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今日衢州

慢城“战疫三宝”落实“两手硬两战赢”

——常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纪事

  常山县地处浙赣交界处,坐拥全国第七座“国际慢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慢”城快速反应,聚焦“两确保三争取”目标,按照“守好浙西大门,管住村社小门,促进复工复产,服务项目市场”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

  战“疫”过程中,常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主动创新“战疫三宝”,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四集中+标准化”“云平台+人性化”,高效完成人员防控、复工复产、助农助学等工作,实现“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由此,2月14日前全县3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并保持连续40余天无新增病例;全县12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3个省重点项目率先实现全面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复工率持续领跑衢州全市。

  “大数据+网格化”

  实现精准防控

  “这两个星期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每天我们会来量两次体温,有什么需要随时电话联系……”近日,市民徐先生刚从外地驾车返回常山家中,社区干部便上门告知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网格员、联户党员的联系方式。

  大约20分钟前,徐先生从G60沪昆高速常山出口进城,在卡点登记车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工作人员立即将相关信息输入“慢城537”平台。平台收悉后,通过与基础数据库比对,确认无误,迅速通知所属天马街道文峰社区。徐先生刚一到家,“一对一”的网格化管控举措已落实到位。

  “慢城537”是常山县针对疫情信息来源杂、人员管控难等问题,在县域大数据平台“慢城通”的基础上,专为疫情防控工作研发的子平台。县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占利华介绍,所谓“537”,“5”即省市下发、基层网格排查等五大数据来源;“3”即县乡村三级联动,实行“党员+网格+乡镇”三重管控;“7”即实现汇总、研判、下发、核查、反馈、再研判、实时督查等7个环节闭环处置,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和网格化的责任落实,打造高效、精准的战疫指挥平台。

  在此基础上,常山县一边通过上门宣传、社会代办等方式加快推广全省通用的“健康码”,一边依托“慢城通”,自主开发“一码通·行”“一码通·医”“一码通·岗”等九大模块,分别对应通行、就医、求职等九大功能。常山人只要通过实名认证,即可在掌上实现“一码通”,让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有大数据平台支撑,更有工作人员的网格化管控。为此,常山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红细胞”党建联盟,面向全社会招募“红细胞”党员志愿者1000余名。具体采取“1+X”模式运行,即一个指挥部临时党支部+X个作战党支部,形成“前方+后方”的作战模式。这些临时党支部通过统一调度、直接指挥各乡镇(街道)、县级单位“参战”党员,进一步凝聚合力、提升战力,助力防疫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面对流动人员多、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的城市社区,“红细胞”党建联盟冲在一线,开展机关干部党员“包区清楼”,确保足够的干部下沉到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县城10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红细胞”联防联控临时党支部,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支部书记;以部门为单位成立111个防控党小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党小组组长;将社区楼幢划分若干片区,由党小组成员担任楼幢长,形成“三位一体、上下联动”的防控体系,精心绘制“红细胞”党建联盟联防联控示意图,实现部门包干挂图作战、党员定岗网格排查、服务群众一目了然。

  “四集中+标准化”

  帮扶复工复产

  “轰隆隆……”3月10日上午,在常山县辉埠镇宋畈村蓝天三衢二期项目现场,数十台机械来回穿梭。施工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刚刚开工,将通过挖掘和利用废弃矿地资源,统筹推进矿山治理、景观打造及植被恢复。包括蓝天三衢二期项目在内,当天,常山县共有浙赣省际未来驿站、浙江万通金属年产1500万只保温杯生产线等15个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生态环境、平台提升、省际合作等多个领域,总投资22.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53亿元。

  面对疫情,常山县坚决按照“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赢、两领先”的要求,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成为全省最先完成省重点项目全面复工的两个县(市、区)之一;29个市定项目复工率持续领跑衢州。同时,该县抢抓机遇,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开展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兑现、集中授信,既包含签约、落地、建设等各个环节,也包含政策兑现、金融扶持、部门合力等要素支撑,实现重点项目的全方位服务。

  集中开工之外,常山共有7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28.5亿元;6家银行为36家企业、10个项目集中授信91.49亿元;各类政策集中兑现,政策奖补资金共计1.44亿元。

  “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延迟复工,订单不能如期交付,损失在所难免。没想到的是,政府第一时间给我们兑现了防疫性减免、社保费退还。”浙江先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伊钧欣喜地说,这200万元的“及时雨”,企业打算第一时间用于补充疫情防控物资。

  政府集中帮扶之外,常山县还充分发挥斯凯孚中国小圆锥滚子轴承生产基地的引领作用,全方位推广国际巨头“斯凯孚”的疫情防控体系,以其为标准,制作宣传手册、视频,组织其他企业实地参观,提供可借鉴、可学习的样板。

  该生产基地于2月10日正式开工,属全县首批。企业负责人介绍,共有800余名员工返岗,由于厂区人员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大,存在新冠肺炎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此,企业制定了标准化的疫情防控体系,划定厂区、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实行四区分类管理,且针对生产、就餐、消毒等具体环节,制定量化标准,双管齐下提升疫情防控的精准度。

  标准化防控,在“斯凯孚”随处可见:就餐均采用错峰制,中餐6批次,晚餐3批次,每批次相隔15分钟,餐桌设置了隔离板,就餐保持1.5米以上距离;行政区、生活区每天彻底消毒两次,车间内每天彻底消毒一次;仅保留一进一出两条员工通道,便于集中管控等。

  “云平台+全民化”

  办好民生难事

  “常山胡柚利于肺,民间一直有将胡柚用于止咳化痰、治疗感冒发烧、消食理气等习惯……”3月7日,在淘宝直播平台,由常山县领导干部与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组成的直播团队,轮番上阵,推介胡柚,为全国乃至全球网友带货。

  近年来,胡柚青果切片“衢枳壳”相继入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和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名单。相关研究表明:胡柚微苦,属中药学上的凉性果品,具有清凉祛火、止咳化痰、清肺理气等功效。受此次疫情影响,今年常山胡柚销售较往年滞后,同期销售量下降8%左右。

  正因如此,常山县委、县政府广泛引导、发动各级干部、返乡大学生、胡柚种植户等多个群体,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开展“全民直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开辟胡柚线上销售新模式,是要解决原本因疫情造成的滞销问题,推广胡柚,拓展新客户和新市场,走上优质优价的发展之路。据统计,目前常山共有近200人参与胡柚的直播销售和推广。

  “80后”张舍雨成跟随父亲,在老家青石镇大塘后村种植、贩销胡柚已有10多年,眼下他已成为常山首批“乡土直播员”,在村里的乡村振兴讲堂,有了自己的直播间和多达7人的直播团队。“胡柚能入药,还是‘土货’,在网上很受欢迎。”张舍雨成介绍,他最近才开始尝试直播推销胡柚,每天下午和晚上两个时段,一共8个小时,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一天销量不少于50箱,一共帮其他柚农卖掉了1.3万公斤,收购价高出市场平均价格40%左右。

  借助云平台,常山不仅仅通过“全民直播”推动胡柚等农特产品销售,护好农民的“钱袋子”,还开设网络课堂,向困难学生家庭赠送电视和网络,让全县2万余名中小学生全部实现“停课不停学”。

  前不久,常山县芳村镇泮坑村低保户詹水有迎来好几拨“送礼”的客人——有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工作人员,也有捐赠32英寸新彩电的县红十字会干部。令他欣喜的是,有了这两件“礼品”,正读小学的一双儿女,终于能在家中学习新学期的网络课程了。

  为让地处山区的农村孩子也能同步享受到网络课堂的教育,常山县选择了几乎覆盖全县的华数数字电视平台。经过几天的使用,发现全县2万余名中小学生中,仍有125人因家庭条件困难,没有电视机、电脑等设备,无法收看课程。得知情况后,常山县委、县政府立即统筹红十字会、教育局、华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等单位资源,免费为这些困难家庭购买电视机、安装线路。

  借助云平台,常山县推出“现实模拟课堂”,邀请了全县各个学科的80多位名优教师,提前录制课程,保证授课水平。同时,各年级编排统一课程表,由任课教师通过手机解答问题、批改作业,保证教学正常化。常山县教育局副局长徐良英说,这样一来,农村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县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本版文图由常山县委报道组提供)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0 慢城“战疫三宝”落实“两手硬两战赢” 2020-03-20 浙江日报2020-03-2000009;浙江日报2020-03-2000012;浙江日报2020-03-2000008;浙江日报2020-03-2000015 2 2020年03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