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文章导航

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区

余杭:数字赋能 智造蝶变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日益复杂的发展形势,杭州市余杭区不断夯实制造业“压舱石”作用。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领头雁”,余杭区坚决扛起制造大区的责任与担当,构建龙头引领、中坚强大、活力充沛的“精而强”现代工业体系。2019年,该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54.71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9.98亿元,同比增长7.3%;新产品产值率达45.49%,同比提高3.7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09.53亿元,同比增长16.8%……

  自2月10日推进企业有序复工以来,余杭区将推动制造业企业复工达产作为工作重点,助力“两战赢”:2月10日首批复工的49家企业中,38家为工业企业;2月19日,119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3月10日,规上企业复产率超95%……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自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以来,余杭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驱动,提高规模质效、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企业梯队,着力打造成为杭州市“双引擎”发展引领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区。

  工业互联网赋能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余杭区,如何撬动传统制造业“蝶变”,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

  经过不断探索,以数字经济见长的余杭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工业互联网。当前,该区正以“一会一赛一平台一小镇”四位一体,全力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近日,笔者来到余杭区东部的临平新城,在严格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

  小镇里最大的“明星”,就是阿里云supET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复工后,阿里云supET平台运营总监韦伟相当忙碌。去年工业互联网板块东迁后,由于有了集聚效应,业务量不断提升。“年前我们和余杭一家生产注塑工艺产品的传统企业签了约,帮助他们进行订单、生产和仓储等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他说,目前正在进行合作的余杭区企业就有十多家,正在抢抓受疫情影响的进度。

  以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引擎的工业互联网小镇,已集聚5G技术、信息软件、工业 APP、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40余家服务商入驻。在2019年,小镇还举办了2019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大会和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

  在小镇的带动下,目前,余杭区已成功建设服装家纺、注塑加工等7个行业级平台,培育了2家行业级和2家企业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4家省级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

  在余杭正构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中,工业互联网安全是重要一环。位于余杭未来科技城的杭州木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向昶宇介绍,木链科技已承担中核集团、中船集团、国家电网等多个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项目,致力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添砖加瓦。

  在工业互联网小镇的带动和老板电器、西奥电梯等标杆企业示范下,余杭区工业互联网生态正日渐成熟,助推“亩均论英雄”改革。2019年,该区荣获浙江省产业数字化转型二十强地区第一名,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亩均增加值保持20%以上增速。

  全生命周期培育

  构建“精而强”产业体系

  在余杭区走访,笔者发现,该区的工业体系中,没有“巨无霸”式企业。那么,是什么奠定余杭制造强区的地位?

  随着走访深入,答案呼之欲出:一批在各行业细分领域具有话语权的“中流砥柱”企业——上市企业24家,营收超十亿元企业25家;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9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2家;11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比如,国内厨电行业领军品牌老板电器、全球十大电梯品牌中唯一国产自主品牌西奥电梯、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微光电子和华光新材、国内链条行业领军企业东华链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贝达药业和诺尔康、国内女装知名品牌伊芙丽……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环保产业、家纺服装等重点发展领域中,一批“精而强”的制造业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企业在余杭大地上崛起。

  不仅是“中流砥柱”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在余杭,还有“铺天盖地”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他们正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人才为第一资源,积蓄发展的动能,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破茧而出”。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是其一。去年10月15日,中国民航局向其子公司——杭州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颁发《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许可》,这是无人机行业第一个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运行许可,也是全球范围第一个针对城市人口密集区的官方运行许可。在“战疫”中,迅蚁科技在有需求的地方利用无人机快速安全配送医疗用品。

  他们为何扎根余杭?不论是在余杭土生土长的企业,还是后期迁入余杭的企业,均给出了同一个答案:在这里,不仅有自由生长的空间,还有全生命周期的培育计划。

  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余杭区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政策。

  余杭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在这张蓝图之下,一个龙头引领、中坚强大、活力充沛的“精而强”制造业产业体系正逐渐形成。

  全领域创新驱动

  夯实智造变革基础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任何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仅是某个产业自己的事,制造业亦如是。

  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加持,但最核心的是创新,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当前,余杭区正在建设“全域创新策源地”,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G60科创大走廊,布局从应用创新到关键技术突破再到基础研究的完整创新链路。

  3月3日上午,在余杭区南湖畔,阿里巴巴达摩院南湖项目开工,分三期建设阿里巴巴达摩院全球总部基地。达摩院是阿里巴巴成立的全球研究院,聚焦于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笔者了解到,具体到研究领域,达摩院主要致力于大数据计算、AI算法、芯片算力、无人驾驶、量子计算等领域研发,积极支撑“数字浙江”建设。

  而已在余杭区人工智能小镇临时办公的之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两大领域,重点在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四大方向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2019年,该实验室联合首批48家合作伙伴,发布了“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

  不仅是基础研究,余杭区依托企业研究院和技术中心,致力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2019年,余杭企业杭州诺泰澳赛诺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立诺贝尔奖工作站,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起突破药物研发构成中的技术瓶颈。此外,越来越多的余杭制造业企业加快创新产品研发:炬华科技、优稳自动化等4个企业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高烯科技、中塑新材等6个企业项目入选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余杭区正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体系,人才总量突破35万。对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不可或缺。针对企业高管人才,余杭区完善《余杭区工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实施细则》,2019年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举办财务管理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数字化转型等专题培训班30余场。

  “三服务”持续深化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浙企有序复工达产,但遭遇开工难、招工难、产业链联动难、物资运输难、医护用品保障难、资金周转难、保外贸订单难等难题。

  作为浙江产业发展主阵地,杭州市余杭区在推进企业有序复工达产中亦遭遇不少困难。但3月10日,该区企业电力复工率超99.62%,复产率超95%;规上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率超95%。

  如何做到的?用余杭区政府和企业的话来说,就三个字——“三服务”。在企业积极“自救”基础上,余杭区政府深化“三服务”,实施“千干进万企”,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精准性服务,“一企一策”助力企业达产。

  比如,破解资金周转难,余杭区率先出台“防疫惠企28条”,设立集中兑现办公室。截至3月5日,该办公室已兑现资金9.77亿元,为企业纾困解难。不仅如此,为让企业“码上兑现”,余杭区在杭州市“亲清在线”数字平台上上线首个区级政策。

  此外,为缓解招工难,余杭区协助企业通过专机、专列、包车等渠道,已将11200多名企业员工接回余杭;为帮助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尽快恢复产能,余杭区经信等部门帮助为其配套的小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产业链联动;在余杭区和杭州市级相关部门帮助下,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崇贤厂区顺利将“一带一路”订单货物运至上海,实现按期交付……

  疫情期间的深化“三服务”、着力破“七难”,是余杭区一以贯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

  比如,作为全区工信经济主管部门,余杭区经信局在去年成立9个走访工作组,分层分批分次开展“三服务”活动。工作组全年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230余家次,帮助老板电器、春风动力、银都餐饮、杭汽轮等企业解决资金融通、项目资助、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发挥着“磁吸效应”:2019年末,余杭区常住人口比2018年末增加28.8万人,是全省人口增长最快的区。人才的持续流入,为余杭区全域创新策源地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也不断夯实该区浙江县域经济“领头羊”、创新发展“排头兵”的优势。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余杭:数字赋能 智造蝶变 2020-03-16 浙江日报2020-03-1600010;浙江日报2020-03-1600009 2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