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
打造都市型
乡村振兴样板
打造都市型
乡村振兴样板
萧山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五,是浙江经济“排头兵”,工业经济素来备受瞩目。但过去,一提到当地农村环境,很多人都会想到“脏乱差”。不过,在如今的萧山,这种现象已不复存在。
当前,萧山正处亚运会筹备、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拥江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期,萧山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城区。随着城市能级不断提升,也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乡村的发展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城市?“老先进”如何“走新路”?萧山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在“醉美好”的城市,做“醉美好”的乡村;深度融杭、打造都市型乡村振兴萧山样板。
2019年,萧山实现农业增加值60.21亿元,同比增长1.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132元,同比增长8.9%,位居全省前列。
加减
农村人居新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软实力。城市国际化,农村绝不能继续“脏乱差”。痛定思痛,萧山把“环境立区”上升为全区战略,把“美丽”视为发展大事,打造全域美丽的农村环境新面貌。
过去,萧山浦阳镇的灵山村素有“三多”:信访多、矛盾多、刺头多。后来又增加了“一户多宅”多、超面积辅房多、彩钢棚多等“新三多”。为了打造美丽乡村,灵山村从减法做起,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打响治水剿劣攻坚战,创建“美丽庭院”、卫生村等多措并举,全力开展多轮整治行动。
减法之后再做加法:给拆后土地换个用法,有的建成停车场,有的生态复绿,变成景观小品;河道整治后,岸边植绿造景、引入水生植物园,既好看、又好玩;闲置村级用房进行“腾笼换鸟”,取而代之的是南宋官窑工作室、半间书屋、非遗传承展示点等文旅融合的“点睛”项目。
“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大胆做减法、谨慎做加法”。这是萧山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和共识。通过减法,拆出了空间,实现涅槃重生;再用加法,借助民生工程、产业植入、文化挖掘等,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从而回过头来助推减法。
做减法是规定动作,萧山区将实施环境整治列为创建美丽乡村的先决条件,以全区环境卫生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等为抓手,坚持全域整治,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状况。做加法则因村施策,更多属于自选动作,但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造桥修路、花钱盖房等,要求在充分考量资金绩效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特色,厚植文化涵养,力争美丽乡村建设“颜值”与“气质”兼修。
从2018年起,萧山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匡算总投资50亿元,对绕城线外所有村进行美丽乡村提升创建。计划到亚运会召开前,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目前,第一批30个提升村创建完成,第二批40个村也已踏上了“美丽征程”。
戴村镇大石盖村掀起“美丽菜园”新革命,将“辅房整治”等拆出的新空间规整出土地近百亩,以菜园换闲地,以蔬菜换绿化,解决了环境脏乱问题;新街街道陈家园村建设“口袋公园”“中央花街”,村庄面貌实现大变样……在这里,村庄不断上演环境“大变脸”,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活力
产业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萧山历来是农业大区,曾是全国重要的棉麻产区、粮食基地、水产基地,随着区划调整、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发展空间在逐步缩小。如何从农业大区迈向农业强区,萧山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从高产转向高质,立足拥江发展战略,强化“菜园、果园、南花园”的定位,发展都市型乡村产业。
萧山区舒兰农业是一家以绿色蔬菜生产、保鲜、加工、配送产业化的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也是市级“菜篮子”基地。今年,面对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家企业紧急召回所有能回到岗位的工作人员,启动蔬菜采收、产品整理、调运物资各项工作,确保各类蔬菜发送日夜不停。目前,舒兰农业日平均供应量达到25吨,是往年春节供应量的5倍。主要向杭州市的世纪联华、舒禾等31家门店供货,并保证菜价稳定、品质稳定。这样的“菜篮子”基地,萧山共有21家,“菜篮子”基地蔬菜上市量约占杭州市50%。这是萧山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不再过度追求产量,而是立足城市,为当地城乡居民提供绿色、优质、鲜活的农产品。
而在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上,老牌工业强区更是打出了“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组合拳。所谓“顶天立地”,就是重点打造两家航母级农业产业化实体平台,即浙江绿投集团和杭州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绿投集团联合区内11家园林绿化企业,以抱团发展、集团化运作的思路,打造绿化园林界的领军企业。2019年,该集团产值达到10.2亿元。而杭州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是借鉴重庆涪陵榨菜的运作模式,以萧山萝卜干为特色产业,联合区内萝卜干生产企业共同打造区域品牌。
除了扶大扶强,萧山乡村产业也注重发展“小而美”,提高政策扶持的覆盖面和普惠性,鼓励青年回乡、资金回乡,形成“铺天盖地”之势。2019年萧山区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加快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安排财政资金5亿元,全面提高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扶持比例,激发乡村产业发展信心和活力。当前,萧山共有杭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7家,占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四分之一。
人本
乡村治理新高度
在河上镇众联村,这里村庄的整体面貌持续改善,新时代村民精神风貌正在形成,众联村正朝着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迈进。而这一切的源头,要从“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说起。
在借鉴国外调解邻里矛盾“皮毛法”的基础上,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创造性地推出《“五和众联”村民通则》,《通则》包括加分35条、扣分25条,涵盖村民素质提升、志愿公益服务、慈善救助等社会生活内容,按照加扣分目录对村民行为进行量化。积分评议制以家庭为单位,评议小组成员由全村村民公推产生,村民可根据积分分值开展权益兑换。
目前,“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已被写入浙江省《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大工程实施方案》,省委相关领导对“五和众联”模式批示肯定。2019年,萧山区在全区352个农村社区全面推广“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全区“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萧山区浦阳镇灵山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在学习借鉴河上“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戴村“映山红”计划把互联网共享思维的理念搬上网,进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新探索。每家每户的家门口印有户主名字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进入了戴村“映山红”计划数字信息平台入口。目前,大石盖村100多户村民已率先“尝鲜”,通过亮出二维码、参与各家评价,投身乡村治理数字化探索。戴村“映山红”数字信息平台是一个数字评分体系,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浙江大学专业团队开发建设。目前在大石盖村开启环境卫生公开评分,得到村民广泛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接下来,还将把治安巡逻、交通劝导等项目纳入进来,并逐步向全域推广。
坚持以人为本,以善治为成色,让乡村更温暖。萧山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嵌入乡村治理的脉络中,让乡村回归安居乐业本质,能够留得下人、安得下心。
可以看到,萧山的乡村振兴探索,不仅使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得到的落实和提升,也为大都市语境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良好案例。
下一步,萧山区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高站位打造乡村振兴“先锋队”;进一步突出产业兴旺,高质量打造美丽经济“先行地”;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高颜值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地”; 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高品质打造美好生活“共享地”;进一步提升农村软实力,高素质打造文明善治“标杆地”;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能力,高标准打造安全有序“平安地”。
春日已来,新的耕耘已经开始!