春节期间留住在宿舍的员工,组成复工“先遣队”。
瑞立集团阀类产品分厂厂长金献东是这支队伍的队长。“生产支援一线的关键零部件,作为公司老员工,我必须上。”金献东说,在瑞立集团工作了20余个年头,今年这个开头不同寻常。
2月18日,公司正式复工。生产车间开足马力运转起来,金献东带领先遣队员夜以继日。那段时间,从早上7时30分开工,忙活到深夜是常事。金献东说,车间多数员工都是站着守在机器旁,一天下来,站到膝盖都弯曲不了。但大伙都知道这是非常时期,没有一句怨言。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4天后,一批制动系统、离合系统、电子电控等系列产品,硬是被“熬”了出来。
运输不畅怎么办?
一张通行证解了围
复工伊始,许多省际点对点的交通还未打通,如果货物运不出去,复工复产的努力便会白费。集团物流运输部部长寇晓强主动担起了打通物流的重任。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找物流公司,一天要打上几十个电话。”寇晓强说,最后,一家有着长期合作的物流公司答应帮忙调配二三辆运输车。但对于手中的订单而言,运输量显然有缺口。怎么办?公司管理层商议后决定:货量不多,又是急需的订单,走快递运输。走快递,意味着成本增加,但大伙觉得值,这个钱必须花!
车子虽然找到了,但当时温州实行交通管制,车辆如何进来成了难题。一时间,寇晓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寇晓强随后联系了瑞安市东山街道、瑞安市经信局寻求帮助,对方得知这是驰援一线的订单,马上加班加点开出了特许车辆通行证。
通行证办下来了,但是每次来运货的物流车都不同,得有人带着通行证去高速路口接车才行。寇晓强一组都是厂里的“夜班师傅”,那段时间,一组人每天都得干到凌晨才下班。体谅到工友们的辛苦,寇晓强主动揽过了送通行证的活。“那时候下班都是凌晨了,又要起大早去接车,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寇晓强说,因为和运输车驾驶员沟通不顺畅、道路情况复杂等原因,在高速路口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有几天连续下雨,气温又低,早上起来冻得直哆嗦。但想到只要这些订单能够快点交到客户手里,保障一线,这些辛苦也就值了。”
全面复产如何保障?
政府企业协力促返工
复工之后,员工返岗的进度跟不上订单量的激增。公司管理层盘点“家底”后不禁挠头:“碰上疫情,新员工招不进,老员工回不来,企业招工难上加难,怎么办?”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场“点对点”招人助企复工复产大战正式打响。瑞安市政府财政支出2亿余元用于支持企业复工招工,开展“百名专员”包车、包列、包机招工服务,对企业接送在外员工产生的包车费用、对自行返瑞的员工、对企业老员工每招引1名首次来瑞就业并参保的新员工,均予以补贴。同时,成立企业“复工招工”专班,专班成员连夜赶往全国10个新瑞安人集中输出地,开展精准招工。
瑞立集团在全国各地的300多家销售公司成了连接集团和返乡员工的“驿站”。销售公司的经理们包了直接抵达瑞安的车辆,让返乡的员工带上亲朋好友一起到集团总部赶订单。
公司还颁布“紧急召集令”,200多号行政人员成立志愿者队伍,下沉一线车间帮着干。行政部部长金维静带头报了名。支援车间的行政员工由车间老员工带着帮忙干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如给自动装配线上料、折叠产品说明书、整理产品条码等简单的辅助工作。
在政府的支持和全集团的努力下,瑞立集团已全面复产。今年2月,瑞立配套完成主机厂订单1.2亿元,3月预计再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