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境外疫情蔓延对我省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外贸专家献策——

浙江外贸如何“接招”

  国际市场的风向变了!2月初,国外客户还忙着向浙江外贸企业确认:能否按期发货?可到了3月,成了浙江企业向国外客户再三确认:能正常收货吗?新的订单还下吗?

  随着疫情在境外不断扩散,其影响也越来越多地传导到国内,外贸企业可谓首当其冲。而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浙江经济去年的外贸依存度达49.5%,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容小觑。就此,记者采访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兰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等我省外贸领域相关专家。

  市场瞬息万变

  难以独善其身

  问:从复工复产之初的赶着生产,到如今客商临时取消订单,甚至有企业在出运产品前被紧急叫停……短短一个月,国际贸易环境出现剧烈波动。如何看待眼下的外贸形势?

  明文彪:这反映了疫情形势变化带来的供需结构变化。中国半数以上工业品的产能居全球第一,是全球产业链和供给链的重要发动机。可以说,世界经济高度依赖中国,中国产能也高度依赖世界。

  前两个月,全球商品贸易总体供小于求,复工复产赶订单自然成为紧迫任务。而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因疫情快速蔓延,境外需求锐减,而我国的产能已基本恢复,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外贸企业也就从赶订单变成了丢订单。

  兰健:总体而言,欧美疫情对我省外贸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持续时间。若各国能够吸取中国经验,及时制止疫情在更大范围的蔓延,对全球的影响有限;若疫情失控,将导致世界经济遭受重挫,全球化面临倒退风险。

  黄先海:浙江与欧美国家的经济高度相互依存,这些地区疫情蔓延,浙江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在手订单被部分取消,这只是境外疫情对浙江经济影响的一个方面。接下来,企业到境外参展、接单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目前大量原本要在欧洲举办的专业展会都因疫情被取消或延期,这增加了企业拓展市场的难度。同时,疫情还导致海运、航班调整,国际物流成本随之大幅上涨,也增加了企业履约成本。

  调整市场战略

  拥抱新业态

  问:一些外贸企业反映,目前国外订单正从过去的年度单、季度单变为短单、应急单;同时,订单金额也随之下降,大单越来越少,接到的新订单以小单居多。企业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黄先海: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增大,必然倒逼一些外贸企业向国内市场转移,毕竟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能。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转向开拓国内市场,实施内外贸一体化,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外订单减少带来的损失。

  明文彪:对外贸企业而言,要做好贸易订单的适当调整。现在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在欧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相对较轻,可以对订单区域进行适当转移。同时,考虑到小单、散单增多的实际,可以考虑运输方式的调整,比如外贸企业可以探索共享集装箱模式,减少空箱成本。

  兰健:要发挥我省数字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例如跨境电商出口等。同时,充分利用线上会展平台,为重点疫区市场的外贸企业提供在线交易磋商服务,积极促成海外新增订单。

  强化政策供给

  实施靶向扶持

  问:随着一批外贸订单被取消,一些企业面临产品积压的风险,资金压力增加。针对这种现象,政府、金融机构应该采取哪些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黄先海:针对国内疫情,前期我省已经出台了一批外贸专项贷款。对国外疫情的影响,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研究分析,推出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

  兰健:针对一些订单被临时取消或出运后遭拒收的情况,要加强保险产品创新,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政府+银行+保险”合作,扩大保单融资规模,鼓励企业积极向保险机构购买货币汇率保险。

  此外,为了加强政策供给的及时性,各级商务部门要及时更新企业在手订单、新增订单的实时情况,掌握当前企业境外参展的接单情况。

  明文彪:保订单重要,稳企业更重要。

  要精准施策、靶向扶持,综合利用财税、金融、退税、信保等手段稳定外贸企业信心,特别是要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风险保障力度。

  机遇挑战并存

  加码内需市场

  问:有企业认为,在国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今年第四季度以及明年第一季度或将迎来一波大的市场行情。但也有企业表示,此轮境外疫情影响将远超之前的非典疫情,许多企业连生存都是问题。应该如何看待?

  明文彪:从目前的情况看,疫情不论是影响范围、扩散速度还是传导的链条,都已经超过非典,美股10天4次熔断更是闻所未闻,这注定成为一个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件。

  实际上,对未来市场行情的走势判断,从根本上取决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预计二季度后经济就会明显恢复,带动各类资产价格上涨。疫情阶段数字经济的逆势上扬以及疫情后新基建的撬动,都是指向未来的。

  兰健:危与机永远是共存共生的。对于浙江产业发展来说,疫情的确带来了挑战,但也未尝不是一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

  政府要积极鼓励我省制造业企业寻求国内相关产业链合作方,逐步实现产业链本土化、集群化,减轻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充分发挥阿里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的作用,加快培育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化解由于应急事件导致的“卡脖子”技术风险,紧急填补各国在我省细分产业上的缺口,实现供应替代。

  黄先海:对于企业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挺过去、“活下来”。而作为政府,除了增加金融、专项政策等支持,还要更多地分享中国抗疫期间总结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提供帮助。对浙江来说,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是在为外贸企业的生存“抢时间”!

  具体来说,浙江要加大防疫物资生产,调动剩余生产力加紧生产防控物资,在国内疫情逐渐平息的情况下做好出口准备。同时,运用大数据建立医疗国际共享机制,与各国分享和交换当前疫情发展状况、防疫经验以及重大发现。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浙江外贸如何“接招” 2020-03-24 20620439 2 2020年03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