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招工“组合拳”打响温州发展主动战

邵卢静 王艳琼

  “政府带着我们共同外出招工,就好比给我企业办了一张‘绿色通行证’,比自己单打独斗的效果要好得多。”近日,金帝集团有限公司招工专员赖俊灵等10位企业代表,加入到温州市人力社保局赴贵州省毕节市和云南省曲靖市的劳务对接专班中,政企联动外出招工引才。

  从2月18日下午,瓯海首趟“返岗直通车”开往湖南省永州市以来,截至目前,温州人社系统及相关部门已组织67个专班、500余人参与“百城联动促发展”跨省劳务对接专项行动,“点对点”做好服务企业用工保障工作。

  签下“军令状”

  2月19日,瓯海区人社联合人才办等部门和国有企业,抽调100名精干力量作为招工专员,组建20个招工专班外出招工。每个专班签下“军令状”,划定2000人的任务底线,不设完成上限,并明确任务不完成、专班不撤回、人员不返岗。

  这只是外出招工专班的一个缩影。近段时间,温州市聚力开展“百城联动促发展”跨省劳务对接专项行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构建“1+2+2+N”包干工作模式,开足马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抓实抓好劳务输出重点地市员工返岗复工。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接回老员工,招募更多新员工,温州开启政企联动组建“跨省招工团”的创新模式,在政府牵头发起的专班当中,融入部分企业的招工负责人,通过双方协作招工,企业更加高效便捷地“就地”开展员工招募工作。

  妙招解难题

  如何提高专班外出招工的对接效率,更大力度地为企业带回所需人才?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启动了两个“绝招”。

  3月3日至5日,该局先后派出5个专班组,由局领导带队到湖南、河南、贵州、云南等省份,与当地的地市(县)签订备忘录,以形成更为紧密型的劳务合作关系,为温州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企业外出招工提供便利。

  这份《跨省劳务对接合作协议(备忘录)》,加深了温州与劳务对接城市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互通招工招聘信息、返工政策支持、农民工外出务工需求和意向等信息。截至3月6日,已与全国106个市(县)签订了劳务协作战略协议,要求支持农民工返岗并建立劳务合作关系。

  此外,发布的“百城联动促发展”跨省劳务对接的工作指南,指导各县(市、区)科学有效安全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同时,通过在当地线上招聘平台发布温州企业新招用的岗位信息的形式,已向劳务合作地区发布3563家企业提供的十万余个岗位信息。

  精准谋对接

  3月6日,一批江西务工者在当地政府和温州驻点人员的帮助下,乘坐包车来到温州务工。“有了这张‘抢工地图’,我们的联系对接更有针对性。”经开区社保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他提到的“抢工地图”,是温州最新绘制并推出的“招工指引图”。“这份地图在细化各市在温参保人数,结合新居民管理部门排摸的各地在温流动人口数据等基础上绘制而成,希望为接下来温州破解招工难题,夯实劳务对接信息基础。”温州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介绍,这张地图是依托大数据比对技术,全面分析就业登记、社保等系统已有数据,结合疫情风险等各方面因素,梳理出贵州、云南、湖南等10个劳务输出大省的100多个地市作为“点对点”协作对象。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可以体现出100多个城市与温州的配合度、协助招工的组织力度等,这也为接下来政府及企业赴外招工,提供了数据参考依据。

  温情唤回归

  “每一位身在外地的企业员工,都是温州经济的助力者,都是温州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胡正长表示。

  为了鼓励和号召更多新温州人回到温州,该局于2月22日发出《致全体新温州人的一封信》,深切呼唤新温州人“走归眙眙”。信中提及回温路费补贴、“以工招工”奖励等一系列奖励政策,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打动”在外的“家人”。

  同时,汇编、起草、出台《返温就业人员补贴政策汇编》《温州市企业复工操作手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引人才奖励补贴申报指南》等7个文件,为全市企业招工引才做好政策“撑腰”。

  多项举措合力打出“组合拳”,温州企业用工荒的难题正在逐步化解,用工也在有序增长。截至3月10日,共向在温就业员工分布较多、当地疫情较轻的省份累计发车2579辆,接返员工59186人;发列车11辆,接返员工6114人,涉及约844家企业;包机8架,接返员工799人,累计共计接回66099名人员。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招工“组合拳”打响温州发展主动战 2020-03-12 浙江日报2020-03-1200004 2 2020年03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