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第600位出院患者与李兰娟院士团队深情道别
“谢谢你们,我做到了”
本报记者 陆遥 郑文 特派记者 王坚颖
“谢谢你们救了我!今天能出院,我太高兴了!”3月16日下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63岁的谢阿姨出院了,她与为她送行的李兰娟院士团队深情道别。
作为该院区的第600位出院患者,谢阿姨在这里接受了45天的治疗。2月1日,谢阿姨入院时,已经连续4天发烧,呼吸急促,经检查血氧饱和度只有90%,被诊断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当晚9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带着紧急医疗队从杭州出发,于次日凌晨4时抵达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ICU、CCU病房,负责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医疗队由浙大一院和树兰(杭州)医院的感染病学、重症医学、院感、护理等专业的精兵强将组成,主要目标是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入院后,谢阿姨的病情逐渐加重。2月7日,她转入院区的ICU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肺部X线检查发现,属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患者。
此时的谢阿姨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全身脏器已处于缺氧状态。救治生命,刻不容缓。李兰娟院士团队经过会诊,决定迅速为患者实施李氏人工肝、干细胞和微生态调节治疗。
经过治疗,谢阿姨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但时常处于昏睡状态,浑身无力。有一天,她眯着眼睛,看到一位年纪较大的女医生走进病房,在她耳边说:“挺住,你一定可以撑下去!”原本焦虑悲观的谢阿姨坚定了与病毒斗争的决心。后来她才知道,那位在她耳边送上温柔鼓励的女医生就是李兰娟院士。
经过1次人工肝治疗后,谢阿姨呼吸困难得到缓解,氧饱和度一直稳定在95%以上,体内的细胞因子风暴被阻断。为了加速患者肺组织的修复,李兰娟院士团队进行了3次干细胞治疗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治疗,谢阿姨肺部炎症得到改善。2月19日,谢阿姨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病毒检测多次转阴。
“您把我们患者当成亲人,使我战胜病魔,获得重生。”出院时,谢阿姨紧紧握着李兰娟院士的手,哽咽了,“谢谢你们,我做到了!李院士,没有辜负您和所有医护人员对我的付出!”
送走谢阿姨后,李兰娟院士又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入ICU病房查房。
据介绍,李兰娟院士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后,积极推广《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里“四抗二平衡”(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策略,同时加强应用人工肝、干细胞和微生态调节治疗等“三大技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各地援湖北医疗队的同仁们一起,通过44天的努力,李兰娟院士团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ICU患者病死率由原来高出80%,降至15%以下;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