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荆门屈家岭六个遗留疑难案例——
“病毒捕手”破案记
本报记者 董小易 特派记者 胡元勇 通讯员 江歆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警察,干的工作却有点像破案;他们不是医生,工作内容却像治病救人一样重要。他们就是疾控人。
谁传染的?迷雾重重
“找到了!原来卓师傅感染的源头是他!”3月13日傍晚,浙江援荆疾控队屈家岭小组的两人——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周振和宁波市疾控的杨思嘉有点兴奋,因为他们刚刚又破解了一起传染源“谜案”:
屈家岭当地人卓师傅的妻子为疑似病例,卓师傅作为其密切接触者,从2月7日至19日一直在当地观察点集中隔离。2月20日,卓师傅发病,次日确诊。
针对该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立即启动。据卓师傅回忆,自己发病前13天均呆在隔离点,进隔离点前6天均居家隔离,接触的人只有家人;家人中,卓师傅的妻子嫌疑最大,但妻子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并非确诊病例。
莫非是在隔离点感染的病毒?屈家岭当地工作人员立刻对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万幸的是,结果全部是阴性,工作人员体温测量无异常,排除感染可能。随着一条条线索被排查,流调工作陷入僵局,到底是谁传染给了卓师傅?
抽丝剥茧,锁定上家
2月底,周振、杨思嘉做完屈家岭的消杀工作,开始协助当地梳理遗留的6桩流行病学调查疑难案例,上述“谜案”正是其中一桩。“雁过留痕,病毒也不例外!”作为有经验的“病毒捕手”,两人重新开始梳理卓师傅的线索。“所有的线索断了以后,我们就去查屈家岭当地确诊病人的医院日志。因为不明原因的病例源头,大概率是被确诊病人传染的。”周振说。就在排查确诊病例医院日志的时候,周振被一个“卓某”的名字吸引了,“卓”这个姓在当地并不多见。经过核实,一条关键信息浮出水面,这个“卓某”,就是卓师傅十几岁的儿子。
原来,在集中隔离期间,卓师傅曾陪儿子前往定点医院检查。当时,另外一例确诊病例李先生(当时未确诊)也在医院看病,与卓师傅父子的就诊时间仅相隔10分钟!
时隔许久,卓师傅经过周振、杨思嘉提醒,才想起确有此事。他还想起,当时李先生曾有过摘下口罩的行为,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正是这次接触,让卓师傅传染上了新冠肺炎。至此,卓师傅的感染源头被紧紧锁定。
“做流行病学调查有点像警察破案,真相往往隐蔽在暗处,被许多无关紧要的信息所隐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去寻找传染源的蛛丝马迹,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再狡猾的病毒也有迹可循。”杨思嘉说。正是有这个信念,屈家岭小组才能拨开层层迷雾,抓住传染的源头。
一个案例,串起三人
为何溯源如此重要?周振说,只有把源头问题摸清楚,才能进一步指导“精准防控”。在屈家岭遗留的6个疑难案件中,有一个73岁老太太的案例让周振印象深刻。
这也曾是一桩“谜案”。这位老太太1月底出现疑似症状,2月初确诊,2月10日便过世了。老太太去世后,流调人员只能通过她的儿子、儿媳的回忆来摸排。流调人员发现,老太太唯一的爱好就是打麻将,而她的“麻将搭子”、儿子儿媳核酸检测均是阴性,线索也断了。
周振、杨思嘉在重新梳理线索时发现,有一个重要线索被遗漏了。“我们在重新梳理、摸排的过程中,发现老太太曾经多次去屈家岭当地一家市场内买菜,这家市场内曾有多位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传染源就在这家市场内。
此外,上文中的确诊病例李先生与老太太有密切接触,两人发病时间相距很近,一开始分不清到底是谁传谁。直到老太太溯源成功,加之李先生没有其他新冠肺炎患者的接触史,至此,屈家岭小组基本确立了“老太太➝李先生➝卓师傅”的完整病毒传播链条。周振说,这是“解决了一个案件,串起了三个人”。
目前,屈家岭当地疾控部门对当地两家超市、一家市场进行严防严控,防止再出现类似病例。日前,随着卓师傅案例溯源成功,屈家岭6个遗留的疑难案例,全部溯源完毕。
这几日,屈家岭已连日无新增病例。接下来,浙江援荆疾控队屈家岭小组,将继续全面回顾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持续关注当地重点场所的消杀情况,配合当地政府核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