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亲历

莲都生猪养殖场——

看看“云”养猪有啥不一样

  随着复工复产逐渐步入正轨,丽水莲都区十几家养猪场在解决了饲料和种猪运送问题后,迎来了养殖业的“春天”。3月13日下午,我们联系意鑫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平,准备跟着他去看一看莲都区目前养猪场的复工复产情况。

  防疫猪瘟

  进场先隔离

  一到目的地,记者远远地就看见,棕色的厂房坐落于山谷地段,被两座青山相拥。门前草木葱郁,零星的有几株野花摇曳。很难想象,一处猪场的周边竟如此怡然。“回去,回去!” 没想到的是,我们一行人兴致勃勃刚到养猪场的门口,就直接被养猪场的员工“轰”了出来!

  “你看,我说了吧,就算是我来,也不让进。” 陈小平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外来人将病菌带入猪场。冬春季是猪瘟高发期,一旦有一头猪得病,那整个猪场就会“全猪覆灭”。就连他自己,也一年多没进过公司了。

  看着记者实在好奇猪场内的情况,陈小平就帮我们接通了饲养员殷长城的视频电话。“外面的人进不来,我们也出不去。”殷长城告诉记者,当初自己能进猪场,也是经过了重重程序。不仅要被领到宾馆隔离3天,每天洗澡,还要剪掉头发,把里里外外的衣服鞋子全部换掉。

  正聊着时,一辆运送饲料的货车驶入了猪场。“咦?他们怎么能进去?”陈小平说,他们也是在外面被隔离了3天并消毒后才过来的,而且这批猪饲料也要在消毒房里用紫外线消毒24小时才能用。凭着这种“六亲不认,谁都不准进出”的管控模式,近年来,意鑫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养猪场从未出现感染案例。“我们莲都的十几家养猪场,全部是这种管理模式。”随行的莲都区畜牧局局长舒跃军说,此举是为了从传染源头防控疫情,毕竟猪瘟防疫,不是100分,就是零分。

  物流打通

  销售量增20%

  “那进不去厂区,怎么掌握养猪现状呢?”我们忍不住问陈小平,他笑着拿出了自己的另一部手机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用这个!”原来,陈小平的养猪厂里装着40余个监控探头,他都是靠着手机来“云”养猪。

  “来吧,虽然进不去,但我可以带你们来一次‘云’参观!”说着,陈小平熟练地在手机里的40个监控窗口中,打开了一个能看到猪栏的视频。视频里,我们看到肥肥嫩嫩的小猪各自有着自己的“单身公寓”,其内标配一个食槽,在食槽上方约1.8米的高度,有一个白色透明的,圆锥状的盛料杯。

  “自动感应,自动喂食。”手机另一头,殷长城笑着介绍,猪场共有5个料塔,通过管道连接屋内的料杯,料杯下面设有感应装置,食槽一旦缺少饲料,料杯就会自动输出,不需人工操作。“原来,两个人只能养500多头猪,现在1人养上千头猪不成问题!”

  小猪的居住环境自动控温。在一处产房内,我们看到两位员工正在给母猪“接生”:剪脐带、擦拭、再轻手轻脚将小猪放入温房里,动作流畅, 一气呵成。而员工的正前方,有三扇明晃晃的风机,可以实时监测环境,自动控温,给猪仔们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今天接生几胎了呀?”通过监控,陈小平跟接生的员工叶如乐喊话道,“第三胎了!它们在‘妈妈’身边睡得香呢!”叶如乐耸起肩擦了擦脸颊的汗水,笑着和我们招了招手。笑意也爬上了陈小平的眉眼。他告诉我们,自从区里帮他们把饲料和种猪运输通道打通后,猪饲料的运输成本每吨下降了约150元,2月份生猪销售量也增加了20%,出栏生猪也有了1500头。春光正好,他们公司上下干劲十足。

  养猪上楼

  推广新模式

  “养猪场,会不会很臭?”站在养猪场的大门前,我们并没有闻到什么异味。在隔着一条马路的位置,农田成片,几位农户也悠闲地坐在田埂上吃着干粮喝着水,似乎也没有受到猪场的影响。

  “这要靠我们全区目前都在推广的‘养猪上楼’模式呢!”陈小平介绍说,这种模式就是将传统单层猪舍改为双层,二楼是猪的生活区,地面是漏缝地板,猪的排泄物会通过漏缝落入一楼的发酵床,并经翻混机搅拌,与菌种发酵,转化为有机肥的原材料。如此,既干净清爽,又废物利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40万元。

  舒跃军说,为了更好地推广这种养殖模式,并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莲都区还为新旧重点生猪养殖企业派了驻企服务员。目前正在建设的莲都区华统畜禽产业链智能化项目就是如此。我们跟着舒跃军来到了正在复工的华统三大养殖地之一的里塘种猪场,位于联城街道瑶畈村和莲景村。工地上轰隆隆的机器作业声,让我们嗅到了这里抓紧时间抢工的紧迫感。

  “为了赶上疫情期间落下的工程进度,我们的责任就是企业有困难争取立马解决。”王海涛跟我们介绍,华统正在建设的养殖场是“养猪上楼”的升级版模式,建成后会达到4层甚至7层,将来常年存栏母猪1万头,年出栏优质仔猪20万头。截至目前,莲都区“养猪上楼”新模式实地应用和正在应用的已有7家。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7 看看“云”养猪有啥不一样 2020-03-17 20585532 2 2020年03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