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20岁武汉女孩谈在杭治愈经历——

在隔离点,我尝到了家乡味道

  编者按:一批批新冠肺炎患者在浙江各地治愈出院,确诊患者“清零”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患者们经历了怎样的救治过程,有着怎样的感悟,又将如何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请看本报记者采写的“治愈者的故事”。

20岁武汉女孩谈在杭治愈经历——

在隔离点,我尝到了家乡味道

  口述:武汉大三学生陈程(化名)

  我是武汉人,在武汉上大学,也是新加坡酷航TR188飞机上的乘客。3月11日是我治愈出院并解除隔离、回归正常生活的第10天。这几天我在住处上网课、准备学校的期中考试,除了无法回武汉老家,一切看起来都如同往常。

  这是我们全家人永生难忘的一个年。腊月廿五,我和母亲、大姨从武汉出发去新加坡旅游。大年三十,由于武汉已经封城,天河机场关闭,我们的航班被改签至杭州。当航班准点到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时,迎接我们的是一群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的工作人员,我们被隔离了。

  大年初一、初二,母亲、大姨和我先后出现低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做了核酸检测后,我们一家三人均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先后被送入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住院期间,我们学校一直在做新冠肺炎的科普,也安排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直鼓励我、支持我,所以我没有太多焦虑情绪。一家3人被分开隔离在3个病房,每天只能通过手机相互问候。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报喜不报忧”模式,只说发生在自己身上好的事。但其实我知道,我们都在担心着彼此,尤其是症状最严重的大姨。

  出院以后才知道,母亲住院期间曾焦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需要服安眠药才能入睡,但是她一点也没告诉我们。她自责因为自己想出去旅游,把全家人都给“害”了,恨不得我和大姨的痛苦都由她一个人来承受。她还告诉我远在武汉农村的父亲,自己有什么“万一”,就让父亲做个“负心汉”。内心的恐惧无处排解、又不敢告诉家人的时候,我母亲就跟萧山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聊聊天,排解情绪。

  2月12日,我比母亲早一天出院,医院为我们同一批出院的人准备了许多鲜花和小礼物。站在太阳底下,我感觉一切都是如此新鲜:宽阔的道路、鲜绿的草木、街边的店面……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在我这个封闭了十几天的人看来,都是如此特别。其实,天天盼着出院,真等到出院那一刻,又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些精心救治过我们的医护人员了。

  我和母亲先后进入了萧山区隔离点。大姨康复得晚一些,是10天以后才出院住进隔离点的。隔离点里布置得非常周到,日常用品无一缺少。

  进入隔离点以后,我开始了正常上课的日子,每天上网课、复习备考。隔离点的患者和医护人员有一个群,我们有什么需求,都会发在群里。我要求他们给我一些笔、纸,方便记笔记,很快就得到工作人员的响应,所有物资都是免费提供的。

  最惊喜的地方可能是饭菜。湖北人嗜辣,每天送上门的饭菜,竟然是正宗的湖北口味。那一刻真的很感动,在杭州吃到了家乡的味道。

  母亲天天在我面前夸浙江的好。在隔离点的时候,她因为上火,嘴角发炎,在群里反映了一下,医生立刻就送药过来,还嘱咐她多喝水。隔了几天,还来问母亲有没有好一些。我们出院后,7天、14天都要去复检,有专车接送,一点不必操心。

  2月27日是我们解除隔离的日子。当天上午,我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去浙江省血液中心献出我作为康复者的血浆。母亲和大姨都没有反对,对我们一家人来说,这是太自然而然的事。捐献的过程大概十几分钟,工作人员非常照顾我,怕我挽起袖子抽血的胳膊会冷,给我盖上了电热毯;抽完血后,给我送吃的,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

  2月27日下午,我和母亲离开隔离点。相比“自由”的轻松愉悦,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忐忑。现在回不去武汉,身份证上又是武汉户籍,杭州本地的宾馆会不会拒绝我们?隔离点负责人、萧山区卫健局调研员吴云华向我们拍胸脯保证:“有健康码绿码、有隔离证明,没有一家宾馆会拒绝你们!如果真的拒绝了你们,你们就回隔离点来住,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幸好,入驻宾馆的过程十分顺利。浙江太给力了!我们拿出绿码、隔离证明,宾馆二话不说就接待了我们。他们每天关心我们的身体和体温状况。

  这次疫情让我成长了。疫情开始前,我没事喜欢刷刷娱乐新闻,现在不同,我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以前,我习惯做被家长照顾的孩子;这一次,我学会反过来安慰长辈、照顾长辈,努力成为家人的依靠。解除隔离以后,母亲和大姨对杭州的线上支付、在线预订房间、线上点外卖、健康码的申请都不是太懂,都是我一手帮忙安排好的。疫情也让我更重视和家人的沟通。在武汉读大学时,有时一天和家人也说不上一句话。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跟远在武汉的父亲通电话、报平安,哪怕没事也要聊上几句。

  这些日子,我们看到杭州附近的超市、景区陆续开放,工作人员十分辛苦,要给每位顾客测量体温。我们不希望给他们增加工作负担,所以,即使解除隔离了,我们也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

  (本报记者 董小易 通讯员 邹紫 整理)


浙江日报 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00004 在隔离点,我尝到了家乡味道 2020-03-12 浙江日报2020-03-1200006;20563878 2 2020年03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