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深读

如何打造全社会共建的思政育人平台,浙江大学这样做——

架起“彩虹桥” 托起报国梦

  七色彩虹,

  是大自然“驾天作长桥”的壮美奇景,也是浙江大学青年学子立志逐梦的人生底色——

  浙大创新打造全社会共建的“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20年来久久为功,为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实现报国梦搭建了一座“彩虹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彩虹人生”整合各方资源“开门办思政”,搭建七彩斑斓的舞台:蓝色,是“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让上千名学子像雄鹰振翅创业天空;黄色,是“黄土地基层挂职成长计划”,激励无数青年深入基层感受大地冷暖;紫色,是“紫领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报效祖国……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敢担当的人讲担当,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彩虹人生”创始人、浙大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兼学工部副部长阮俊华说,要坚持不懈以高水平思政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点亮理想之灯

项目内涵在拓展

  浙大毕业生林子翔创办的电商企业——杭州斑材科技有限公司复工已近一个月。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订单和办公室里忙碌的身影,林子翔不禁舒了一口气。就在一个月前,这个年轻的创业者还在为口罩短缺、如何尽快获批复工证明等问题烦恼。

  转机来自他在“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大家庭中的一场交流。林子翔是“求是强鹰计划”的第14期学员。“当时我和很多创业的强鹰学员交流复工问题。多位企业家导师得知情况后,很快向我们捐赠了口罩;阮俊华老师又帮助我们整体申报顺利拿到企业复工证明。”林子翔说,600个口罩、一纸复工证明,一下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全国首创导师带徒式的“求是强鹰计划”,是“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的系列育人项目之一。从2007年创立以来,该计划已举办至第18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林子翔”走上创新创业之路,并给予他们源源不断的关爱和支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思政教育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20余年来,“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把握时代需求、响应社会呼唤,育人项目内涵不断丰富,对青年成长的关照方向不断拓展。

  1999年,阮俊华创建浙大学生绿之源环保协会,这是彩虹人生公益育人平台的第一个育人项目。随后平台又陆续诞生了红领计划(领雁计划)、青春银丝带等一系列品牌项目。发展至今,紫领计划、求是强鹰计划、“黄土地”基层挂职成长计划、绿色浙江志愿服务计划等项目都极具代表性。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促进思政理论课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内化”转变——创办于2009年的“紫领计划”,已邀请60余位厅级以上领导干部赴校园担任思政导师(紫领导师),为学生成长问题答疑解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党政部门参观交流、红色主题教育、乡镇基层走访等各类实践活动。如今远在湖南省茶陵县虎踞镇战“疫”一线的90后浙大博士选调生夏懿说:“一群有情怀、有经验又包容的导师指引成长方向,一群有才华、有担当又热情的同学陪伴成长旅程。紫领计划在我心中播撒下理想信念的种子,成为在基层工作中强大的精神力量。”

  让善创新创业的人讲创新创业,促进学生由“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转变——“求是强鹰计划”邀请了100余名知名浙商企业家担任求是强鹰创业导师,实地指导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将历久弥新的“浙商精神”传递给新时代的接班人,目前已有百余位强鹰学员成功创业。

  让敢担当的人讲担当,促进社会实践由“体验社会”向“服务社会”转变——创立于2006年的“黄土地基层挂职成长计划”,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锤炼党性、学习本领、服务地方发展,已先后在陕西省志丹县、贵州省湄潭县、丽水市缙云县、宁波市海曙区和慈溪市及湖州市三县两区等地建立挂职实践基地,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到基层挂职锻炼。

  让真奉献的人讲奉献,促进志愿服务由“临时救急”向“常态输出”转变——绿色浙江志愿服务计划引导青年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十多年间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

乐做青年之友 老师围着学生转

  浙大校领导这样评价阮俊华:“他把做一名好教师的崇高人生理想,和大学育人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阮俊华始终将“育人”视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我愿化身为一座‘彩虹桥’,弯下腰让学生从桥上走过,希望能帮助和成全更多的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彩虹人生。”这是阮俊华创设“彩虹人生”的初衷,也是他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理想。

  在阮俊华眼中,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培养众多优秀的学生,人生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的信任和情感,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对国家作出贡献。

  每天早晨,阮俊华会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打开门后,总是习惯性地再多拧一下,让反锁打开,门就合不上了,可以一直虚掩着。这是多年来,阮俊华早已养成的一个小习惯。“只要办公室门虚掩着,阮老师就在。”这成了他与学生们之间的一个温暖的“暗号”。

  “我热爱青年人,喜欢和他们交流。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他们敞开,就是希望学生在需要我的时候总能找到我。”阮俊华说,如今,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较多,但还是尽量创造更多机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即使是拿着表格来找他签字的学生,他都会与之聊上好一阵。问问未来打算,听听成长困惑,一次次谈心、探讨,正是阮俊华实践“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过程。

  阮俊华一直认为,育人工作应该秉承“学校围着师生转,老师围着学生转”的理念,以学生为圆心开展工作。彩虹人生建立了微博、博客和公众微信号等新媒体平台,促进师生的“平等”交流。很多已毕业的学生现在仍然经常在这些平台上分享工作心得。“彩虹人生”微信公众号从2013年2月19日开通发出第一篇文章起,每天都坚持发文,至今已持续2500多天,粉丝数达4万多人。

坚定理想信念 搭建人生大舞台

  今年疫情期间连续走访居家隔离人员,去年7月坚守一线抗击洪灾,几年来带领群众修通山间公路……在遂昌县金竹镇,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年轻身影,他就是镇党委书记向尉文。

  向尉文是紫领计划第七期学员。浙大生物细胞学专业硕士毕业的他,之所以投身基层工作,很大原因正在于“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曾给予的人生指引。“毕业时我其实有7个不错的工作选择,但因为平台曾经提供的基层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留在基层工作的信念。”向尉文说,青年的价值正在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社会做点实事,这是二十多年坚守育人岗位的阮俊华老师,以及紫领计划的导师前辈曾教给他的担当与责任感。

  “如今我经常受邀回母校与学弟学妹作交流,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这种担当与责任感传承下去。”向尉文说,阮俊华老师还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建起主题教育基地,带着学生们来此锻炼学习。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诱惑与纷扰、未知与迷茫常常成为他们的羁绊,我希望更多同学不甘平庸,锻造内心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成为国之栋梁。”阮俊华说,他欣喜地看到,在“彩虹人生”的引领下,一大批青年走上充满机遇的道路,尽情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彩人生。

  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者、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环保志愿者忻皓和阮俊华既是师生又是朋友,他们凭着共同的“轴劲儿”,跑社区、进工厂、入乡村,将“绿色浙江”从校园社团发展为拥有200余名会员、10万余名志愿者的中国首个5A级民间环保组织。两人到如今仍保持着每天通电话的习惯,聊到紧要事,一天四五个电话也很常见。

  求是强鹰10周年纪念庆典上,光珀智能CEO白云峰动情地说,“强鹰”是他创业梦想开始的地方。2009年,还是大三学生的白云峰迷茫于出国、保研、求职等诸多选择,就在那时他加入了强鹰计划,在强鹰导师、首届十大风云浙商、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身上,他看到了一个创业者锻造自己、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精神。白云峰深受感染,当即和同学凑了3万元,开启了充满坎坷同时也激动人心的创业之路。白云峰团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夺得总决赛冠军。

  “浙大老校长竺可桢曾说,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在改进个人,还要能影响于社会。”阮俊华说,“彩虹人生”将持之以恒融入有灵魂的浙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为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更大的舞台。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8 架起“彩虹桥” 托起报国梦 2020-03-18 浙江日报2020-03-1800006;浙江日报2020-03-1800008;浙江日报2020-03-1800009;浙江日报2020-03-1800011 2 2020年03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